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麗娟
當前,學生心理健康研究已成為重要課題。尤其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會提及人體奧秘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等相關問題,因此教學中如何滲透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疏導顯得尤為重要。下面談談生物教學滲透身心健康的幾點收獲:
一、抓住起點——好的開始輸入身心健康教育正能量。
高一新生一入學,首先學的第一課就是生命的基本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基本結構是細胞的同時,也讓他們知道宏觀我們的個體很大,但基本結構是相同的。細胞間的相互配合共同來完成生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我們才可以靈活運動、思維、寫字、吃飯、交流等活動,體現了細胞間的協調、互助、制約。這和我們共同組成這一班集體是相同的,我們每位同學都應對我們的班集體付出自己的一份責任,每位同學都應以“班榮我榮,班恥我恥”的觀念,培養學生集體主義觀念,去除自私自利的自我觀念,逐步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逐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有國家責任感。
我們每個人的發育起點是受精卵,是由最優秀的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的,承載著父母的希望------“遺傳信息”,繼承了父母的優良性狀,發育成為我們現在每個不同的個體,我們要相信我們是最優秀的,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也要珍惜和愛護我們的身體。正如古人說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認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不是自己隨心所欲的,要有一個準則,要付得起責任,除了自己還有許多人在關心你、愛護你,要把自己的責任肩負起來,要做一個好兒女孝順父母長輩,要做個好學生報答老師的教誨,要做個好朋友回報朋友們的幫助,要做個好榜樣展示給朋友們看……讓他們看到我們愛護身心,珍愛生命積極心態。
二、探究身體——身體健康教育打下身心健康的基礎。
當講到《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時,讓學生認識到身體的活動離不開糖類的氧化分解供能,但是糖多了就轉化成脂肪了,也就是肥胖。舉例說明北京鴨是如何養殖的,每天喂大量糧食(都是多糖),活動空間很小,結果長得都是又肥又大北京鴨,也就是“填鴨式”的由來。我們如果也是吃得多、運動少,結果就是“小胖子”,看我們周圍的人,是不是有很多胖子。我們要引起重視,身體健康才是“革命的本錢”。同時“垃圾食品”的攝入也會刺激機體多進食引起肥胖。讓學生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減少垃圾食品的食用,讓身體健康穩定。身體已發胖的同學要控制食量,并多運動消耗已有脂肪,盡快恢復機體健康,正確認識自己的身體,認識到肥胖是可克服和預防的,不應以肥胖為恥,更不應自卑,而應積極面對,合理膳食促進身心健康。
當講到《細胞的癌變》時,知道誘發癌變的因素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學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就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來防癌,介紹不當飲食和吸煙致癌的比例分別高達35%和30%,病毒感染占10%--15%,環境污染占2%,藥物與醫療、工業制品、食品添加劑、紫外線等因子所占比例都不足1%.所以一些發霉的、熏制的食品、烤焦的以及高脂肪的食品都含有較多的致癌因子,我們要少吃或不吃,應多吃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C、胡蘿卜素和纖維素。我們不要挑食,不要以肉為主,我們為我們的健康應由肉食主義者轉變成素食主義者。我們中的一部分男同學吸煙,煙草中含有許多致癌物質,如尼古丁、焦油等。我們應該戒煙了,為了我們自己和他人(二手煙)的健康。
三、關照心理——加強健康心理教育是基礎
高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中學生物有關青春期教育的知識點,但教學中一閃而過甚至忽略不教或讓學生自己閱讀的現象卻不少,學生不能從正規的途徑獲取性知識和正確健康的性心理,不能正確抑制性沖動,就容易發生問題,阻礙學生的身心發展。另一方面由于血液中性激素的含量逐漸增多,生殖器官逐漸發育成熟,第二性征相繼出現變化。這是一個由懵懂的孩童變成一個少年或少女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性心理也發生著微妙的變化:既有在異性面前的羞澀,也有對異性的好奇與探究,同時也有了性的萌動。如果在與同學的接觸過程中處理不當則有可能導致早戀、性自慰等錯誤行為的發生。針對這一現象,我在講到《激素的調節》、《胚胎工程》的內容時,通過卵細胞和精子的產生過程,受精卵的形成過程,以及胎兒的產生過程,向學生解釋月經、遺精是每個進入青春期的人都會有的正常的生理現象,從而消除了在學生心目中的神秘感和自卑感,并能進一步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通過講解激素調節,介紹性激素的作用,來解釋為什么會出現第二性征,對學生進行性生理與性心理的教育,讓學生了解出現一些變化的生理原因,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自己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教育學生正確處理異性之間的關系,以便順利地度過這一段過渡時期,完成好自己的學業。
心理健康教育是時代的需求,它要求每一位關注心理健康的人士的共同努力探究其規律,才會使心理健康教育走向深入落到實效。我將利用我所教學科的優勢,不斷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健康的心理發展,健全的人格培養獻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