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 要】在各科核心素養中,實踐力都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一個特殊的存在。核心素養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要將培養地理實踐力視為地理教學的重要內容,采取有效策略讓學生在地理知識學習之上,積極進行實踐和探究。文章以地理實踐力培養為主題,就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對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地理;實踐力;培養
地理實踐力,簡單來說,就是地理實踐的品質和行動能力。地理實踐力需要以地理知識學習為基礎,需要借助模擬實驗、戶外活動、社會調查等途徑來強化和提升。在地理教學中,許多教師都將地理實踐力當作最重要的地理能力之一,就地理實踐力培養給予了高度關注。但是,當前在地理教學中,地理實踐力培養差強人意,還有提升的空間和發展的余地,這一點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
一、高中地理實踐力培養問題
(一)不重視地理實踐力培養
地理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幾乎所有的地理發現都是通過實踐取得的成績,地理實踐力培養也要從地理教學實踐開始。高中地理新課標將地理實踐力視為“事關學生未來發展的關鍵能力”。雖然在新課標下,許多教師都對地理實踐教學、學生地理實踐力培養進行了研究、分析,并在教學實踐中針對這一點做出了調整和努力。但是,綜合來看,受傳統的教育思想影響,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實踐力培養并不受重視,許多老師關注的永遠是教學內容是不是考點,學生能取得多少分。如此這般,學生雖然能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識,在地理考試中可能會取得理想的成績,但是他們對地理實踐的認識處于較低的水平,地理實踐力養成也無從說起。
(二)地理實踐力教學設計不合理
如今,地理實踐力作為地理學科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衡量地理教學質量的重要參考指標,還是評價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實踐和應用水平的重要標準。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許多教師也逐漸認識到了地理實踐力培養的重要意義,逐漸加大了地理實踐教學在地理教學中的比重,許多地理工具、地理實踐技能都進入地理教學中來。但是,地理實踐力教學目標的提出,不過才幾年的時間。所以,許多老師在地理實踐力教學中,對教學設計非常生疏,許多與此有關的教學和活動設計都存在不合理之處。如為了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許多學校都開展了鄉土研學旅行教學研究,一些教師也根據要求制訂了鄉土研學旅行教學計劃,但是,一些研學旅行方案設計得并不合理。如在組織研學旅行時,沒有充分考慮鄉土資源開發、引導性問題設計等問題,所以,研學旅行只有“行”沒有“研”,學生無法在研學旅行中充分檢驗、運用和積累知識,無法提高自己的實踐力。
二、高中地理實踐力培養策略
(一)革新教學理念,重視地理實踐力培養
高中地理實踐力培養,與教師個人教學理念、教學方向、教學能力有著密切的聯系。就目前來說,地理實踐力教學之所以沒有形成良好的效果,主要是教師不重視地理實踐力教學,學生缺少將地理知識運用于實踐的機會和途徑。而地理實踐力欠缺,從地理核心素養視角來講,是不允許的。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提高教師對地理實踐力的重視度,以教師為代表,深入宣傳地理實踐力的重要性,依托教師力量設計地理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虛擬或者真實的地理實踐養成地理思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河流的綜合發展”一課教學中,在以美國田納西河為例講述河流綜合發展問題時,教師不僅能關注河流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貌知識講解,還要深挖河流流域開發、治理的意義,找到河流開發和治理與學生地理實踐力培養的連接點,以“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以及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為目的,給出國內大江大河開發的案例,如以淮河治理工程為例:淮河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條有計劃治理的大河,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如今淮河流域已經建成五千多個水庫,總庫容量接近300億立方米,淮河流域大雨水災、無雨旱災的情況也得到改善。以此為例,讓學生結合所學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貌知識,分析河流開發的原因和意義,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并讓學生從實踐出發,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進行地理實踐活動設計,這樣在地理教學中突出地理實踐力培養,讓學生觀照現實問題,可以協調地理知識與地理實踐的關系,幫助學生進行知識和能力遷移。
(二)以教材為基礎,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
高中地理新課標對地理實踐力的重視,在新高考改革和地理教材中都得到了生動的體現。如在新課標下,高中地理教材內容不斷完善,許多有關地理實踐、地理實踐力培養的內容都進入到教材中來。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相信教材編寫的合理性,根據新課標要求,將培養地理實踐意識當作地理教學的重點內容,以教材為基礎,一方面深挖教材中的素材,讓學生掌握實踐必備的知識和技能。一方面開發、整合更多的地理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關注地理實踐,使學生的知識和實踐能力都得到發展。如在“大規模的海水運動”教學中,我們知道,本節內容非常抽象,許多內容的理論性較強,學生學習、消化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洋流運動又是海洋開發和利用無法回避的問題,為了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實踐意識,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安排,將地理工具、真實的案例、生活化問題等都運用到地理教學中來,借助多種方式去解讀相關的知識點,培養學生對實踐的關注。如在導入環節,教師可以運用鄭和下西洋的故事和圖片引出“海水運動”這個話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講述洋流的分類、影響時,教師要將書本與現實生活,將課堂內外聯系起來,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聯想周圍的環境,讓學生在認識現實狀況的同時,在生活情境中去觀察、經歷和體驗,使學生感受地理學科的魅力。如2020年年底,我國東北、華北等地出現大范圍寒潮天氣,許多地方的降溫降雪量都達到了空前水平,拉尼娜現象是導致寒潮爆發的主要原因,拉尼娜現象也是洋流運動的結果。教師可以此為例,讓學生分析拉尼娜現象的原因、全球性氣候混亂的后果,并讓學生本著解決問題的原則提出應對措施和整改建議。這樣以教材為基礎,讓學生將知識運用于生活,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意識和綜合能力。
(三)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動手實驗
地理實踐力培養,與地理實踐有著密切的聯系。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傳統的封閉式教育模式已經暴露出諸多問題,已經無法滿足地理教學需求。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需要堅持課堂教學的基礎性,但是也要改變落后的填鴨式、灌輸式教育模式,打破時間和空間對地理教學的限制,創設開放的地理教學環境,為學生提供實驗、實踐的機會,促使學生通過實驗掌握知識,鍛煉和提高地理實踐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任課教師要樹立開放的教學理念,借助教具、器材等進行知識講解、實驗演示,讓學生在開放的學習環境中養成實踐意識、行動能力和品質。如在“大氣的水平運動”課堂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大氣運動有一個直觀的感受,教師讓學生做小實驗:選一個塑料水槽,在水槽中間插一隔板,在隔板兩側分別注入相同體積的紅色液體和藍色液體,用紅色液體代表暖水、暖空氣,用藍色液體代表冷水、冷空氣。然后,向上猛然抽出隔板,觀察冷暖水之間出現的傾斜交界面,讓學生借助前面所學的氣壓帶和風帶等知識,深化對風的形成和分布的認識。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觀察、調控和點評,以促使學生形成積極的實踐意識,養成嚴肅認真的科學精神。
(四)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力
在地理教學和研究領域,地理實踐力被許多人視為“通過地理實踐養成的應對、解決現實問題的素質和能力”,這個觀點受到了廣泛認同。地理實踐力培養需要突出實踐性學習的地位和作用,需要將書本知識、野外考察、室內試驗等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鍛煉和提升能力的機會和空間。否則,學生學到的都是“死”知識,他們根本不懂地理學科、地理知識的內涵。因此,在核心素養下,高中地理教學要將產學研結合起來,開發、整合各種教學資源,組織多項研學活動,讓學生在地理實踐中關注現實生活,學會欣賞世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實踐”教學中,在基于課堂教學,使學生對“中國為什么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怎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這兩個問題有所了解后,可以根據地方清潔生產、生態農業發展現狀,開發相關的研學資源,將地理教學與鄉土地理研究活動結合起來,開展一系列的產學研學習活動、鄉土研學旅行。如讓學生走進草莓園、采摘園,了解地方綠色經濟、生態農業發展現狀,政府的扶持政策,等等。或者將學生組織起來,走進農業管理部門和農田,就成坡改梯、退耕還林、養殖和有機肥綜合生產等問題進行學習,進行訪談。針對地理產學研活動,教師要做好活動設計和管理,引導學生認真搜集案例,討論問題,并讓學生將地圖、GPS導航等地理工具運用到活動中去,啟發學生從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等方面考慮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這樣可以為學生終身發展打下堅持的基礎,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五)創建多元化評價機制,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力
真正有意義的地理教學,不僅包含了教學設計、教學實踐、課堂組織和課后練習,還包括教學評價。只有重視教學評價,強化教學評價的鑒定、診斷、激勵、導向功能,及時發現和解決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地理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讓地理教學目標順利落地。但是,之前在地理教學中,許多教師都忽視了地理教學評價這個重要的問題,而且地理教學評價方式非常單一,地理評價機制不僅缺少量化標準,還沒有將教學過程、學生態度等充分考慮進去。要想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必須要解決傳統的地理教學片面化評價這個問題。因此,高中地理教學要根據新課標和和地理核心素養教學要求,完善地理教學評價機制,明確地理實踐力的評價標準,將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以及學生態度、實踐力、進步情況等都納入教學評價范疇,同時改革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將過程與結果綜合性評價結合起來,將量化評價與定性評價結合起來,將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等結合起來,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評價中去。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地理實踐力的重視,還可以讓學生對地理實踐力有正確的定位,有助于學生認識自己,反思自己,完善自己。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是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事關學生綜合能力發展的大事。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要加強對地理實踐力培養的重視,要提高教師的素養和能力,通過開放的教學環境創設、產學研旅行等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張大來,堵久義,孟海平,王安娜,張顯忠.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地理研學實踐研究[J].地理教學,2019(1):61-64.
[2]徐海龍.追求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信”“達”“雅”——以“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與發展”教學為例[J].江蘇教育,2020(19):59-61.
[3]何宇,馮杰,彭定洪.基于智慧課堂的高中地理教學設計與實踐——以人教版必修2“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為例[J].地理教育,2020(1):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