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
摘要:目的 探究護理溝通方式對高血壓患者臨床護理工作開展的實際作用和效果。方法 選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間我院80例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辦法,觀察組在常規護理辦法的基礎上實行個性化的溝通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護理過后的實際效果。結果 觀察組抑郁評分和焦慮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良好的溝通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同時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護患關系,切實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
關鍵詞:護理溝通;高血壓;護理效果
最近幾年,高血壓患者的數量在不斷增加。針對高血壓患者進行積極的治療,可有效改善預后,降低并發癥出現的可能,同時也有效減少了患者自身、家庭以及社會層面的負擔。高血壓屬于臨床上一種典型的慢性疾病,也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1~2]。血壓控制不穩定導致臟器損傷,體內免疫系統受到影響,直至出現嚴重的并發癥,導致死亡。現階段高血壓主要利用藥物治療,同時配合生活行為引導。但是由于患者對高血壓的認識嚴重不足,受高血壓的影響易出現心理負擔,影響生活質量。從大量的社區臨床工作統計的結果來看,許多社區醫院表示,高血壓成為了社區居民最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現階段我國在高血壓防治工作開展過程中,整體水平還相對較低,高患病率、高增長率以及極強的危害性,和知曉率偏低、治療率偏低以及空置率偏低之間形成了強烈的對比[3~4]。患者長期以來缺乏對于這一疾病的認識,并且長期不規律服藥,不堅持進行血壓測量以及不重視非藥物治療,都會影響患者的健康與安全。所以,科學合理地對高血壓患者予以護理,增強護理過程中的溝通與交流,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對于疾病的認識程度,同時也可以幫助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在有效控制血壓的同時,改善了患者相對抑郁的心理狀態,為提升患者的疾病治療效果帶來重要幫助。
因此,針對高血壓患者實施必要的溝通護理干預辦法,有利于了解患者的內心狀態,把握患者的內心訴求,從而為后期的臨床診斷以及治療工作開展提供依據和參考,對于切實改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采用護理溝通方式改善高血壓患者的焦慮及抑郁心理狀態,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具有重要的臨床推廣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間我院所接診的80例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40~80歲,平均年齡為65.22歲。對照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齡42~72歲,平均年齡為59.22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的方式,具體的做法包括進行基礎的健康教育、必要的生活指導、科學的運動指導、心理層面的護理干預、飲食方面的科學規劃、用藥的規范性教育。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之上,采用必要的溝通護理方式:(1)語言方面的交流。
注重和患者之間的語言溝通與交流,盡可能選擇通俗易懂的語言,避免使用醫學專業術語;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耐心認真的回復,多安慰和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病魔的決心和勇氣,減少和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作為醫護人員需要客觀全面地意識到高血壓患者或多或少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抑郁情緒,長期的焦慮與苦悶使得患者雖然沒有表現為嚴重的并發癥,但是會直接導致其存在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對于高血壓患者實現病情的控制,需要醫患雙方共同參與其中,同時也需要患者家屬的參與和支持。不同的患者往往有著不同的社會經歷,同時也存在文化程度的差異。為此,溝通要盡可能選擇適合患者的方式,以平和的語氣增強患者的認可度。對于一些老年患者要增強耐心,尤其需要選擇一種溫柔的方式幫助他們更好地接受。只有如此,患者的負面情緒才會改善,心理平衡能力才會提高,預后效果才會更加顯著。(2)非語言方面的溝通。在護理的過程當中,配合肢體語言及眼神交流,發揮自己的特長,通過畫漫畫、寫小紙條等方式拉近與患者間的距離,用文字傳遞愛心,把患者當作是自己的親人、朋友來對待,消除患者對于醫護人員的陌生感,獲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營造良好的醫患關系。(3)加強和患者家屬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以積極鼓勵的方式為主,引導家屬鼓勵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多關心和照顧患者的生活起居,對于長期照顧病患的家屬在心理上也要給予一定的心理舒緩,避免患者家屬產生疲倦和厭煩情緒,同時需要督促患者嚴格按照醫囑服藥,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確保治療的實際效果。
1.3 觀察指標
(1)采用焦慮、抑郁自評量表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評分進行對比。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心理狀態越差;反之,則代表患者的心理狀態較好。
(2)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對本次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滿意度主要分為三個指標,分別是: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計算公式為:滿意度=(非常滿意人數+滿意人數)/總人數*100%。
1.4 統計學意義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用t或卡方檢驗表進行計算,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對比
觀察組心理狀態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患者采用不同護理方式之后的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護理過后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高血壓被認定為全球范圍內最為普遍的一種心血管疾病,同時也是腦卒中以及其他心腦血管疾病出現的主要誘因[5~6]。因此,高血壓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療,往往會使得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影響,同時也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非常嚴重的威脅。導致高血壓發病的因素有許多,大多是因為飲食不當、吸煙、酗酒、不良生活作息等綜合因素產生[7~8]。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大多采用口服降壓藥的方式,并且醫生大多會給予飲食以及生活方面的引導和管理。高血壓患者大多年齡偏大,以老年患者居多,且對于疾病的認知有所缺乏,對治療的依從性明顯偏低,因此影響了干預效果。
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采取切實有效的疾病治療以及護理方法非常重要。有效的護理溝通方式,有利于營造和諧的護患關系,同時也可以使護理措施更好地落實到位[9~10]。在實際的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要科學有效合理地應用溝通技巧,一方面可以改善傳統意義上護患關系的僵化,同時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患者對于醫護人員的信任感,提高了彼此之間的配合程度,進而有效提高了護理的質量和效果[11~12]。
本研究針對觀察組患者采用常規傳統護理方式基礎之上,嘗試和患者之間進行語言溝通、非語言溝通、積極與家屬之間進行配合,從而提高了患者對于疾病的認識程度,同時也使得患者提高了治療的依從性,增強了護理的人性化體驗,改善了護患關系。所以,采取這樣的方式確實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以及心理狀態。從文中研究結果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在采用護理溝通方式之后,其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均明顯降低,且降低幅度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對高血壓患者采用護理溝通的方式,有利于改善護患關系,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提升護理滿意度,對臨床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 周琴.護理溝通在老年高血壓護理過程中的作用[J].中國社區醫師,2021,37(20):145-146.
[2] 汪曉婷,陳秋菱,林立宇.流程化溝通模式結合放松式心理護理對高血壓擇期骨科手術患者血壓水平及心理狀態的影響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1,11(19):47-49.
[3] 潘君卿.護理工作中與高血壓患者進行溝通的方法及效果評價[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1,11(18):71-73.
[4] 肖清,楊獻軍,葉鷺萍.CICARE溝通模式在高血壓患者護理溝通中的效果觀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1,11(18):74-76.
[5] 梁洪艷.護患溝通在高血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20,27(27):222-224.
[6] 蘭恩西,葉秋萍.護患溝通在高血壓護理過程中作用的療效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0,10(25):50-52.
[7] 夏菊敏,蔡瑩.護患溝通在高血壓護理中的作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50):74-75.
[8] 魯新萍,王悅,李晶,馬雪利.高血壓護理中應用護患溝通的效果評價[J].心理月刊,2020,15(09):76.
[9] 葉秋萍,蘭恩西.護患溝通在高血壓護理過程中的作用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20,10(13):53-55.
[10] 趙方莉.護患溝通在高血壓護理過程中的作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08):127-128.
[11] 陳斐.護患溝通在高血壓護理過程中的作用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08):125.
[12] 高曬衣.護患溝通在高血壓護理過程中的作用分析[J].家庭生活指南,2020(0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