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琳
摘要:目的 研究在陣發性心房顫動的診斷中采用12導聯動態心電圖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河北省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收治的2000例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分別行常規心電圖檢查和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比較兩種檢查方式在陣發性心房顫動中的診斷效果。結果 患者的病時心率檢查,12導聯動態心電圖高于常規心電圖(P<0.05) ;房性期收縮聯律間期,12導聯動態心電圖低于常規心電圖(P<0.05) ;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的診斷準確率為99.55%,明顯高于常規心電圖的80.60%(P<0.05) 。結論 與常規心電圖相比,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在陣發性心房顫動診斷中的準確率較高。
關鍵詞:常規心電圖;12導聯動態心電圖;陣發性;心房顫動;診斷
心房顫動是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嚴重的可發生腦栓塞或猝死。有研究指出,常規心電圖不能有效檢查出患者的異常心率,而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可持續動態監測患者的心律情況,及時發現異常心電波。陣發性房顫多由心房及其相關結構局部的電活動異常而引起,這種異常現象在心電圖上表現為房性期前收縮,借助12導聯動態心電圖根據不同導聯P波的形態可判斷異位P波的起源點 [1]。本文就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應用在陣發性房顫患者中的診斷作用進行研究,現匯報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河北省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收治的2000例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行常規心電圖檢查和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比較兩種檢查方式在陣發性心房顫動中的診斷效果。
1.2 方法
2000例患者均行常規心電圖檢查和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
常規心電圖檢查:患者取仰臥位,消毒皮膚,涂上導電液體,貼上電極,打開心電圖儀檢查,記錄相關數據。
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采用日本光電RAC-3012型12導聯動態心電圖對患者進行連續檢查。將電極片粘貼在兩側鎖骨、肋弓、鎖骨中點處,胸導聯電極在12導聯動態心電圖V1-V6導聯處,檢查心電信號,記錄24 h心電圖。
1.3觀察指標
(1) 兩種檢查方式(常規心電圖、12導聯動態心電圖) 發病時心室率、房性期前收縮聯律間期;(2) 兩種檢查(常規心電圖、12導聯動態心電圖) 方式診斷的準確率。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4.0軟件對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 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 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種檢查方式發病時心室率、房性期前收縮聯律間期比較
常規心電圖檢查發病時心室率為(112.45±10.29)次/min,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發病時心室率為(139.48±10.59) 次/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 = 81.866,P = 0.000) 。常規心電圖檢查房性期收縮聯律間期為(543.56±15.27) ms,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房性期收縮聯律間期為(483.82±13.59) ms,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 = 130.697,P = 0.000) 。
2.2兩種檢查方式診斷的準確率比較
常規心電圖檢查的準確率為80.60%(1612/2000) ,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的準確率為99.55%(1991/20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 171.070,P = 0.000) 。
3討論
陣發性房顫的主要特征是房律紊亂,盡早診斷病情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對改善預后非常重要。當前臨床上多采用心電圖診斷陣發性房顫,可反映患者心臟興奮發生情況、傳播過程以及恢復情況。常規心電圖是患者在靜息狀態下,12個導聯對心臟不同部位進行全面探測的一種檢查方式,操作簡單,費用低,方便,不會對患者產生不適,可重復性操作 [2],但其只能記錄患者極短時間內的一段心電波形,而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在多數時間心律是正常的,常規心電圖無法捕捉患者心臟異常時的心電波,容易發生漏診現象。動態心電圖可在患者工作、休息等日常生活中進行監測,記錄24~72 h心臟電生理變化情況,有利于捕捉患者發病時的心臟異常變化,因此,可作為常規心電圖檢查的補充。陣發性房顫通常持續時間不會超過24 h,隨著心律的轉變可變化為竇性心律;持續性房顫的持續時間會超過7 d,患者需要接受藥物治療或心律電轉復干預;永久性房顫是無法通過藥物或心律電轉復處理的。因此,在患者還是陣發性房顫時,及時的治療就會逆轉疾病。與常規心電圖相比,12導聯動態心電圖在診斷陣發性房顫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還可區分房顫的類型、患者竇房結及房室結構功能,確定局部房顫的起源部位等,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研究表明 [3],心房折返途徑、傳導速度均會影響聯律間期,房性期前收縮是各種器質性心臟病患者都會出現的一種心電圖表現,陣發性房顫患者可出現房性期收縮聯律間期縮短現象,通過對房性期前收縮聯律間期的檢測,可判斷患者的病情,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在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中,P波時間延長,則患者心房內可能存在傳導障礙,當P波高于110 ms時,即為心房內傳導阻滯,容易發生房顫。P波離散度是同一心動周期不同導聯的最小波時限及最大波時限之間的差值,是反映患者心房傳導延遲的常用指標,用來判斷心房內及心房間不同部位的非均質電傳導活動,當發生延遲現象,則說明患者有發生心房顫動的危險。本研究結果顯示,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發病時的心室率明顯高于常規心電圖檢查;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房性期收縮聯律間期明顯低于常規心電圖檢查,說明12導聯動態心電圖更容易檢測出患者是否發生陣發性房顫,通過房性期前收縮P波方向來判斷房顫的起源。
綜上所述,與常規心電圖相比,12導聯動態心電圖診斷陣發性房顫的準確性更高,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吳燕.重復12導聯心電圖在老年腦梗死患者陣發性心房顫動診斷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0,33(15):3.
[2]李頓,吳燕云.動態心電圖在房性期前收縮誘發陣發性心房顫動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醫療裝備,2020,33(24):2.
[3]王文嬌.房性期前收縮誘發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動態心電圖與心臟彩超檢查的臨床分析[J].心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20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