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江濤 李奇潤



摘? 要:夏季的高溫環境會導致豬群發生熱應激反應的現象,直接影響種豬繁殖性能的發揮,也會降低生長-育肥豬的各項指標。為了減少熱應激造成的經濟損失,維持豬場正常的生產能力,本文分析了熱應激對豬場生產豬群的影響、危害,闡述了熱應激的應對措施,以期為豬場的生產實踐提供理論支持和幫助。
關鍵詞:豬;熱應激;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S815.4 文獻標志碼:B? ? ? ? ? ? 文章編號:1000769(2022)04-0113-07
熱應激是指動物機體對高溫環境產生非特異性生理反應的總稱。由于豬含有較厚的皮下脂肪,汗腺不發達,難以通過皮膚蒸發散熱來調節體溫,因此豬對高溫環境非常敏感。隨著集約化、高密度飼養方式的快速發展,熱應激對養豬生產的影響日趨嚴重。St-Pierre等[1]研究表明,熱應激導致美國生豬生產每年損失2.99億美元;對于世界上養豬規模最大的中國而言,雖然相關部門對這方面沒有具體的統計數據,但熱應激造成的經濟損失可能更大[2]。為了減少熱應激對養豬生產造成的損失,維持豬場正常的生產能力,因而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以確保豬場生產豬群的健康。
1? 熱應激對生產豬群的影響
1.1 熱應激對妊娠母豬的影響
1.1.1 熱應激對妊娠前期母豬的影響
妊娠前期的母豬是指處于妊娠期第1個月的母豬,此時受精卵還沒有著床,靠子宮分泌的營養物質——子宮乳生存。在這一階段如果遇到高溫(環境溫度超過25 ℃),母豬會出現內分泌失調,血液中的孕酮含量減少,從而引起子宮乳分泌量的減少,導致受精卵死亡數增加,胚胎成活率下降,產仔數減少。因此,此階段的母豬對高溫十分敏感。Edwards等[3]研究發現,將配種后1~15 d和配種后15~30 d的母豬分別放入溫度為38.9 ℃的環境中飼養17 h和在溫度為32.2℃的環境中飼養7 h,胚胎的存活率會降低,且配種后1~15 d的母豬對高溫環境更為敏感,胚胎存活率的降低幅度最大(表1)。
1.1.2 熱應激對妊娠中期母豬的影響
妊娠中期通常是指妊娠30 d到妊娠90 d的這一階段。處于妊娠中期的母豬有兩個比較明顯的生理特點:一方面由于體內受精卵的著床和胚胎的定植已經結束,另一方面體內胚胎的發育速度比較慢,因此其對高溫環境有較好的抵抗力。Omtvedt等[4]研究發現,在妊娠中期(妊娠53~61 d)遭受熱應激的母豬與飼養在常溫環境中的妊娠母豬相比,在受胎率、胚胎存活率、窩總產仔數等繁殖性能上均無顯著的差異(表2)。
1.1.3 熱應激對妊娠后期母豬的影響
母豬的妊娠后期通常是指妊娠90 d到分娩的這段時間,特別是妊娠100 d以后的階段。在此階段,胎兒加快生長,在其出生時所達到的體重中,約有一半以上的體重是在此階段獲得。母豬在這階段對高溫應激比較敏感,如果偶遇高溫,其體內胎兒和母豬死亡的概率會提高。Omtvedt等[4]將妊娠后期的母豬飼養在室內溫度為38.9 ℃的環境中,結果發現與采用常溫飼養的對照組(室內溫度為23.3 ℃)母豬相比,死亡數和死胎數均顯著增加,仔豬的初生重減輕(表3)。
1.2 熱應激對哺乳母豬的影響
哺乳母豬采食多,代謝需求旺盛,因此對高溫環境非常敏感。在高溫環境中,哺乳母豬在內分泌,特別是皮質醇、甲狀腺激素、促黃體素和促乳素的分泌,以及代謝功能方面均會受到影響,導致繁殖性能和生產性能下降。
熱應激會改變母豬的采食模式和哺乳能力,導致其減少采食量,進而引發仔豬斷奶時的體重變輕[17]。Lynch等[5]研究發現,當哺乳母豬所在環境的溫度介于21~27 ℃時,溫度每升高1 ℃,其每天會減少0.1 kg的采食量[20]。Quiniou等[6]報道,當分娩舍的室內溫度由18 ℃上升至29 ℃時,哺乳母豬會將采食量由5.67 kg/d下調到3.08 kg/d。Silva[7]等研究證明,與涼爽季節相比,母豬在炎熱季節用于采食的時間較短,單餐的采食時間更短,采食速度更慢。無論在任何季節,母豬在日間會比在夜間采食更多的飼料。逐日比較每天的采食量,發現在產后第9天至第24天,飼養在涼爽季節中的母豬會比在炎熱季節下生活的母豬每天自由采食更多的飼料(如圖1)。
另外,熱應激會提高母豬產后乳房炎-子宮內膜炎-泌乳障礙綜合征等疾病的發病率,乳汁質量變差,仔豬的腹瀉率和死亡率提高[8]。
1.3 熱應激對后備母豬和空懷母豬的影響
金升龍[9]研究發現,在高溫環境下,青年母豬會推遲初情期,一般較正常情況晚22 d,溫度高于28 ℃時,母豬的性成熟遲延。Johnstion等[10]的研究表明,在27.1~29.2 ℃的熱環境中,母豬斷奶后? 15 d的發情率為79.2%,極顯著地低于生活在17.7~20.4 ℃溫暖環境中的母豬的發情率,后者的發情率為93.4%。帥啟義等[11]研究證明,在中南地區7~10月份的高溫高濕季節中,在斷奶后7 d,大約70.6%的母豬會發情,而在其他月份中,97.7%的母豬會發情。潘新尤等[12]指出,豬舍內的溫度對斷奶母豬的發情行為影響極大,當豬舍內的溫度高于23 ℃時,母豬發情后的配種成功率和分娩率將降低,導致豬場每頭母豬年提供的斷奶仔豬數減少,極大地影響豬場的經濟效益。
1.4 熱應激對公豬的影響
種公豬最適宜的環境溫度為18~20 ℃。當環境溫度高于27 ℃時,種公豬通常會發生熱應激,成年種公豬對高溫更為敏感。高溫對種公豬生產性能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性欲明顯減退,精液品質大大下降,精子體外存活時間即精液的體外保存時間顯著縮短。精子適宜生成溫度即種公豬的睪丸溫度比深部體溫低,這是種公豬維持精子正常機能所必需的條件。
長時間處于熱應激環境中,特別是環境溫度高于33 ℃或種公豬體溫高于40 ℃時,種公豬的睪丸溫度會升高。種公豬的睪丸對熱非常敏感,精液品質隨環境溫度或體溫的升高而下降,表現為精液中精子的數量減少、活力降低和畸形率升高,嚴重時可造成睪丸生精機能永久性喪失。高溫對種公豬的影響會延伸到對其配種的母豬,導致受胎率下降,窩產仔數減少。Tetsuma等[13]研究發現,高溫高濕環境是造成種公豬精子質量下降的原因,表現為精子的活力低、頂體損壞、尾部彎曲、細胞質小滴增多[15]。Mazzarri等[14]將種公豬睪丸溫度上升至40 ℃并持續約3 h,精液中精子的密度和活力在2~8周后明顯降低。Wettemann等[15]研究發現,種公豬在90 d中每天暴露于31~? ? 34 ℃環境中,從第2周開始精液總量減少,精子畸形率升高,直到處理后5周精子活力才恢復至與對照組種公豬所產精子的相同水平。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夏季持續性高溫高濕的出現頻率增加,熱應激給種公豬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正在加大。
1.5 熱應激對生長-育肥豬的影響
最適宜生長-育肥豬生長的溫度范圍是18~21 ℃,環境溫度高于適宜溫度,會影響它們的正常生長,并且年齡越大的生長-育肥豬越怕熱。在高溫環境下,生長-育肥豬的飼料轉化效率以及日增重都會受到顯著的影響[16]。飼料轉化效率的高低能夠影響豬場的生產成績,高飼料轉化效率能夠為豬場生產節約大量的飼料,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經濟效益。Kerr等[17]研究發現,在環境溫度處于適宜溫度區域時,體重介于70~100 kg的生長-育肥豬具有最高的日增重以及飼料轉換效率。但是,當環境溫度處于會引發熱應激的高溫區域時,生長-育肥豬在不同生長階段的日增重均會顯著低于處于適宜溫度下的生長-育肥豬的。Renaudeau等[18-19]研究發現,在環境溫度從24 ℃升高至32 ℃的過程中,溫度每升高1 ℃,生長-育肥豬的飼料轉化效率都會降低2%~3.5%;當溫度高于30 ℃時,對增重的影響更顯著。蒲紅州[20]的研究表明,在高溫季節,育肥豬的采食量會下降15%~33%,日增重下降10%~34.5%;環境溫度超過28 ℃時,每升高1 ℃,每頭生長-育肥豬的采食量下降約40 g,增重減少30 g。
2? 熱應激的應對措施
2.1 創造好的環境條件
2.1.1 滴水降溫
滴水降溫是對豬進行降溫的一種經濟有效的方法。由于母豬體內大量的血液會流經頸部和肩部,清涼的水滴滴到母豬的頸部和肩部后可以通過傳導和蒸發的方式降低體溫。但是,通過滴水進行降溫的速度較慢,主要用于單體限位欄和分娩舍的母豬。滴水裝置通常安裝在母豬肩部上方30~40 cm處,水滴滴在頸部上方至頸肩區處,滴水量每小時2~3 L,如果同時使豬舍保持足夠的通風,這種方法將會起到更好的降溫作用。
2.1.2 噴霧降溫
利用噴霧設備將水進行霧化,隨后噴灑到豬舍中的上層空間,可以在5~10 min將豬舍內的溫度降低5~8 ℃,且能凈化空氣。這種方法適用于種公豬舍、妊娠母豬舍和育肥豬舍等。但是,霧化降溫也會增加豬舍內和豬欄地面的濕度,導致某些病原微生物在豬舍 內快速傳播,所以進行噴霧降溫時要注意豬舍內的通風。
2.1.3 濕簾降溫
濕簾降溫是一種效果比較理想和性價比較高的對豬群進行降溫的方式,這種降溫通常通過濕簾降溫系統實現。該系統由濕簾、循環水路、風機和自動控制裝置組成,可改善豬舍內的濕度、空氣質量等條件,通常在欄舍密閉和風速1 m/s的情況下可使豬舍溫降低5~? ? 7 ℃,可有效緩解熱應激對生產豬群的影響??諝庠礁稍?,溫度越高,經過濕簾降溫的幅度越大,效果越顯著。
2.1.4 空調降溫
在豬舍內安裝空調,既可以降低溫度又能控制濕度,是目前最好的一種豬舍降溫措施,但是成本較高。對種公豬實行集中管理和使用人工授精技術的豬場而言,在豬舍中安裝空調還是值得的,可明顯提高夏季種公豬的精液 質量。
2.2 營養調控
在夏季高溫季節,采食量的下降會導致豬的能量攝入量不足,不能滿足自身的營養需要。利用營養因素調控熱應激是一種高效、快捷的減少高溫或熱應激對生產豬群影響的方法。一方面,用選擇適口性好、新鮮質優的原料配制日糧,適當降低高纖維原料的配比,控制粗纖維水平,可減少豬的體增熱產生。另一方面,對飼料配方做出必要的調整,在日糧中添加2%~3%的脂肪,可以改善口感,提高飼料的能量濃度,彌補由于熱應激引起的能量消耗。宋仁德[21]等研究發現,在妊娠后期母豬的飼料中添加動物性油脂,能夠顯著提高該母豬所產仔豬21日齡斷乳時的斷奶仔豬數,原因是在妊娠后期及泌乳期母豬的飼料中添加高能量的動物性油脂,有助于母豬攝入更多的能量,防止由于熱應激導致的營養狀態下降,對妊娠后期胎兒發育和哺乳仔豬發育具有良好的作用。楊燁等研究發現,在持續高溫條件下增加日糧中的能量濃度和賴氨酸含量,可顯著提高生長-育肥豬的體重,降低料重比[22]。
2.3 加強飼養管理
2.3.1 保證充足的飲水
在夏季高溫情況下,保證供應充足且清涼的飲水,是控制豬發生熱應激的有效措施之一。氣溫升高時,豬會通過呼吸、排尿等多種途徑進行降溫,因此會排出比平時更多的水分,飲水量也會比平時增加,因此種豬飲水器的出水量要維持在2 L/min以上,育肥豬的在1.5 L/min以上。另外,可將水管進行深埋處理,以保證輸送到豬舍中的飲水涼爽。臨床實踐表明,給處于熱應激環境中的豬供給10~15 ℃的飲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豬的采食量,并緩解熱應激反應。
2.3.2 科學飼喂
在夏季炎熱的條件下,除了安裝降溫裝置和保證充足的飲水外,還可以通過調整飼喂時間和飼喂方式緩解豬群的熱應激。盡量避開一天中溫度最高的時間段(10:00~15:00)給豬飼喂,在1:00~9:00和16:00~ 18:00采食高峰段飼喂。如果條件許可,可將干喂料變為濕喂料,并增喂一些青綠飼料。
2..4 添加抗應激營養物質
2.4.1 添加電解質
熱應激是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高溫環境可刺激豬腎上腺等內分泌腺的活動,導致機體內的鉀和碳酸鹽排出量增加,氯和鈉的排出量減少,造成血鉀濃度降低,電解質平衡紊亂。高溫時,通過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氯化鈉、氯化鉀、碳酸氫鈉等來補充電解質等成分,提高動物集體對抗高溫的耐受力,緩解應激反應。Dove等[23]研究發現,在炎熱季節下,將哺乳母豬日糧中的電解質平衡值由130 mEq/kg提高到250 mEq/kg,結果是仔豬的生長性能相應地得到了提高。
2.4.2 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
在高溫環境下,為了適應高溫應激狀態,豬會增加一些維生素的需求量,但由于高溫環境造成飼料中某些維生素氧化變質和豬體內合成的維生素的減少,因此必須通過飼料和飲水額外補充維生素,以維持機體的特殊需求。維生素C、維生素E等維生素可以從不同方面增強豬機體的抵抗力,緩解熱應激。維生素C是國內外研究報道最多的抗熱應激劑,余德謙等[24]在育肥豬飼料中添加1 g/kg的維生素C,使該育肥豬的生產性能接近飼養在適宜溫度下的對照組豬的,另外可提高熱應激條件下生長-育肥豬的淋巴細胞水平[25]。Bonnette等[25]研究表明,在環境溫度為30 ℃的條件下,在哺乳母豬的飼料中添加維生素E 220 IU/kg,能顯著提高飼料利用率,提高紅細胞抗體滴度。因此,在豬的飼料中添加維生素C和維生素E,能夠提高豬的免疫力,增強機體的抗熱應激能力,增加采食量,提高日增重。李廣京等[26] 的研究表明,鋅對種公豬精子的生成有促進作用,硒會影響精子的發育。給處于熱應激環境中的豬飼喂補充了鉻的飼料,可緩解高溫引發的熱應激反應,提高它們的采食量和日增重,降低料重比。鉻可提高種公豬的繁殖潛能和抗熱應激能力。有機硒與維生素E有協同作用,在熱應激條件下,豬對這兩種營養物質的需要量也大幅增加。
3? 豬熱應激的治療
在夏季高溫環境下,豬發生熱應激后,應及時對其進行治療,因為熱應激會導致豬中樞神經系統失調,甚至昏迷或致死亡。首先,將遭受熱應激的豬轉移到陰涼通風之處,對它的頭部和心臟部位實施冷敷;讓其飲服淡淡的涼鹽水或對其灌腸進行降溫;在豬耳尖部或尾尖部放血100~300 mL,然后再對癥治療:靜脈注射200~500 mL 5%糖鹽水,10~? ?20 mL維生素C,肌內注射10~20 mL氨基比林;對狂躁不安的豬可注射2~4 mL 2.5%氯丙嗪,心衰的豬注射5~10 mL 10%安鈉咖。
4? 小結
夏季,豬發生熱應激的情況比較普遍,為了保證生產豬群的健康生長,需要確定引發此類問題的原因,結合具體的臨床表現,從多個角度出發制定完善的應對措施。綜上所述,當環境溫度超過豬適宜生長的溫度范圍時,生產豬群會出現一系列生理生化、代謝和相關激素的變化,導致生產性能下降,挑戰豬場的生產管理,繼而導致豬場出現嚴重的經濟損失。在夏季,為了做好豬熱應激反應的預防工作,豬場管理人員需嚴格控制環境溫度,加強日常飼養管理,合理調整營養結構等,最大程度地降低熱應激給豬造成的危害,提升養豬場整體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ST-PIERRE N R,COBANOV B,SCHNITKEY G.Economic losses from heat stress by us livestock industries[J].Journal of Dairy Science,2003,86(6):E52-E77.
[2] 高航,袁雄坤,姜麗麗,等.豬舍環境參數研究綜述[J].中國農業科學,2018,51(16):3226-3236.
[3] EDWARDS R L,OMTVEDT I T,TUESMAN E J,et al.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gilts following heat stress prior to breeding and in early gestation[J].Journal of Anim Science,1968,27(6):1634-1637.
[4] OMTVEDT I T,NELSON R E,EDWARDS R L,et al.Influence of heat stress during early,mid and late pregnancy of gilts[J].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1971,32(2):312.
[5] LYNCH P B.Effect of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on lactating sows and their litters[J].Irish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1977,16(2):123-130.
[6] QUINIOU N,NOBLET J. Influence of high ambient temperatures on performance of multiparous lactating sows[J].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1999,77(8):2124-2134.
[7] BRUNO S Heat stress: how it impacts feeding behaviour in lactating sows[J].Pig Progress,2020 Heat stress:40-41.
[8] 張小軍,胡蘋蘋.減少種豬熱應激影響的主要措施[J].浙江畜牧獸醫,2009(4):38.
[9] 金生龍.高溫熱應激對種豬性能的影響及對策[J].當代畜牧,2016(15):53.
[10] JOHNSTON L J,ELLIS M,LIBAL G W,et al.Effect of room temperature and dietary amino acid concentration on? performance of lactating sows. NCR-89 Committee on Swine Management[J].Anim. Sci,1999,77:1638–1644.
[11] 帥啟義.氣候條件對母豬斷奶后發情時間的影響[J].養豬,1994(4):21.
[12] 潘新尤,徐杰.氣溫對母豬受胎率的影響[J].養豬,2012(2):37-38.
[13] TETSUMA M,IMAED N,YAMADA H,et al.Seasonal changes in semen characteristics, composition of seminal plasma and frequency of acrosome reaction induced by calcium and calcium ionophore A23187 in Large White boars[J].Japanese Journal of Animal Reproduction,2007 (4):853-856.
[14] MAZZARRI G D,MESNIL D,BUISSON F,et al.Action of temperature on spermatogenesis, sperm production and fertility of the boar[J].Animal Reproduction Science,1968,13:305-308.
[15] WETTEMANN R P,WELLSM E,OMTVEDT I T,et al.Influence of elevated ambient temperature on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boars [J].Journal Animal Science,1976,42(3) :664-669.
[16] DEOLIVEIRA A C D F,VANELLIK,SOTOMAIOR C S,et al.Impacts on performance of growing-finishing pigs under heat stress conditions:a meta-analysis[J].Veterinary Research Communications,2019,43(1):37-43.
[17] KERR B J,YEN J T,NIENABER J A,et al.Influences of dietary protein level, amino acid supplemen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on performance, body composition, organ weights and total heat production of growing pigs[J].Journal Animal,2003,81(8):1998-2007.
[18] RENAUDEAU D,GOURDINE J,STPIERREN R A,et al.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high ambient temperature on growth performance of growing-finishing pigs[J].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2011,89(7):2220-2230.
[19] RENAUDEAU D,KERDONCUFF M,ANA?S C,et al.Effect of temperature level on the thermal acclimation in Large White growing pigs[J].Animal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imal Bioscience,2008,2(11):1619-1926.
[20] 蒲紅州.濕熱環境對豬采食行為及生理生化指標 影響的研究[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14.
[21] 宋仁德,李國梅,園田立信.給繁殖母豬添加動物性油脂對仔豬初生重及發育的影響[J].青海畜牧獸醫雜志,2003 (4):17-18.
[22] 楊燁,馮玉蘭,董志巖,等.日糧能量和賴氨酸濃度對高溫期肥育豬生長與代謝的影響[J].福建畜牧獸醫,2004,26(5):7-8.
[23] DOVE C R,HAYDON K D.The effect of various diet nutrient densities and electrolyte balances on sow and litter performance during two seasons of the year[J].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1994,72:1101-1106.
[24]余德謙,林映才,蔣宗勇,等.熱應激對肥育豬的影響及添加抗應激劑的效果[J].養豬,1999(2):21-22.
[25] BONNETTE E D,KORNEGAY E T,LINDEMANN M D.Humoral and cell-mediated immune response and performance of weaned pigs fed four supplemental vitamin E levels and housed at two nursery temperatures[J].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1990,68:1337-1345.
[26] 李廣京,張繼東.豬應激的環境與營養調控[J].江西畜牧獸醫雜志,2007(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