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貴平
新課程理念下,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使課堂上不再只是枯燥的講解和單調的書寫,更多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必將引起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變革,也必將促使學生在思想素質、人文修養、創新能力等方面不斷提升。
一、運用信息技術播放小故事,增強語文課堂的趣味性
玩耍是兒童的天性,其很容易被故事情節感動,跟故事里的人物做朋友,自己當主角,演繹故事里的多彩人生。在教學課文之前,教師可提前布置預習內容,讓學生上網查閱本課要學習的課文的相關內容,充分利用手機、電腦等現代化信息設備進行自主學習,同時更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課上讓學生把在電腦上學到的知識內容在全班分享,充分感受知識融合的成就感。課上繼續放映相關小故事,讓學生在動畫的啟發下學習課文的一些科普知識。通過課前預習、上網查閱以及課上教師對多媒體的恰當運用等,輕而易舉地使他們的學習熱情萌動,使新課的引入水到渠成。這種方法有效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更加喜愛語文學習。
二、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放映小游戲,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游戲教學在語文課中尤為受孩子們的喜歡。和故事、表演一樣,游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方式。心理學表明:人在放松的狀態下最具創造性。孩子天生愛玩游戲,所以在游戲中潛移默化地學習語文,是最優化的教學方式。例如,在課堂小練筆“大課間”的寫作中,先不急于讓學生寫作,而是引導學生說一說平時大課間都玩哪些游戲,然后教師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放映大課間場景的一段視頻,引導學生說一說哪個活動場面讓你印象深刻,學生躍躍欲試,歡呼不已。在這種快樂的氛圍下,學生描述了課間的跳繩、踢球、捉人、跳遠等多種體育活動,還有“狼來了”“雞毛信”等兒童喜歡的游戲,不亦樂乎。在這種快樂的氛圍下,學生通過觀察體驗,從真實視角看到每個學生的表現并深有感觸。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把剛剛看到的活動場面和學生喜悅的心情用一段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在表達過程中,有些人物的動態怎樣描述更有表現力呢?可以邊寫邊復現剛剛游戲的情境,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心上,落在筆下,效果甚佳。
三、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有效促進高年級語文教學讀寫一體化
在高年級語文寫作教學中,要教學生先學會模仿。不是漫無目的地嘗試,開始寫作時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指導,因為寫作的提升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學生信奉寫作靠的是靈感,其結果是誤打誤撞,毫無章法,最終走了很多彎路。在寫作之初,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現在要寫的作文,你能回憶起哪篇學過的文章?哪種學過的寫作手法更適合它?教師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放映一些描寫人物的片段,引導學生對放映的文本進行再次閱讀,充分理解該篇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寫作方式、表現手法等,并將這些理論知識進行內化、歸納、整理,然后在寫作中進行運用。
通過模仿寫作過程,學生再次對課文的主旨、立意、謀篇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心情有進一步的體會,對閱讀內容有更加深刻、更加多元化的理解。這種模仿使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激發,有利于學生進行大量閱讀,有利于多讀書、讀好書的語文活動的開展。例如,在寫“令你感動的人物”時,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寫作。寫完先進行自評,可以從篇章布局、文章構架、詞句表達等多方面與課文進行比較。教師多媒體放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描寫父親的片段,發現明明是自己熟悉的最親近的人,卻筆下受阻,情感索然無味。《背影》一文,作者通過對一件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來表達父愛,通過對父親的語言、動作、神態的觀察描寫來表達情感,通過回憶的敘述方式來謀篇布局,在模仿寫作中學生重溫了一遍經典,這種發自內心的主動探索的效果必然令人欣喜。
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使閱讀和寫作是互相滲透、渾然一體的,促進了讀寫一體化教學,不僅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大幅度提升,還激發了學生對課文選材進一步研究的興趣,從而達到多元化的認識,使讀寫雙管齊下。
參考文獻:
[1]李生德.巧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小學語文教學[J].學周刊,2020(14):125-126.
[2]田海燕.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整合作用[J].學周刊,2020(12):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