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雪琴
優良品質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質的核心。思政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陣地。從我校目前的狀況分析得出,小學思政課教學成效是顯著的,教師樂教善教、潛心育人,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初顯成效。我長期從事小學思政課教學及班主任工作,結合我校的“三善”課堂教學模式,分析小學思政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通過明確教學目標等提升小學思政課有效教學的策略,對學生進行有效的“三善”教育,希望能對思政課堂教學有所幫助。
一、教育目標策略
開設道德與法治課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修養,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健康人才。課堂教學是實施思政教育的主陣地。但時至今日,仍有不少學校、教師存在著“重智輕德”“以智代德”的現象。因此,思政老師在上課前就要制定明確的目標,通過一系列的課堂活動,學生順利完成教學目標才是最有成效的高效課堂。例如,在教二年級下冊《學習有方法》這課時,我結合本班實際情況,將引導學生對自己學習中的困難尋找合適的學習方法,把會學習作為本課的教學目標,并且當作教學重點。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本班學生平時較少合作學習的情況,利用這課的教學指導學生學會分享,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上課時我先讓學生們聽一個智慧故事《填滿屋子的光》。學生們邊聽邊思考:富翁的哪個兒子最聰明,為什么呢?解決這個問題后,接著我又拿出課前準備的幾個魔方,請幾位學生現場拼魔方,看誰用的時間最短,老師和其他學生為他們計時,然后請還原得快的學生介紹秘訣。通過這兩個活動讓學生感悟到:不光做事有方法,拼魔方也要講究方法。
二、教學模式策略
翻轉課堂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種教學模式,實際上道德與法治課也可以嘗試翻轉課堂,但不是將課本上的內容翻轉到課外去學習,而是將生活中的事例翻轉成為課堂教育資源。例如,我在教《做個“開心果”》這一課時,提前一周就布置幾項內容的作業:第一,了解用什么樣的方法能讓爸爸媽媽開心;第二,請學生們回憶一下,用什么樣的方法能讓自己小組的同學開心;第三,請學生們回家收集幽默故事。看誰收集的幽默故事最能讓大家在歡笑中感受到幽默的魅力。這種教學模式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深化和活化教材內容。這項課前作業其實就是翻轉課堂的一種實現形式,回到學生的現實生活,讓學生日常生活中沒留意的事,通過作業的方式進入學生的思想。讓課堂作業如同生活的聚光燈,去“照亮”生活中有德育意義的地方,并將從中發現的問題、產生的感受帶到課堂上來分享。通過課前作業這盞“聚光燈”,讓學生了解身邊的“開心果”,對幽默有初步的感受與認識,能為課堂教學的深化打下基礎。
三、個體差異策略
思政課教學離不開教師的主導,同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在課堂中,我們可以運用小組研學,情景展示,課堂辯論等方式教學。讓學生來講,這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如在迎接中國共產黨100周年華誕之際,我講授“學黨史感黨恩”主題教育時,我先通過認識國旗、隊旗、黨旗,介紹國旗、隊旗、黨旗的象征意義,接著了解黨史,聽英雄故事,緬懷革命先烈,然后引導學生分享課前收集到的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此時,教師做好畫龍點睛工作,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學習革命英雄氣概,樹立遠大理想。這樣就達到了潤物無聲的效果,因為政治課教師掌握著課堂的主導權和話語權,所以要自覺弘揚主旋律,積極傳遞正能量。
四、整體融合策略
我在教學時充分利用教材的開放性設計,將思政教育與學校其他日常德育活動相結合,拓展本課的教學重點。比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第十課《愛心傳遞者》中設計的開放性活動,可以與學校的“學雷鋒獻愛心”紅領巾跳蚤市場義賣活動相結合,通過“愛心義賣”這次活動,讓同學們在活動中學會理財,學會與人交往,收獲團隊合作的喜悅,培養學生奉獻精神和社會責任感,讓他們從小就知道關愛社會,關注他人,用實際行動將愛心奉獻給需要幫助的人。教師這樣設計就充分利用課程、課堂、環境育人功效,把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在一起,落實學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