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蔚
由于時代的飛速發展,僅靠過去傳統的教學設計培養人才的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我國經濟社會進步的人才需求,大單元設計的教學方式以不容拒絕的姿態走進我們的視野。作為德育教學的重要部分,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在整個德育過程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因此,在初中道法教學中進行大單元教學設計是順應教育發展趨勢的正確選擇,這不僅符合學生的發展規律、認知特點,而且也是符合教育發展規律、人才培養目標的。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大單元設計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1.大單元設計的含義。所謂的大單元設計其實是一種新型的教學設計形式,與傳統的教學設計方式不同,大單元設計是以大主題、大任務為中心,在此基礎上對相關領域的學習內容進行分析、篩選、整合與開發,從而形成一個目標明確、情景生動、內容關聯、活動豐富、評價準確的科學化的教學設計。從特點來看,大單元設計具有整體性、情境性、活動性、科學性等特點;從結構來看,大單元設計包括單元主題、單元目標、單元情景、單元活動、單元評價等要素;從作用來看,大單元設計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學生認識世界的整體性。
2.初中道法實施大單元設計的必要性。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在我國整個基礎教育階段的德育工作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既是對小學階段德育工作的延伸、也是對高中階段德育工作的啟蒙。因此,在初中階段對道法實施大單元教學設計可以加快培養學生的德育素養、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塑造學生的道德行為,對于整個人生階段的德育教育具有積極意義。
3.初中道法實施大單元設計的可能性。初中道法教學實施大單元設計不僅具有重要性,而且具備實施的可能性。首先,作為德育課程,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是緊緊圍繞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設計的,因而所有教學內容都可歸于其中一個板塊;再次,初中道法課程的內容聯系緊密,同一內容可能出現在不同單元,這也為實施大單元設計提供了可能性。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實施大單元設計的結構要素
1.明確單元主題與內容。例如,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單元設計中,整個單元僅僅圍繞“國家利益”這個核心,首先設計了“國家利益至上”“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建設美好祖國”等與核心主題關聯最為密切的三個方面內容,從國家利益的重要性、到我國國家利益的實際內涵、再到如何維護國家利益,實際上遵循了“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的邏輯順序。其次,在各個最為密切的內容之下又進一步做了發散輻射,如在“建設美好祖國”標題下又選擇了“關心國家發展”“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內容,如此豐富了整個單元設計的內涵,使單元設計對國家利益這個問題的完整性有了一定的保障。
2.設定單元教學目標。首先,大單元設計的教學目標要有層次之分。例如,在學習“堅持憲法至上”這個單元時,應先確定宏觀教學目標即“使學生樹立遵守憲法、維護憲法的意識”,而在其中“維護憲法權威”的板塊學習中,教學目標則應進一步分化為“了解憲法權威及其地位”。其次,大單元設計的教學目標應包含認知、情感、行為等多個方面。例如,在“理解權力義務”的單元學習中,教學目標的設定不應該僅僅是讓學生了解公民的權利與義務,而應是使他們在認知的基礎上樹立對公民權利義務的敬畏,在生活中履行自己的權力、行使自己的義務。
3.設計單元教學活動。例如,在學習“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單元內容時,在第一課時“責任與角色同在”的學習過程中可通過課堂思維活動、課內活動等方式進行,講明道理、疏通情感;而在第二課時“積極奉獻社會”的學習中則可根據實際情況開展相應的課外活動、實踐活動,比如義務植樹、做志愿講解員、清除城市小廣告等,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奉獻社會的真正含義。
4.實施單元教學評價。首先,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在自我評價、同學互評中更好地理解道德與法律知識,促進學生遵守法律知識、踐行道德理念;其次,應堅持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在道法教學評價時發揮其導向、激勵等功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行為;最后,應堅持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相結合,在進行初中道法教學評價時,不應僅僅依靠卷面分數等量化評價的單一方式來判斷教育教學質量,而應結合學生的實踐行為進行相關質性評價。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大單元設計的實施建議
1.堅持大而有“魂”。例如,在設計“網絡空間新生活”一課的教學時,教材主要側重點在于“現代網絡給生活帶來的改變和我們應如何合理利用網絡”,這與主題“網絡生活”是密切相關的,但若用較大的篇幅來論述網絡的發展史或我們的生活史就偏離了核心主題,使得單元設計輻射范圍過于廣泛,影響核心內容的學習。
2.堅持以學科為導向。大單元設計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應堅持以學科為導向,避免過度追求大單元設計的整合、豐富等特點而造成學科邏輯的混亂。作為德育學科,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具有自身的學科內在邏輯性的,在進行單元設計是必須遵循其內在邏輯,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道法課程的學習主要遵循“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這樣一個邏輯,這三個步驟可以完成對某個單元話題的含義、重要性及行動要求的講解。例如,在“崇尚法制精神”的單元設計中,第一課時“尊重自由平等”主要解決了含義講解的問題,第二課時則通過“公平正義的價值”與“公平正義的守護”解決了重要性與行動要求的疑問,從而使得圍繞法制精神的三大問題得以解決。
3.堅持以學生發展為目標。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評價教育教學效果的最好標準也是學生的發展。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教學大單元設計中也應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導向。學生的發展不僅包括生理發展與心理發展,也包括學生的知識技能發展與行為習慣發展,初中道法教學應促進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的共同發展,培養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人才。例如,在對學生進行“理解權力義務”的教學中,除了通過課堂講解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概念、具體內容、重要性等理論知識外,還可以通過多媒體網絡給學生展示具體案例,在分析真實問題的基礎上加深對于權利義務的理解,同時還可以通過模擬有關權力行使、義務履行的事件培養、鍛煉學生的權利義務實踐能力,從而使學生在獲得權利義務理論知識的同時實踐能力也得到提升。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