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飛



摘要:目的 探究將奧曲肽及泮托拉唑應用于普外科胃術后出血患者治療中的效果,探討其臨床可應用性。方法 選擇2020年3月~2021年9月聊城市退役軍人醫院收治的104例普外科胃術后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計算機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各52例。對照組使用奧曲肽作為治療藥物,實驗組在對照組的用藥基礎上使用泮托拉唑。對比兩組患者的消化道癥狀、潰瘍愈合狀況、不良反應發生狀況。結果 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愈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實驗組患者體內的血清炎性因子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安全性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在進行普外科胃術后出血患者的治療時,選擇奧曲肽以及泮托拉唑應用于患者的治療中,能夠有助于促進患者的出血創面愈合,并且不會導致患者出現額外的不良反應,在治療中選擇這種用藥方式的效果良好。
關鍵詞:奧曲肽;泮托拉唑;普外科胃術后出血;治療方案
普外科手術是臨床上針對諸多普外科疾病進行治療的一個常用方法。當患者存在普外科胃術后出血時,體內的炎性細胞因子會導致對應的癥狀表現 [1~2]。為了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醫務人員需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調整相應的治療方案,不僅需要消除炎癥,還要針對患者的消化道癥狀改善其腸道菌群,這樣才能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對于患者的康復來說有十分積極的促進意義 [3~4]。本研究將探究將奧曲肽及泮托拉唑以及血管療法應用于普外科胃術后出血患者治療中的效果,分析其臨床可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3月~2021年9月聊城市退役軍人醫院收治的104例普外科胃術后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計算機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各52例。對照組中男性31例,女性21例,年齡58~72歲,平均年齡(62.8±2.4) 歲;實驗組中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齡59~75歲,平均年齡(63.2±1.8) 歲。組間基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可對比。
納入標準:(1) 患者入院后接受普外科手術治療,手術后并發出現胃出血的情況;(2) 年齡在80歲及以下;(3) 患者及家屬對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同意書;(4) 首次發病且發病15天~1個月以內者;(5) 意識清楚,查體配合,無嚴重失語者。
排除標準:(1) 嚴重臟器功能障礙者,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2) 嚴重認知功能障礙者;(3) 病情尚未穩定,生命體征不平穩者,如進展期腦梗死或腦出血;(4) 對研究使用的藥物過敏者;(5) 依從性較差者;(6) 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進行水、電解質調節,并給予患者補充血容量等常規治療。
1.2.1 對照組
對照組使用奧曲肽進行治療,將0.1 mg奧曲肽與20 mL生理鹽水混合,靜脈推注,隨后給予患者持續泵入,待患者無出血現象時可停止使用奧曲肽。
1.2.2 實驗組
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泮托拉唑進行治療,將80 mg泮托拉唑與250 mL生理鹽水混合,按要求在1 h內完成靜脈滴注,每日1次,連續治療5 d后觀察療效。
1.3 觀察指標
(1) 治療效果:顯效,治療后,患者的出血狀況得到有效的控制,患者體內的炎性反應得到改善,未見復發;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改善,經胃腸鏡檢查確認患者的出血狀況得到控制,出血量明顯減少但并未完全消失,治療后未見病情復發;無效,治療后患者的出血狀況未見明顯改善,甚至出現病情加重或復發。
(2) 記錄兩組患者的炎癥狀況,評估患者康復質量。
(3) 記錄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狀況,包括頭暈、惡心嘔吐。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1.0軟件對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 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 表示,行t檢驗,P <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普外科胃術后出血愈合狀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愈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5) ,見表1。
2.2 兩組患者體內的炎癥狀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體內的血清炎性因子低于對照組(P < 0.05) ,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狀況對比
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安全性明顯優于對照組(P < 0.05) ,見表3。
3討論
普外科胃術后出血在臨床上較為常見,這種病癥是一種在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導致的慢性炎癥性疾病 [5],這種病癥的病情較為復雜,患者病情容易復發,并且治療難度較大。當患者發病后,患者主要表現癥狀為腹痛、腹瀉、膿血樣大便,反復發作并且根治難度較大,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產生較大的影響。在普外科臨床研究中發現,大約有30 %的患者在接受外科手術后會出現胃出血的癥狀,主要以胃部殘端出血為主。導致這一并發癥出現的主要原因殘閉器使用不當所導致的。如果在手術過程中殘閉器吻合太緊,會有可能導致黏膜缺血性壞死或者滑脫;如果醫務人員術中謹慎操作,掌握好力度,就能大大降低患者在手術完成后出現胃出血的情況,對于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有十分積極的作用[6]。近年來,針對普外科胃術后出血的病理機制進行研究,最終結果并不明顯 ,但相關臨床研究顯示,這種疾病的發生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免疫疾病及感染等多方面因素具有極為密切的關聯,患者在發病時會出現腸道菌群紊亂的情況,導致腸黏膜損傷,對細菌的抵抗力明顯下降。目前臨床上應用糖皮質激素和水楊酸抑制劑對其進行治療,產生的效果良好,但在臨床應用過程中各有利弊 [7~8]。
泮托拉唑鈉屬于一種新型的胃酸分泌抑制劑,這種藥物通過降低胃蛋白酶和胃酸分泌 [11],有助于抑制患者酶的活性,使患者的胃腸道pH值調節,減少胰腺體分泌,對于患者體內的胰腺細胞有良好的保護作用[12]。奧曲肽的藥理作用和生長抑素類似,但是藥效更加持久,有較長的半衰期,不僅能抑制胰高血糖素、胰島素、胃酸等分泌,降低胃部的運動,達到抑制內臟血管擴張的效果,以此降低門脈血流量,在抑制胃酸的同時又能防止因為胃酸反流至消化道血凝塊中,可以避免再出血,且不會影響人體腦血管的血流動力,因此不良反應較少,患者的耐受性顯著更高。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單純應用奧曲肽進行治療的治療效果,整體來說總有效率低于兩種藥物聯合的實驗組。
綜上所述,在進行普外科胃術后出血患者的治療時,選擇奧曲肽以及泮托拉唑應用于患者的治療中,能夠有助于促進患者的出血點愈合,對于患者的康復來說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值得進行基層推廣。
參考文獻
[1]蔣光慧,陳愛祥.奧美拉唑聯合鋁碳酸鎂對胃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2,13(1):89-92.
[2]張秀娜.奧美拉唑聯合鋁碳酸鎂治療胃潰瘍并輕度出血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21,15(24):160-163
[3]董欣.奧美拉唑聯合鋁碳酸鎂治療胃潰瘍合并胃出血患者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1,15(23):105-107.
[4]徐歡,王娟,葉向榮.內鏡下黏膜剝離術聯合內鏡下套扎術治療胃小間質瘤的臨床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 2021,28(34):35-38.
[5]宮文婧.鋁碳酸鎂與奧美拉唑在胃潰瘍患者中的效果及用藥安全性[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33):94-95.
[6]陸佳燕.瑞巴派特聯合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和鋁碳酸鎂咀嚼片治療胃潰瘍伴胃出血的臨床效果[J].慢性病學雜志, 2021,22(11):1761-1763.
[7]李紅偉. 胃大部切除術后早期胃出血再手術患者的臨床病因分析及治療效果觀察[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23):128.
[8]江虹. 凝血酶聯合奧美拉唑治療胃切除術后殘胃出血的療效與安全性[J]. 家庭醫藥.就醫選藥,2018,(1):65-66.
[9]廖安銘.普外科胃術后出血的臨床治療對策探討[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5,15(3):65,70.
[10]孫彥超.中西醫結合治療普外科胃術后出血100例[J].四川中醫,2015,33(3):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