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柏云
摘 要:今年我國總和生育率跌破警戒線,引導生育水平提升,使人口增長穩定在適度的區間已刻不容緩。本文試圖利用泊松回歸模型研究影響家庭生育子女數量的因素,進而為政府采取促進生育的政策提取依據。研究結果顯示,家庭生育子女數量和收入水平、個人房產數、沒有政策影響的公民生育意愿、公民所處的社會階層等級正相關。受教育程度、個人健康狀況、養老保險與家庭生育子女數量負相關。
關鍵詞:生育子女數量;Poisson回歸模型;中國
一、引言
隨著生育水平的持續降低與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中國人口出現負增長難以逆轉。面對日益臨近的人口危機,提高生育水平作為短期內最為有效的途徑變得愈發迫切。出于對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考慮,我國2016年元旦正式實行全面二孩政策,以期通過制度的放開與刺激作用,緩解來自人口結構變動所產生的諸如老齡化、出生性別比失衡、生育水平持續低下以及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等壓力。然而預期的人口出生堆積現象并未出現,這讓我們不得不去深思當前影響等我國年輕人生育行為的因素有哪些?
二、文獻綜述
羅雅楠(2015),翟振武(2017)等普遍的觀點認為人口數量拐點將會在2025至2030年之間出現。面對日益臨近的人口危機,提高生育水平作為短期內最為有效的途徑變得愈發迫切。王翌秋,王昊宇(2018)認為影響子女數量的因數為地區、城鄉區域、民族。筆者認為,這些客觀因素會造成子女數量的差異,但是,這些因素對于提升我國當前人口數量并沒有太多價值。因此想要提升我國新增人口數量,還需要尋找別的原因。研究發現,參加養老保險使得總生育意愿下降了14.1%,生育兒子意愿下降7.2%,生育女兒意愿下降5.4%。進一步的分析發現,這一負向影響主要發生在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中,對中等收入家庭的影響不顯著。
張存剛,梅道甜(2020)認為非黨員、受教育程度低、子女眾多、兒女雙全以及參與社會養老保障的城鎮育齡婦女的生育意愿更容易得到滿足。六年來,年齡、政治面貌以及養老保障等因素對城鎮育齡婦女生育意愿滿足度影響的重要程度正在迅速增強,迫切需要相應的政策調整支持。
三、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數據來源于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2017年數據,剔除異常數據后共5102個樣本數據。
模型中的因變量為生育子女的數量:0,1,2,3,4,……。協變量為受教育程度,個人年收入,個人房產數,健康狀況,生孩子的意愿,社會階層認同,基本醫療保險,基本養老保險等8個因素。其中年齡為18歲至50歲適合生育的年齡;受教育程度:沒有受過任何教育=1,私塾、掃盲班=2,小學=3 ,初中=4, 職業高中=5,普通高中=6,中專=7,技校=8,成人高等教育大學專科=9,全日制大學專科=10,成人高等教育大學本科=11,全日制大學本科=12 ,研究生及以上=13 ;房產數為:0,1,2,3,…;健康狀況由受訪者自己評價:很健康=5,比較健康=4,一般健康=3,比較不健康=2,很不健康=1;生孩子的意愿為若不受政策限制,愿意生育子女的數量:0,1,2,3,……;社會階層(1—10)認同最底層為1,最高層為10。
下面進行泊松回歸估計。
協變量多重共線性檢驗:
由于最大的VIF為1.07,VIF<<10所以不必擔心多重共線性問題。
泊松回歸要求因變量Y的均值和方差盡量相等,所以下面我們考察Y的均值和方差:
Y均值=1.2,方差=0.87,均值和方差不相等,因此,下面我們進行負二項回歸(NB2),
負二項回歸結果顯示,alpha的95%置信區間不存在,所以應該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接受原假設,即應該使用泊松回歸。
四、結論與建議
本文通過分析2017年全國5102組18歲至50歲適齡生育人口的數據,從實證模型,分析分析影響中國青年人生育行為的主要因素。得出的結論主要有:
1.受教育程度和生育子女的數量顯著負相關;受教育程度越高,越不愿意生育子女,因此,我國高校擴招對家庭生育子女有消極影響;
2.個人收入水平與生育子女數量顯著正相關;個人收入水平提高,可以促進生育子女的數量;
3.個人房產數和生育子女數量顯著正相關;個人房產數越多的家庭,越傾向于生更多的子女。因此,我國應該增加住宅土地供給,讓更多的人買的起房子,促進家庭生育子女。
4.個人健康狀況和生育子女數量顯著負相關;
5.個人生育意愿和生育子女數量顯著正相關;若要增加出生人口數量,國家應該繼續放松政策限制滿足家庭生育意愿。
6.社會階層和生育子女數量顯著正相關;社會階層越高,生育子女數量相對越多。反之,社會階層越低,生育子女數量相對越少;
7.養老保險的人,會使家庭選擇少生育子女。
五、總結
家庭生育子女數量和收入水平、個人房產數、沒有政策影響的公民生育意愿、公民所處的社會階層等級正相關。受教育程度、個人健康狀況、養老保險與家庭生育子女數量負相關。
參考文獻:
[1] 羅雅楠,程云飛,鄭曉瑛.“全面二孩”政策后我國人口態勢趨勢變動[J].人口與發展,2016(5):2-14.
[2] 翟振武,陳佳鞠,李龍.2015~2100 年中國人口與老齡化變動趨勢[J].人口研究,2017(4):60-71.
[3] 王翌秋,王昊宇.城鄉家庭子女數量與家庭資產組合選擇行為研究[A].金融與經濟,2018,(3):26-32.
[4] 張存剛,梅道甜理想與現實:中國城鎮育齡婦女的生育意愿與實際行為[A].西北人口,2020,(4):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