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幫助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加強數學文化在教學中的滲透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小學生正處于思維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依托數學文化培育學習興趣和啟發學習潛能,更利于小學生理解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數學學習力。
數學教材中蘊涵豐富的數學文化內容,對啟發學生記憶、理解和應用數學知識具有巨大促進作用。因此,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數學文化,以其為培育學習興趣和激發學習潛能的立足點,營造濃郁的數學文化氛圍,依托知識展示引導學生感知數學文化,深刻體會數學內涵。如在教《觀察物體》一課時,教師可先學生從不同視角觀察物體形狀特點,探究物體運動變化過程中蘊含的數學知識。為了調動學生參與探究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講述一些古代人觀察物體的趣味故事,鋪墊探究學習的情感基調,并在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中滲透數學文化思想,教授正確觀察物體的方法。
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能力,教師可將數學文化作為學生探究學習的切入點,通過多媒體技術手段豐富數學文化呈現方式,指導學生深入本課知識的應用過程,形成高階思維能力。如在教《圓》一課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太陽系的平面圖,依托有趣的天文知識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究欲,讓學生在討論中感受各行星的面積與周長的大小,以鞏固對圓的認識。在此之后,教師引入祖沖之與圓周率及割圓術的故事,引導學生探索圓的形成,分析圓的性質特點,體會“圓的世界”中的奧秘。
學習知識的目的在于應用,教師應帶領學生深入現實生活,指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深刻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在實踐活動中,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分析數學知識的規律特點,提煉數學知識的應用方法,以提高學習效果。如在教《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一課時,教師可設計關于城市污染情況調查的實踐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城市污染情況展開實踐調查,根據既定的調查項目生成數據表。各小組學生根據所學知識整理、歸納和分析數據,進一步凸顯數據研究的意義。同時也能培育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綜上所述,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小學數學教師應在教學中加強數學文化滲透。通過營造良好的數學文化氛圍,逐步培育學生的數學文化思想意識,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白鷺湖小學 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