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艷
課堂上語文教學時間有限,而如何通過布置作業來提高教學效果是小學語文教師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作業內容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及興趣愛好,采用多元化的作業方式來提高學生的作業完成質量,鞏固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還可以通過作業完成度檢查教學成果,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
一、學生分層
學生在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同,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分層,一般可以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即A層、B層、C層。C層次學生的作業一般為背誦本節課的古詩詞或重點字詞、片段;B層次學生的作業一般為默寫重點詩詞、通假字等;A層次學生的作業一般為根據本節課內容寫一篇讀后感。從C層到A層,作業難度逐漸增加,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難度,這種方式既符合“雙減”政策的要求,還可以讓學生充分吸收本層次的語文知識。例如,教師在講解《石灰吟》時,就可以設計分層作業:C層的作業任務為背誦全詩,并理解古詩情感;B層的作業任務為能夠獨立默寫這首古詩,并理解文章含意及思想感情;A層的作業任務為根據這首詩的思想情感、主旨等寫一篇觀后感,以加深學生對古詩的了解。需要注意的是,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教師要提前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并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及時調整分層,以保證學生的作業完成效率。
二、內容分層
(一)控制學困生語文作業量
由于基礎知識、生長環境等的不同,學生之間往往存在一定的差異,語文教師需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布置作業。例如對于學困生,教師布置作業的目標是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因此要盡可能減少難度較大的語文作業量。在學習古詩的時候,教師在要求學生背誦古詩之前,需要讓學生抄寫古詩的詞句,然后讓學生背誦古詩。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先背誦自己感興趣的古詩,以培養學生對古詩的興趣,然后逐漸讓學生背誦本學期教學所要求的全部古詩,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能力。教師在批改學生語文作業的時候,需要秉持認真、負責的態度,幫助學生打好語文基礎。
(二)減少學優生作業量
對于班級中學習成績較為優秀的學生,小學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需要減少基礎知識的復習訓練,而要增加一些技巧性和難度較高的作業,以保證學優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智力訓練。比如在學習古詩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要求學優生在較短的時間內背誦并默寫古詩,并需要理解古詩中詞句的含義,從而拓寬語文作業的范圍,讓學生能夠通過理解詩文的主要內容描述詩文中的景象,體味詩中的情感。教師還要適當減少學優生的基礎知識作業,為學生布置拓展性作業,從而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不斷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三)把握中等生作業難度
對于班級中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需要加強語文基礎知識與技巧之間的聯系。比如對于古詩學習,教師可以要求中等生抄寫古詩,同時給中等生選擇的空間,讓學生可以掌握古詩的中心思想,并達到默寫的標準。
三、設置趣味作業
“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不但需要落實相關政策,減輕學生的負擔,還需要開展素質教育,讓學生可以高效學習,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比如在學習《牛郎織女》一文的時候,針對性格比較內向、安靜的學生,教師可以布置繪畫作業,讓學生通過繪畫的方式展示自己理解的牛郎織女故事,這樣不但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參與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畫面感,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民間傳統故事的美妙。對于性格外向、活潑的學生,教師可以布置表演作業,引導學生排練課文情節、準備道具等,然后分角色扮演,這種方法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意識、表演能力。在表演的時候,學生通過塑造角色形象,能夠加深對課文內容的了解程度,從而更好地理解文中所表達的內容與所抒發的情感。
綜上所述,教師開展小學語文分層作業,可以更好地鞏固學生所學知識,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