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平
質疑能力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力,它是一種極為重要的學習方法。問能解惑,問能知新,任何科學的發現無不都以問題開始的。問題是思維的動力,創新精神的搖籃。培養學生質疑能力,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新課改的呼喚,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起點。質疑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敏于發現,激活思維。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金鑰匙,毫無疑問是問號。”質疑是創造的基礎,是激勵、激活創造性思維、產生求新求異欲望和敢于進行創新活動的源泉,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那么,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呢?
一、激發質疑的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推動力,是幫助學生獲得知識的捷徑?!迸d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沒有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質疑的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源泉和動力,只要充分激發學生的質疑興趣,學生的潛才能被充分地釋放出來。因此,課堂教學中,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質疑興趣,增強學生對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例如,圓柱的表面積教學中,教師問:同學們,把圓柱沿一條高展開得到了一個長方形和兩個圓形,我們可以用它們拼成什么樣有趣的圖形呢? (學生思考片刻,接著課堂一下子活躍起來) 生1:可以拼成“÷”號。 生2:可以拼成“%”號。 生3:可以拼成“小”字。 …… 短短的兩分鐘,教師為學生創設這樣一個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加深了學生對圓柱表面積的直觀感知和理解,有利于接下來更深入的講解。
二、創設質疑的氛圍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還是串講串問,沒有留給學生積極思維的空間。要將質疑引入課堂,教師必須更新觀念,明確提問不僅是教師的權利,更應該使質疑成為學生的自身需要。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時,要以兒童的興趣為出發點,有意識地創設質疑氛圍,使學生因趣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教師應鼓勵學生敢于生疑發問,當學生積極主動提出問題時,無論提的正確與否,簡單與否,問題的質量高低 ,都應給予熱情的鼓勵和真誠的表揚,能站起來并提問就是良好的開端。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千萬不能諷刺、嘲笑,教師應適當地給予鼓勵和肯定,要讓他 們帶著成就感,保護學生提問題地積極性,創造良好地生疑發問的氣氛。例如,一次我在教學判斷題“整數的末尾添上兩個零,這個數就擴大100倍”時,學生討論分析,得出的結論是:這句話是對的。課上我給以充分的肯定,還表揚了發言的學生。誰知下課后,一個學生在路上攔住我說:“老師‘整數的末尾添上兩個零,這個數就擴大100倍這句話是錯的。因為零擴大100倍還是零?!甭犕晁脑?,我感到臉有些發燒:“我怎么這么粗心呢,考慮問題這么不全面?!彼枷攵窢幜似?,我對這個學生說:“你分析得非常正確,謝謝你幫助老師糾正了一個錯誤,下節數學課上你把自己得想法告訴大家,好嗎?”第二天的數學課上,我對全班學生作了檢討,并鄭重地表揚了那位學生,鼓勵大家向他學習。這一舉動看起來非常小,但它帶來的效應卻非常大,在后來的數學課上,只要有不同的意見,學生就敢于隨時提出來討論解決。
三、指導質疑的方法
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高質量的問題,教師必須加強學法指導。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讀書,學生的質疑往往是建立在對教材的理解的基礎上。沒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學生是無法進行質疑的。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在閱讀時要用筆圈、點、勾、畫教材中的難點,重點之詞,多問一些“為什么”。為了避免學生讀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教師還可編寫導讀提綱,將一節課所講的內容和應達到的目標明確告訴學生,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其次教師要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
(1)讓學生在新舊知識的比較中質疑。如教學“互質數”概念時,我引導學生質疑“互質數和質數的區別是什么”。學生通過回憶討論后,馬上就會發現,這兩個概念雖只有一字之差,但區別很大,質數指的是約數只有1和它本身,而互質數指的是公約數,只有1的兩個數。這樣學生不但區分清了兩個概念,而且也潛移默化知道在什么時候應提出問題。
(2)在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處質疑。如教學“求最大公約數”方法時,我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是所有公有質因數的乘積才是最大公約數,而不是所有公有質因數的和或差呢?”這個問題激起了學生莫大的討論興趣,他們紛紛發表見解,各抒意見,最后形成了統一的意見。
(3)在知識的變化處質疑。如教學完“年、月、日”后,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書上說通常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是閏年而整百年份卻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呢?剛提出時學生也感到很惘然。最后我引導學生自己課后查閱 收集時間的有關資料,小組合作解決,結果第二節課時學生帶來了很多時間的有關資料,并且也附上了自己的答案。
(4)在概念法則的措詞處質疑。如教學完“分數”的意義后,我引導學生質疑“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能不能換成取‘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呢?。學生通過畫圖、討論最后得出“這樣”比其中更準確。教師只有對學生質疑方法加以正確引導,才能增強學生質疑的科學性和針對性。同時學生才會在教師的示范和質疑氛圍中學會質疑。
總之,數學是由問題產生和發展起來,而問題的產生與解決離不開質疑,沒有質疑就沒有探索,就沒有思維,就沒有創新。因此注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對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提高教學質量大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