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欣瑜
思維導圖又稱心智導圖,作為一種學習手段,它圖文并用將相關知識的關聯性呈現出來,引導學習者以發散性的思維去思考、理解、記憶,促進學習效果的提升。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理解和體驗,更注重閱讀思維發散以及拓展遷移。在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使其功能得到充分發揮。
一、把握具體特征,明確應用價值
(一)思維導圖具體特征
思維導圖具體特征主要有發散性、聚合性、直觀性、可視性等。發散性表現在圍繞思維導圖主題的子主題,向周圍發散延伸,逐級分解建構圖形;聚合性是指各個分支上的關鍵詞始終是圍繞中心主題展開的;直觀性、可視性是指思維導圖應用線條、圖片、關鍵詞等呈現信息,并通過多種符號與顏色進行區分聯系,使思維過程具象化。思維導圖不僅可以幫助閱讀者認識自己思維的路線與知識結構,也能使別人從中了解閱讀者的所思所想。
(二)思維導圖應用價值
1.激趣促學,提升效率
小學生好奇心強,在課堂教學中他們的注意力會不由自主地轉移。思維導圖以其圖文結合的形式,首先對學生形成視覺沖擊,進而吸引學生的關注,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因此,深受學生喜愛。利用思維導圖開展深度閱讀,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提升閱讀教學效率。
2.輔助教學,突出重點
思維導圖“可視化”的教學設計,可以使教師清晰地呈現出知識的內在聯系,突出重點問題,使學生能夠在深度閱讀的過程中有目標、有順序,獲得更高效的教學效果。
3.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思維導圖可以使學生從單一的閱讀理解,走向全局性的閱讀理解,促進閱讀效率的提升。教師在巧妙應用思維導圖時,對關鍵的內容加以強化,可以激發學生想象,促進學生融會貫通,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提升記憶效果。
二、鏈接新舊知識,助推閱讀探究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過:“好的教學是能夠喚醒學生思維的教學,如果沒有思維,那就不可能有有意義的經驗。”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課程,通過解讀教材可以看出,有些內容與學生的已有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利用對已有知識的思考回憶,激發對閱讀相關的新內容的興趣,思維導圖可以說是最佳載體。
比如,在教學《司馬光》這篇課文時,教師要利用思維導圖將相關的知識和將要學習的新知識進行聯結。比如,以司馬光為中心主題,延伸出《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司馬光姓什么?故事的出處、本文的生字生詞、故事的主題等。學生在看到這張思維導圖進行預習時,閱讀的興趣自然產生了,在興趣的驅動下去閱讀學習,提升了學習效果。
再如在教學《望天門山》這首古詩時,教師圍繞“李白的詩”這個主題,讓學生去思考回顧,在《望天門山》這首詩的分支中,教師把生字作為導圖的重點,比如,斷、楚、孤、帆等字以花朵的形式鏈接起來,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習生字,初步了解了將要學習的新知識。在借助思維導圖閱讀思考的過程中,學生會漸漸感受到新學的知識的趣味性,學習的壓力得到較大程度的緩解。在思維導入的設計,應該引領學生達到最近發展區,使他們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充滿探究新知的渴望與獲得知識的快樂。
三、呈現知識結構,把握主要內容
思維導圖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聯結知識,學習者可以通過這張圖的提示去溫習、思考每個節點中的知識,從而更好地建構知識,把握主要的學習內容。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導,邏輯思維能力還有待發展。這表現在他們能夠很快掌握比較單一的知識內容,但對于綜合性的內容理解掌握的效果往往不夠理想,因為學生還不具備較好的知識整合能力。基于此,在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知識結構清晰地呈現出來。
比如,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推進過程中,課文之間存在內在聯系,因為每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都是圍繞同一主題,但是基于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他們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能夠全面回顧所學知識的學生人數并不多,這就會造成單元整體教學有效性不高的問題。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可視性、直觀性的優勢,將所學的知識聯結起來,將整個單元課文之間的聯系通過導圖呈現出來,提升學生單元學習的整體化認知。
以部編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深度閱讀教學為例,教師圍繞這一單元分別繪制出了易讀錯的字、易寫錯的字、會寫的詞語、多音字、形近字、近義詞等,使學生通過一張圖就能對本單元閱讀中相關的知識,形成全面的、系統的了解。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按著這樣的思路,在課文的閱讀中去繪制思維框架圖,促進對閱讀內容的深入了解。
再如,在部編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教學中,教師結合其中的課文《少年閏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的人》的內容進行思維導圖的建構。圍繞“走近魯迅”單元主題,從人物形象描寫、修辭手法、文章結構等各方面進行梳理匯總,引領學生復習學過的內容,優化深度閱讀教學質量。
四、通過生動元素,引導體驗探究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教師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中,加深理解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學生獲得思想啟迪,感受閱讀的樂趣。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不是教師給學生灌輸更深層的知識,或者是利用繁雜的閱讀題讓學生練習。深度閱讀的關鍵是能引導學生參與閱讀,而思維導圖能以生動的元素,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形成個性化的閱讀體驗。以《掌聲》這篇課文的閱讀為例,教師以一個小女孩被掌聲圍繞著的圖片作為中心,以英子的性格變化為主線,分為掌聲前、掌聲時、掌聲后三個不同顏色的分支,并在圖中針對三個分支梳理出因果關系的圖,如“英子的性格”中,分別描述了殘疾之因造成的果:文靜、默默、一角、最早來最晚走。“英子講故事”的果:猶豫、慢吞吞、眼圈紅紅、一搖一晃。掌聲(第一次)的果:鎮定、動聽,同學鼓勵、同情……
這樣的導圖將整篇課文的內容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通過對導圖結構的梳理,對這篇課文的主題形成了明確的認知:英子同學因為身體有殘疾而內心憂郁,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不得不上臺講故事,而同學們對她報以鼓勵的掌聲,使英子同學變得開朗、自信,學會了以微笑面對生活,表現了鼓勵和關愛的掌聲,蘊含著的強大力量。
五、導出多種問題,把握難點問題
教師能夠結合學生的學情和教學內容,巧妙、合理地呈現思維導圖,對學生的閱讀理解發揮出極大的幫助作用。學生通過借助思維導圖學習,理清自己在新知識的學習中,有哪些不懂的問題,從而使自己在課堂教學中更加專注地聽老師的講解,解疑釋惑,把握難點問題,提升閱讀效果。
以《秋天的雨》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為例,教師首先呈現給學生的是以課文標題為中心,分出總—分—總三大部分的內容,讓學生借助圖示去閱讀思考。第一部分——總:秋雨是秋天到來的標志,有哪些特點呢?第二部分——分:秋雨的特點有哪些?顏色、氣味、小動物;第三部分——總:豐收的歌,快樂的歌。學生經過認真的閱讀,逐一去解決導圖中提出的問題,不能解決的問題則會留在課堂教學中,在聽老師講解時得以解決。通過導圖,使學生閱讀中把秋天眾多景物串起來,勾勒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學生在解決思維導圖給出的問題后,也感受到作者對秋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欣賞了作者在遣詞造句方面的特點,而這也正是課文的難點所在。
六、助推群文閱讀,發展學生思維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會思考,學會讀書,實現思維的發展。
借助思維導圖開展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時,思維導圖放射性的呈現模式,引發學生的想象與聯想,讓學生在汲取知識的同時,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也得到了培養。思維導圖嚴密的框架結構和高度概括性的語言,也引領學生的閱讀走向層層深入。此外,思維導圖還是群文閱讀的有效推手。
首先,教師要確定群文閱讀的總目標。總目標的確定主要基于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學情三方面來考慮。比如,統編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第四單元主題是“神話,永久的魅力,人類童年時代飛騰的幻想”,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結合本單元課文《盤古開天地》《精衛填海》《普羅米修斯》《女媧補天》等四篇課文,以及學生的閱讀基礎,教師可以設置群文閱讀總目標:神話故事人物形象分析。通過不同形式的閱讀,能采用勾圈畫等方法找出神話故事中體現人物形象的詞句,并嘗試作出批注(提煉出人物形象);通過對比學習,理解突出神話故事中人物鮮明形象的描寫方法并嘗試運用,通過感受人物形象特點,激發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
其次,確定群文閱讀的子目標。子目標是根據總目標的內容來制定的。在思維導圖中總目標是中心,鏈接的是一級子目標、二級子目標等層層分解。在總目標和子目標確定后,就是結合思維導圖設計群文閱讀教學內容。首先是核心課文,并以此作為教學的中心,帶動其他神話故事的學習。然后教師再根據畫好的思維導圖,閱讀教學方案,通過閱讀目標和內容的落實,讓深度閱讀真正發生。
七、巧用思維導圖,感受無限快樂
在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中繪制思維導圖,是對閱讀的內容作出梳理、提煉、總結。但是如果采用傳統呈現方式,無論從造型,還是色彩都不會吸引學生的關注。而構圖活潑、色彩豐富、結構清晰、層次分明的思維導圖,會使學生受到強烈的視覺沖擊,產生學習的內在動力。
比如,《牛和鵝》這篇課文的思維導圖中,以牛和鵝的文字與圖片為中心,呈現三個不同顏色的分支,包括“概括介紹”“具體描述”“改變認識”;“概括介紹”又分為“不怕牛”“害怕鵝”;“具體描述”又分出“鵝”“我”“金奎叔”;“改變認識”又分為“不怕鵝”“害怕牛”……由此作出“角度不同,結果不同”的總結。通過這張思維導圖把一個充滿童趣的故事展現了出來。
由于小學生注意力保持時間較短,如果教師循規蹈矩毫無創新地開展深度閱讀教學,特別是教師的講述不能深深吸引學生時,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他們會感到閱讀的壓力,失去興趣,產生閱讀焦慮,無法體驗閱讀的快樂。在這樣的狀態下,即使教師梳理了課文內容,指出了重點,學生理解記憶的效果也不會很好。思維導圖的應用中,教師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再自己結合課文內容繪制思維導圖,能夠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的專注力,同時思維導圖色彩、造型、圖像等,容易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益于深度閱讀教學的開展。
綜上所述,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設計和應用創新性的思維導圖,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提升思維導圖的繪制水平,讓思維導圖成為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的助推器,使其充分發揮獨特優勢,促進小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培養,提升語文閱讀能力,達成閱讀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