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清清
美國現代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他認為,學校教育具有簡化社會生活、凈化社會生活和平衡社會生活的功能,這種經過簡化、凈化、平衡了的社會生活就是“改造了的社會生活”。在我國,陶行知先生是生活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集大成者,強調教育與生活的連接,要求教育活動既關心兒童未來的生活,也要關心兒童的現實生活。《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要求:“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新一輪信息技術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強調和現實生活的聯系,要求信息課程的內容在知識傳授的基礎上一定要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在人類活動中的軌跡,貼近學生實際的現實生活,不斷溝通生活中的信息和教科書上的知識的聯系,將生活和學科知識融為一體。而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的一些難點,也同樣需要充分的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感性的知識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學科本身只有和社會生活緊密結合,才能彰顯出巨大的社會價值,也需要在社會生活中得以進一步發展。在此,筆者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生活化教學作了一定的探索。
一、結合生活實際,打造三維學習目標。
教學目標的生活化就是指能靈活反映社會現實生活和發展需求及學生個性全面發展方向的學習目標體系,?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立足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結合生活實際,打造三維學習目標。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由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四個核心要素組成。它是高中學生在接受信息技術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表現。提出三維一體目標,帶有生活韻味的目標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信息技術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1)生活化的知識目標。信息技術本身是不斷發展的,新的概念、技術也會不斷出現,教學目標的選定也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更新。(2)生活化的技能目標。隨著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范圍和功能不斷豐富,我們也要根據學生實際生活需要進行適當調整技能性目標。(3)生活化的情感價值觀目標。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情感教育目標不僅是讓學生對課程感興趣、在學習過程中能有良好情感體驗等方面,更深層次的目標是要超越信息學科本身,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學會用正確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構建自己的價值體系。
二、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關注生活,創設生活情境,融入生活氣息?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和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作為教師,要留心生活中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趣向,關注學生的生活環境、生活經驗,找準生活與知識的契合點,創設真實而有意義的生活情境,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真實真切、豐富生動,從而引起認知共識,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與興趣,激發其創造思維的火花,自然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比如在講授“信息及其特征”時,近年全國幾乎都有霧霾籠罩經歷,宜賓各區縣空氣污染也很嚴重,這些都是學生親歷的。因此,筆者以霧霾為背景,引入“關愛自然,保護環境”主題,向學生分別展示環保文字口號、環保宣傳報、環保PPT等作品,讓學生在欣賞對比中談談哪種表達方式印象更為深刻、效果最為突出,從而引出利用信息集成來有效表達某一主題的課題。課堂導入有效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探究學習,體驗信息技術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使信息技術課堂充滿生活氣息與情趣,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
三、注入生活問題,提高問題解決能力。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作為一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需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從生活化的角度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啟迪學生主動思考,讓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教學的真實真切、豐富生動, 從而引起認知共識,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與興趣,激發其創造思維的火花,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數據管理與分析技術》時,課前就請學生提前收集家中的電費單據,需要將12個月中每個月的峰時用電量、谷時用電量、總用電量收集并記錄在wps表格的工作表中,課堂學習對于收集數據的計算與統計的處理方法,而且最后還能用圖表分析處理數據得出簡單的典型家庭一年用電的情況。在這個處理與分析的基礎后,需要同學從不同的點位能提出家庭使用電量的具體而實際的問題,通過問題的篩選,提取幾個比較有分析意義的問題進行討論(例如:如何節約用電的問題?如何合理用電的問題?等等),同學們通過數據表格的分析最終得出一些有建設性的、有實際價值的解決方案。同學們在信息技術課堂典型課例活動中,討論分析出了節約用電的多種方案,順應了目前治理霧霾、提倡環保、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也讓學生知道了環境保護可以從自己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又如,《信息系統的安全風險防范》一章中關于在網絡應用中的安全問題,學生對病毒、木馬、黑客等相關信息安全方面的了解僅僅停留在一些概念、特征上是遠遠不夠的,遇到實際問題往往是束手無策。因此,在進行該節課的課堂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實踐來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學生對信息安全的認識。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解一些網絡黑客給計算機注入病毒的方式,然后在通過一些中病毒的計算機去引導學生自己動手解決,在整個過程中,教師都不強調概念,都讓學生自主的去發現,然后問老師。這樣,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實踐,不僅加深了學生的印象,也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信息技術課程的生活化教學,就是要貼近學生生活;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發展,讓學習來提升自己美好的生活,同時讓學習成為一種快樂的體驗。作為信息技術教師的我們就是要通過回歸生活的教學,培養學生建立信息技術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學習理念,從而讓信息技術的課程學習變得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