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凌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省不斷完善高校學生資助政策,加大投入力度,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并完成學業,推動教育公平邁上了新臺階。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新征程上,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新挑戰,應堅持將育人作為資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工作重心逐漸由“資助”向“育人”深度轉變,在夯實資助基礎、優化資助方式、拓寬資助育人格局等方面探索新路徑,切實提升資助育人成效,助推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健全精準識別認定機制,夯實精準資助基礎。一是構建科學認定模型。高校應充分發揮本校數據分析、數學建模等領域專家作用,深入分析湖南省學生資助申請平臺數據,并結合校內大數據追蹤管理信息,探索構建更加科學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模型。二是建立定期聯系機制。建立定期聯系困難學生家庭工作機制,每年開展一次全覆蓋的家庭走訪。通過實地走訪、電話聯系等方式,詳細了解學生家境和實際困難,為困難學生認定提供確切依據。三是完善誠信申請機制。建立困難學生家庭經濟信息核查機制,避免學生或其監護人在申請資助時出現不誠信行為,提升資助申請信息填寫的準確性,加強資助全過程誠信建設。
完善勤工助學構成體系,優化資助育人方式。一是搭建校內勤工助學服務平臺。高校可根據自身需求和貧困學生實際情況,適當增加勤工助學崗位。在提供“三助一輔”(即“助教”“助研”“助管”“兼職輔導員”)勤工助學崗位之外,為貧困學生提供在學校后勤保障服務中心勤工助學機會;建議將學校快遞驛站工作納入勤工助學崗位范疇,優先貧困學生管理和經營;為有意向且有能力創業的學生提供創業場地和資金支持。二是完善校企合作資助育人體系。高校應積極探索完善校企合作資助模式,進一步拓展資助育人路徑。一方面,企業可通過測試擇優錄取貧困生為準員工,全額支付學生大學期間的學習費用;另一方面,企業可為貧困生提供一些與其專業技能相關,工作時間為周末或寒暑假的工作機會。三是充分發揮勞動保障部門作用。高校應加強與各級勞動保障部門聯系,為困難大學生勤工助學提供公共就業服務。比如利用已設立的大學生就業服務專窗,免費為困難大學生勤工助學提供政策咨詢、職業介紹和相關信息服務;利用現有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建立用人單位面向困難大學生的網上招聘平臺,拓展勤工助學范圍;聯合勞動力市場與人才市場網以及各高校就業網,常態化舉行網上招聘,為困難大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崗位資助服務。
深化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構建資助育人新格局。一是組建優秀資助育人團隊。高校應著力打造一支人員配置齊全、能力水平過硬的資助工作隊伍。從制度層面嚴格資助工作隊伍的選人、用人標準,按照教育主管部門要求配好專職學生資助管理人員;切實加強對資助工作人員的政策理論培訓、業務技能實訓,提升其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鼓勵更多專任教師和其他管理人員加入資助育人隊伍,充實關心關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育人力量。二是打造特色資助育人品牌。高校在開展資助育人工作中,可根據不同資助項目特點,深挖育人元素,形成資助育人品牌,發揮示范作用。比如在獎學金評選發放環節,打造優秀貧困生榜樣活動品牌,引領廣大學生爭先創優、不斷奮進;在國家助學金申請、發放和勵志、自強模范評選等環節,創建感恩教育和勵志教育活動品牌,引導學生勇于擔當、感恩社會;在國家助學貸款辦理環節,創設誠信教育、金融常識教育、厲行節約教育活動品牌,培養學生誠信和勤儉美德;在勤工助學環節,創立勤助文化與勞動教育活動品牌,增強學生勞動意識和自立自強精神。三是構建協同資助育人模式。將學生資助與思想政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深度融合,全方位、制度化開展發展型資助育人工作。建立學工、教務、科研、心理、就業、共青團等部門協同聯動機制,形成全員參與、各部門配合、各個教育教學環節統籌協調的資助育人環境,統籌開展學業規劃、心理輔導、能力培養、就業指導等方面幫扶,著力提高受助學生綜合素質和競爭力,引領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厚植家國情懷、塑造優秀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