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聯大創造了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跡,近些年來,學者們從各種角度對西南聯大的成功進行了總結,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方面卻為大多數人所忽視了,就是聯大時期,老師與老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在為人處世方面所擁有的坦誠心態。
著名學者王浩當年曾就讀于西南聯大,回憶往事的時候,王浩把在西南聯大度過的時光稱為“誰也不怕誰的日子”。他這樣寫道:教師之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不論年資和地位,可以說誰也不怕誰。當然因為每個人品格和常識不等,相互間會有些不快,但大體上開誠布公多于陰謀詭計,做人和做學問的風氣是好的。
例如在課程上,有些學生直言指出教師的錯誤,而教師因此對這些學生更欣賞。有兩次教師發現講授的內容有嚴重錯誤,遂當堂宣布:近幾個星期以來講得都不對,以后重講。教師與學生相處,親如朋友,有時師生一起學習材料。同學之間的競爭一般也光明正大,不傷感情,而且往往彼此討論,以增進對所學知識的了解。
離開昆明后,我也交過一些朋友,但總感到大多不及聯大的一些老師和同學親近。這大概和交識時的年齡有關,但我覺得當時聯大有相當的人在為人處世上兼備了中西文化的優點,彼此有一種暗合的視為當然的價值標準。(摘自《演講與口才》 寶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