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志文
【摘要】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得到發展,改變學習方式,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快速閱讀法的運用對于學生迅速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有著重要作用,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使用快速閱讀法,讓學生在限定的時間里學會快速、高效閱讀,迅速了解文章內容重點,從而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語文;快速閱讀法
新課程標準對初中語文教師提出了相應的要求,明確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促進學生全方位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時,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運用快速閱讀教學法。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快速閱讀法的策略,希望能為廣大語文教師的教學提供新的思路。
一、培養學生養成快速閱讀的習慣
要想有效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教師要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快速閱讀習慣。
首先,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改變影響自身閱讀速度的不良習慣。部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過于注重細節,喜歡用手指或者筆尖指著文字進行閱讀;也有部分學生即便是默讀也會讀出聲音,這些不好的閱讀習慣容易降低學生的閱讀效果。為此,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默讀方法,不要讀出聲音,這也是快速閱讀的基本要求。
其次,教師要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快速閱讀法要求學生在閱讀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集中注意力。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閱讀任務,當學生拿到一篇文章時,需要在5分鐘的時間內讀完并掌握文章的大體內容。這樣學生就會在這5分鐘的時間里高度集中注意力,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快速閱讀法。最后,教師要讓學生明確閱讀目標。在明確的閱讀目標的指引下,學生能夠有效避免閱讀的盲目性與隨意性,從而進一步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
二、引導學生掌握快速閱讀方法
(一)限時閱讀法
限時閱讀法就是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閱讀任務,同時要求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閱讀能力,對學生的閱讀過程加以引導,以保證學生順利進行閱讀。例如,在學習《秋天的懷念》這一課文時,由于這篇文章的結構與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可以快速理解。教師可以將這篇文章分為三個閱讀階段,每個階段都設定相應的閱讀目標,并利用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限時閱讀。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的閱讀時限分別設定為3、5、8分鐘,閱讀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文章各個片段的構成和基本意思,并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感受文章的寫作方式和精美語句,從而掌握作者所傳達的思想情感。
(二)計時閱讀法
計時閱讀法指的是記錄學生具體的閱讀時間。教師可以使用手機中的計時功能對學生的閱讀時間加以記錄,用這個方法來訓練學生快速閱讀的意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例如,在進行《雄偉的人民大會堂》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利用計時閱讀法展開教學,并依次提出三個問題:“作者參觀人民大會堂時的順序是什么?”“人民大會堂中的整體結構與裝飾是怎樣的?”“閱讀完這篇課文,人民大會堂在你心里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教師可以結合這三個問題指導學生進行快速閱讀,并規定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找到正確答案,這樣可以在提高學生記憶力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快速閱讀方法是一種新興的閱讀教學法,是打造初中語文高質量課堂的重要手段。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加強對快速閱讀方法的研究,盡可能地豐富學生的閱讀知識,促使學生提高快速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獨立學習的意識,貫徹落實語文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李海.初中學生的語文快速閱讀能力及其培養[J].天津教育,2020(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