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海燕
班級凝聚力是指一個班級對其內部成員的吸引力,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班級的班風班貌,也反映了這個班級的生機和活力,是班級文化的象征。如何構建班級凝聚力呢?
一、制定班級公約,形成班級凝聚力
馬卡連柯曾說:“紀律使集體和集體的每個成員變得美好。”為了保證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促進班集體凝聚力的形成,在班級管理中實行適度的剛性管理是必要的。這個剛性管理就是班級的紀律,也就是班級公約。根據班級公約,對孩子的日常行為進行量化管理,然后根據每個學生每周的量化積分,進行每周一次的爭章評價,通過這些爭章活動,逐步形成了你追我趕,不甘落后的良好氛圍,班級凝聚力也逐步形成。
二、愛心溫潤教室,融合班級凝聚力
愛心不是教育的全部,但愛心卻是教育最基本的前提條件。有愛的家庭,每個家庭成員才會感到幸福。同樣,作為一個匯集了同齡孩子的班級,就像一個大家庭,應該充滿師生之愛,充滿兄弟姐妹之愛,才會讓每個人感到溫暖。
這份愛心,首先要來自老師,特別是來自班主任對班級里每一名孩子的關愛與呵護。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溫暖的擁抱,都可以讓孩子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愛,使他們感受到班集體這個大家庭的溫暖,更加愛這個班集體,班級的凝聚力就會增強。
這份愛,還要來自同學。可通過召開主題班會,引導學生認識到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能夠幫助他們建立純真的友誼,也更能讓孩子們體會到學校生活的快樂、美好,感受到來自這個班集體的溫暖,從而會更加熱愛這個班集體。
三、優化干部隊伍,引領班級凝聚力
班干部在班級工作中能起到榜樣帶頭作用。因此,建立一支優秀的班干部隊伍對增強班級凝聚力就顯得尤為重要。班干部選舉工作可設定“自主申報、自由競爭(演講)和民主選舉”等環節產生。這樣選出來的班干部不僅自己愿意為同學們服務,而且也會深受同學們的喜歡。
為了更好地幫助班干部開展工作,班主任要注重對班干部進行崗前培訓,如衛生委員如何檢查衛生,紀律委員如何執勤等。經過培訓后的小班干部工作起來更加得心應手,自信心也逐漸增強。
四、積極參加活動,筑牢班級凝聚力
首先要制定詳細的活動計劃。老師可以和同學們一起商量、討論制定計劃,這是喚醒學生主人翁意識的絕好時機。特別是課外實踐活動,是學生的最愛。可以組織同學進行分工合作,大家在合作中,會逐漸體會到同伴的力量,合作的快樂,每個成員也會感受到集體的溫暖,班級凝聚力悄然而生。
其次要制定比較理想的活動目標。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對學生進行充分的鼓勵、信任。如比賽前,可以先對學生進行一番賽前總動員,在鼓舞下,孩子們會認真訓練,為優異成績的取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最后,及時的活動總結也是非常重要的。勝不驕敗不餒,班主任要趁熱打鐵,讓學生談一談或寫一寫自己在這次活動中的經驗或教訓,通過談自己的收獲或體會,能夠加深學生對活動本身意義的理解,對班集體產生了更加深厚的感情,從而筑牢班級凝聚力。
五、積極多措評價,夯實班級凝聚力。
為傳播正能量,營造積極向上的班集體,還可通過積極評價夯實班級凝聚力。如授予“環保小衛士”“紀律明星”等稱號,并以莊嚴的儀式頒獎。通過這樣的積極評價,增強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也夯實了班級凝聚力。
總之,班級凝聚力是班級文化氛圍的深層內核,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培養起來的。需要師生從自身做起,并善于調動各方面的因素,科學合理地發揮各方面力量,提高班級的生機和活力。作為班主任,只要用心打磨,悉心營造,班級凝聚力這顆種子一定會在班級內生根發芽,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