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典興
摘? 要:合作學習是一種當前倍受學界重視的教學方法,其有助于學生快捷地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應當在教學中積極推動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使學生學習效率更高,學習的熱情更加濃厚。文章從初中物理合作學習的基本情況、存在的問題、實現策略三個方面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初中物理;合作學習;應用探究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推進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促使學生形成合作意識。在學習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在理解物理知識的基本原理、基本思路的同時,對比自己與他人的思維差異,有助于學生在思維碰撞中獲得應用理論知識的靈感,深入且有效地學習和掌握物理知識。合作學習體現了學生主體地位,有利于激發其學習物理的主動性,塑造學生合作發現問題、探索解決方法的集體精神。
一、初中物理合作學習概述
1. 合作學習的定義
在教學場景中,合作學習指教師以小組等形式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和學習,以促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真正掌握、應用知識。
2. 合作學習的基本要求
應用合作學習時要遵循以下要求:一是保障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給予學生充足的主動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學會主動發現問題。教師可以在關鍵環節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切勿獨自主導整個課堂教學。在編寫教案時,教師要力求新穎、生動、有趣,確定適合開展合作學習的內容,以求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二是確保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互動的有效性。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給予其適宜的鼓勵,促使學生建立表達觀點的自信。同時,教師應當從旁監督學生的合作學習過程,避免學生的學習偏離教學主題。
3. 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合作學習是一種創新型的教學方式,它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能力,進而縮小學生之間在知識學習上的差距,幫助學生明確個人的學習目標。除此之外,合作學習有助于學生鍛煉交流技巧,提升溝通表達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合作學習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1. 學生參與意識不強
物理是一門實操性和探索性較強的學科,合作學習有助于學生在思維碰撞中獲得靈感。然而,部分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依賴組內的優等生解決問題,在問題討論中保持沉默或敷衍、附和,缺乏參與合作學習的自信心和集體責任感,導致小組內物理基礎本就薄弱的學生無法真正理解所學習的知識,合作學習演變為一種形式主義,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沒有得到提高。
2. 教師組織合作學習的能力不足
部分教師開展合作學習的能力尚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在教學實踐中,有些教師不能準確地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需求組織合作學習,導致課堂教學時間的浪費。在學生與教師合作的物理實驗教學中,有些教師急于完成課堂任務,沒有分配給學生充足的實操時間,或只讓較為熟悉操作的優等生進行演示,導致合作學習的形式化和流程化。對于學困生來說,其學習需求并沒有在此過程中被充分關照到。也就是說,通過合作學習,學生之間的物理水平差距并沒有縮小。
3. 合作學習中缺乏家庭教育力量
學生家長普遍不清楚學生在校合作學習的情況,更不明白合作學習的意義和家長應盡的義務。家長應該密切關注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和任務完成情況,并結合自身豐富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從而形成家庭式的合作學習。然而,目前學生在課后普遍缺乏交流討論的對象和環境。
4. 小組之間合作傾向弱
初中物理中涉及諸多復雜難懂的理論知識和需要學生記憶的原理公式,即便將學生分成討論小組,教師的教學仍以教導學生理論和要求學生記憶為主,只是由原來的面向單個學生提問轉變為要求小組派代表作答。各小組之間的聯系較弱,沒有合作學習的傾向,導致班級整體教學不協調,學生沒有形成共同進步的集體榮譽感。
三、合作學習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 了解學生實際,精選合作學習內容
基礎知識的學習,學生可以自學理解完成,教師不需要開展合作學習。而對于一些難點問題或者由于生活已知經驗形成的錯誤認知,教師可以開展合作學習進行探究。例如,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物理》(以下統稱“教材”)八年級下冊“牛頓第一定律”這節課內容主要講述了“運動和力之間的關系”,大部分學生往往錯誤地認為“物體要想運動,必須要施加力的作用”。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節課的內容,筆者采用了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先向學生提出“運動的物體是否需要力來維持?”這一問題,讓學生交流討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共同尋找答案。學生各持己見,并且提出解決該問題需要做“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通過合作學習,使學生對接下來的實驗充滿期待,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欲。在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探究實驗,得到了一致的、正確的結論。
由此可見,并不是所有的物理知識都適合合作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了解學生實際,確定是否選擇合作學習開展教學,從而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2. 明確任務分工,形成集體學習意識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主題內容在課前把學生分組,告知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要遵守的規則,明確每名學生的責任和義務。教師可以制定標準,根據學生在小組學習的表現對學生進行評分,以此保障合作學習順利、有效地開展。
以最能體現合作學習重要性的物理實驗課為例,教師要讓每名學生都參與其中。例如,教材九年級全一冊“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這節課,課程內容基本以問題或填空的形式呈現,適合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由此,筆者按照學生性格特點和物理基礎對其進行合理分組,讓每名學生都參與到實驗探究中來。在課堂上,各小組以教材為指引,分工合作,完成提出猜想、設計電路、進行實驗、分析論證、得出結論等環節,最后筆者對各小組合作學習情況進行點評。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實驗能讓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3. 把控教學時機,提升合作學習成效
教師應該準確把控學生合作學習的進度,當學生在思考和討論中遇到瓶頸、意見不一時,教師應該抓住時機引導學生,為學生打通思路,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教材八年級下冊“浮力”一節中的“浮力產生的原因”這個知識點時,由于涉及的知識點較多,筆者采用“合作學習 + 適時引導”的教學方式。首先,筆者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浸沒水中的長方體”進行受力分析,由于該題目中長方體承受的水的壓力較多,所以學生對結果爭論不休。此時,筆者把握時機,及時引導學生利用“等效法”的物理思維將題目中長方體每一個面所受的力分別簡化為一個力,這樣六個面就是受六個水的壓力,以此來讓學生順利進入下一步的分析。當學生在討論長方體所受這六個力的合力時,再次出現了意見分歧,筆者提示學生先分析長方體相對兩個面受到水的壓強大小關系,然后借助公式F = PS進行計算,學生依照筆者的意見再次展開了討論,并最終合作計算出結果。當學生思考問題遇到瓶頸時,提醒學生新的思考方法有利于刺激學生的探究欲,加之合作學習中熱烈的討論氛圍更能加深學生對新知識點的印象。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模式,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師的精心組織和家長的密切關注,三者缺一不可。有效的合作學習,能讓學生真正學會運用物理思維去學習物理知識,而不是簡單、機械地背誦、記憶、做習題,提高學生物理學習實效。
參考文獻:
[1]唐建超. 新課標下初中物理教學中合作學習探討[J]. 讀寫算,2020(29).
[2]周繼錄. 新課標下初中物理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探討[J]. 讀寫算,2019(24).
[3]顧雯. 新課標下初中物理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探討[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