李劭紅
摘? 要: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實用性、操作性和整合性相結合的課程。為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通過比照手法將教學全過程與拍電影中的“導演”“演員”相聯系,闡述教師與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中角色的合理運用。通過“導演”(教師)的總體構思和精心設計,“演員”(學生)積極參與,認真演出,師生同臺,共同創造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角色扮演
一、當好一堂課的“導演”
導演的幕后工作相當于教師的備課過程。常言道: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信息技術學科要求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核實素養,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共同促進學生數字素養與技能的提升。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發揮信息技術課程的育人功能,引導學生在使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遵守道德規范和科技倫理,培育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在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中健康成長。
二是注重信息技術課程的實踐和應用,以此為出發點,幫助學生學會數字時代的知識積累與創新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學科思維水平,“科”與“技”并重。
三是創新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方式,倡導真實性學習。以真實問題或項目為驅動,引導學生經歷原理運用過程、計算思維過程、數字化過程和工具應用過程,建構知識,提升問題解決能力。教師要注重創設真實情境,引入多元化數字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支持學生在數字化環境下進行自我規劃、自我管理和自我評價,鼓勵“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凸顯學生的主體性。
二、當好課堂節目的“主持人”
教師可以借鑒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做法,當好“主持人”。具體來說可以通過以下四個環節來實施。
第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信息技術課程中的很多內容和模塊與現實生活結合緊密。在課前幾分鐘,教師可以運用與課題內容密切相關的典型音頻、視頻、影片或網頁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閩教版《福建省義務教育教科書(2020年修訂版)·信息技術》(以下統稱“教材”)三年級下冊“家鄉美景我來畫”時,通過展示有視覺沖擊與風格鮮明的家鄉航拍視頻和圖片,并加以旁白解說,讓學生身臨其境,興趣十足,從而讓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感受,自然而然引出教學課題。
第二,翻轉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就是教師“主持”、學生參與的過程。教師提出問題,并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自學討論和上機操作等方式討論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這一環節中,學生是“節目”的主人,教師“主持”輔助,教師為學生服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將問題拋給學生,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實踐探索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教師可以將探索嘗試、任務驅動、創設情境和小組競賽等作為組織課堂教學的基本方法,采取“提出問題—組織討論—實踐操作—指導點評—練習鞏固—師生總結”的教學流程。具體做法是:在班級成立學習小組,以4人為一個單位;再由3個小組組成一個大組(具體視座位而定)。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小組互動,匯報討論結果。其他組學生可以搶答,每組都有機會,教師以加分形式給每個大組計分。接下來,教師給出一些操作題,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完成,教師繼續給做對的組加分,讓競賽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教師要不失時機地給予學生點撥和引導,最后還要點評和總結。教師也可以在課前讓每個小組出題,其他小組答題,教師只要對這些問題的難度加以平衡即可。通過回答問題和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他們的團隊精神和意識。
第三,拓展課堂,增強學生探究的主動性。這個環節留給學生,讓學生自由發問,以小組解答與教師解答相結合的方式解答學生的問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
第四,實踐操作,在實踐中鞏固所學知識。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深入理解所學內容,有效彌補單純理論學習的不足,在實踐中掌握和鞏固課堂學習內容。在這一環節,教師的作用同樣只是引導和組織,是“主持人”。例如,教師可以在各個小組間巡視,尋找精彩和典型的個例,針對性指導個別學生,總結各個小組出現的共性問題并在全班解決。
三、當好課堂節目的“演員”
教師要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與學生互動。換句話說,當學生“表演”時,教師也應該是“節目”中的一名“演員”,方式可以多種多樣。教師可以主動加入某一個學習小組,參與學生討論并解決問題,或者當堂完成操作性習題等。例如,在教學教材四年級下冊“采錄音頻做素材”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音頻采集步驟和方法后,鼓勵學生自行采錄音頻,也可以應學生邀請與學生一同唱歌、朗誦小詩、朗讀文章等,師生互動,既調節課堂氣氛又給學生以示范,讓學生學會現場錄制音頻,保存音頻素材,一舉兩得。
總之,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既“導”又“演”兼“主持”的教學理念并付諸實踐,結合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運用網絡,提高教學效率,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周貞. 同伴成長活力課堂:探討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扮演的角色[J]. 課程教育研究,2019(20).
[2]劉璋耀.“做”趣的課堂:淺談動手操作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J]. 教師,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