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云波 章圓
摘要: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村文化建設至關重要,緊扣時代主題,緊跟國家政策,助力農村農家書屋提質增效是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關鍵。基于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迫切性與重要性,文章根據天津市部分農家書屋調研結果,發現農家書屋存在均等化水平低、數字化服務掉隊、藏書借閱率偏低、藏書外借損壞、村民缺乏學習主動性等問題。文章基于目前天津市農家書屋存在的問題展開思考,積極挖掘農家書屋對于提升天津市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意義,分析書屋發展的現狀及困境,并提出助力農家書屋提升服務質量及使用效果的策略建議,以期為農家書屋長效運行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家書屋;鄉村振興;文化軟實力;路徑探索
一、前言
農家書屋工程是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項目,天津市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從文化方面緊抓農家書屋助力鄉村建設,鄉村文明建設已取得了可觀的成就。新聞出版總署、中央文明辦、發改委、科技部、民政部、財政部、農業部、人口計生委等八部委于2007年3月13日正式印發《“農家書屋”工程實施意見》,是全面推動實施“農家書屋”工程的綱領性文件。天津市緊跟國家政策,自2008年開始著手建設農家書屋,極其重視此項工程的建設。截至2011年,天津市已實現行政村農家書屋全覆蓋,農家書屋遍地開花,農村文化賦能鄉村建設,農家書屋建設如火如荼。同時不能忽視的是,數量眾多的農家書屋,其管理運行是一項大工程。如若不能及時解決現存問題,農家書屋的建設不能發揮其應有作用,造成文化、經濟、社會資源的浪費,不僅不能提升文化軟實力、促進鄉村振興,反而會成為社會發展的阻礙。農家書屋數量達標意味著農村文明建設邁出成功的第一步,后期維護與運行是發展的關鍵,天津市一直秉持著助力農家書屋提質增效,促進鄉村文明建設的初心,積極打造優秀示范農家書屋,致力于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由此實現天津市整體文化軟實力的質變。綜上所述,對于農家書屋的發展路徑進行探索研究既是出于現實需要,也是跟隨大政策方針的需求,可見對于農家書屋展開調研剖析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所迫切需要的。基于上述內容,本文以鄉村振興為背景,立足于新時代農村文化建設,深刻剖析農家書屋建設意義,基于天津市部分農家書屋調研發展實況,發現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二、農家書屋助力文化軟實力提升的意義
(一)構建公共文化服務實踐陣地,促進文化傳承
農家書屋作為公共文化服務實踐陣地,不僅是一個讀書場所,更是一個文化傳承的場所。經調研,天津市的部分村民受年齡、時間、經歷等因素影響,村民與村民之間難以深入交流。通過建立農家書屋場所,不同層級的村民如老人、孩童、青年學子等可以相互分享書籍,傳承文化精神。例如“開展老手藝人的文化講座,向城鄉的孩子們展示傳統鄉村技藝與文化”等。其實,在2018年,我國就把農家書屋作為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使命。農家書屋具有傳承和記憶的特點。村民可以圍繞生活中有趣的故事、典型事跡相互分享,促進鄉村文化傳承。
(二)優化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提升村民獲得感
提升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主要體現在精準實現供需平衡。圍繞如何管理空殼村農家書屋、如何提升吸引力、圖書如何補充等難點問題針對性管理農家書屋,提升服務效能。書屋可與全民閱讀活動相結合。將農家書屋閱讀活動納入全民閱讀活動,在重要時間節點組織農民群眾讀書用書。書屋可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相結合。農家書屋可以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統一部署,把農家書屋閱讀活動作為文明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統籌推動,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組織領導、志愿服務隊伍、文明實踐活動、運行保障機制等方面的優勢,更好地發揮農家書屋傳承文明的作用。村民通過參與各類讀書活動,促進相互間情感,提升閱讀的獲得感,幸福感。蘇平也指出“我們應該把農家書屋陣地當作關鍵陣地,要讓‘農家書屋成為農民的精神糧倉和鄉村振興的助推器”。因此,農家書屋有助于優化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從而提升村民幸福感和獲得感。
(三)加強鄉村文化建設,助力文化振興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國家應大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是推動鄉村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鄉村文化振興作為其中重要的一環,有助于全面提升村民文化素養、促進鄉村文明和諧發展。
農家書屋的發展極大地助力文化振興。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受城鄉二元差距以及城鎮化的快速發展的雙重影響,村民之于外來人口的比重不斷上升的同時文化差距也愈來愈明顯。農家書屋的發展為鄉村文化建設帶來了契機,村民通過閱讀書籍、開展閱讀活動提高了自身文化素養。返鄉的鄉賢也可以利用自身優勢,擴大鄉村書屋各類書籍資源,從而帶動當地村民的文化需求,實現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建造農家書屋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活力。一直以來,鄉村文化產業單一、村民文化精神薄弱等問題都極大地阻礙鄉村文化建設。農家書屋可以提升文化產業的發展,推動文化與旅游業融合發展,通過“互聯網+文化+旅游業”模式促進文化振興。
三、農家書屋助力文化軟實力提升的困境分析
(一)村民閱讀積極性不夠,書屋利用率低下
根據調研團隊的實地調研訪談發現,對于農家書屋,村民的閱讀積極性不高,全村月均借閱量不足百本,且少有村民到書屋進行閱讀。盡管書屋響應政策號召,定期舉辦讀書活動,鼓勵村民積極參與,但前來參加活動的村民甚少,收效甚微,甚至召集村民參加閱讀活動也成為村干部及圖書管理工作人員的棘手問題。大多數村民反映平日里家務及農活較多,尤其到了播種收割的季節,幾乎都在進行農務勞作,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書屋閱讀并進行讀書活動;由于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因而日常留村村民為老人、婦女和小孩,大人日常要照顧小孩子,孩子較小也不喜安靜讀書;部分村民文化程度較低,閱讀書籍方面存在困難。時間和閱讀能力方面的問題是阻礙村民閱讀積極性提升的首要問題。年輕人日常大多外出打工,村里常住人口為老人與小孩,其普遍存在個人閑暇時間不多及由于視力或文化程度導致的閱讀困難問題,因而在家的時間大多更喜歡用音視頻的形式,對紙質書籍的興致不高,對閱讀活動的參加積極性不夠。
(二)配備書籍良莠不齊,不能完全滿足閱讀需求
根據調研團隊的實地調研訪談發現,書屋在書籍配備方面良莠不齊,盡管大多涵蓋歷史、文化、科技、管理等書籍,但由于閱讀對象主要為老人、婦女及兒童,針對這類群體書籍較少,不能完全滿足閱讀需求。有村民表示,目前孩子尚小,只能讀畫報類書籍,孩子也喜歡這樣的書籍,而這恰恰是書屋所缺少的書籍類型;農村居民以種植業為主,盡管擁有著多年種植的豐富經驗,可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接觸新的高效的種植技術也尤為重要,書屋專門針對作物種植技術方面的書籍較少;在書籍的補充更新方面,盡管各村可以申報需求,提出目前需要什么類型的書籍,可由于書籍的更新是由區里統一采購分發,大多為幾個村統一更新書籍類型,因而也不能完全照顧到所有的村,書籍類型更新針對性不強。書籍的配備方面良莠不齊,圖全而不圖精,涉及的書籍類型較多,可真正適合村民的閱讀的書籍卻較少,即由于農村書屋書籍為區里、鎮里、村里統一搭建及補充,因而首先要滿足大類框架性書籍的構成,缺少村民針對性書籍補給,進而不能滿足村民的閱讀需要。
(三)重形式、少內在,做實、做透、做通方面存在問題
根據調研團隊的實地調研訪談發現,書屋的整體外在建設方面良好,目前天津市已經實現農家書屋全覆蓋,為村民提供了讀書閱讀,陶冶情操,休閑娛樂的處所。農家書屋的管理運行方面存在一些現實問題。由于圖書管理員大多為兼職管理員,除了負責農家書屋的圖書借閱及圖書管理工作外,還有其他的日常工作,因而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書屋管理上,在工作時間和工作時效方面存在問題;有些書屋開放時間較短,日常呈關閉狀態,也出現需要就開放一段時間,不需要就直接關閉的情況,據部門村民反映,有時想去書屋閱讀,但不知道開放的時間,路過的時候總在關閉,因此幾乎沒進去閱讀過。
目前農家書屋存在重形式、少內在的問題,外在整體建設方面良好,但也只是為了滿足政策落實需要,未能深刻領會到在鄉村設置農家書屋的意義和目的,沒有將農家書屋建設的內涵領會通透,未能意識到農家書屋與文化軟實力提升,促進鄉村振興之間的銜接關系,存在做實、做透、做通方面的問題。
四、農家書屋助力文化軟實力提升的路徑探索
(一)以提升文化軟實力為目標,加強農村書屋科學管理
自我國開展農村書屋工程以來,越來越多的農民憑借農家書屋平臺開闊視野,提升自身文化水平。隨著科技水平不斷發展,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國家漸漸將提升文化軟實力,以及鄉村文化振興成為一項重點工作任務,基于此,針對農村書屋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農村書屋工程也出現了一系列亟須解決的現實問題。如有些學者研究發現,農村圖書館藏書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硬件設施不完善,工作人員整體業務能力不強,素質不高,以及制度管理不到位等。
基于以上存在的現實問題,應當以提升文化軟實力為目標,加強農村科學管理。在資金支持方面,應當擺脫政府“大包大攬”的局面,一味依靠政府持續的資金“輸血”,是無法支撐起農村書屋的龐大系統工程,應當在政府科學引導下,鼓勵個人及企業等社會資本進行資金的保障。在人員管理方面,政府應當制定合理的人才管理制度,引入高質量的知識人才,以更好滿足農民對于農村書屋的高質量需求,并加強對農村書屋服務人才的管理,進行村民滿意度測評。在書籍資源與書屋設施管理方面,應當擺脫資源形式主義,鼓勵讓農村居民自主選擇喜愛的書本,同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配置適合當地農村發展的書籍,也可以進一步挖掘當地農村的歷史文化,從根本上提升書籍的有效利用率等。
(二)以農村居民需求為導向,推動農村書屋數字化建設
隨著科技發展,新媒體占據居民生活空間,結合現實農村居民的知識水平和閱讀習慣,單一紙質閱讀很難吸引農村居民的信息需求。新一代信息科技的空前活躍,不斷催生出鄉村建設的新理念、新要素、新模式與新方法,鄉村全面現代化,帶給農村居民生活方式翻天覆地的變化,也給了農村書屋數字化建設進一步發展的極大空間。
以農村居民需求為導向,應當進一步推動農村書屋數字化建設。目前的很多農村書屋仍舊滿足于線下的紙質書籍,而很多農村居民的閱讀習慣受到現代化科技的極大沖擊,農村居民對于電子圖書的需求也不斷擴大。縱觀各省,浙江開發出“農家書屋”官方數字平臺,用“互聯網+”思維開發移動終端,以網絡平臺傳播即時信息;安徽推進數字閱讀平臺試點,讓農村居民的電腦、手機連入數字平臺,引入電子圖書實現足不出戶,閱覽天下。也有學者提出農村書屋應搭乘各地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打造網上公共服務平臺(e平臺),用以滿足農民電子圖書服務需求,滿足農村居民各級政務需求,針對此類農村書屋數字化服務及建設,有很強的借鑒意義。通過農村書屋可以設置微信小程序或者App,結合當地實際設置精準的農業信息查詢,同時打通政務與書屋之間的通道,能夠讓農村書屋發揮數字化建設的最大效用。
(三)因地制宜整合資源,打造農村文化綜合體
開展農家書屋工程,目的是提升農民群眾的知識水平,與滿足農民群眾對于更好生活品質的追求。隨著閱讀品質的升級和消費習慣的改變,很多省份地區的農家書屋卻出現大門緊閉,無人問津的情況。有學者通過安徽農家書屋調研,提出農村書屋應當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與閱讀推廣活動,也有學者指出對接農民群眾需要,抓好文化綜合陣地建設,改變農村書屋單一化格局,是發揮農村書屋綜合效益的重要保障。
因地制宜整合資源,打造農村文化綜合體。面對以上情形,各地區農家書屋需要充分因地制宜,把激發農民群眾的閱讀興趣與鄉村文化活動融為一體,在提升農民群眾認同感上下足功夫,為農家書屋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農村書屋可以與各類文化活動進行良好融合與共進,比如:設置一年一度農村“讀書日”,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可以針對不同人群開展活動,開展青少年“講好家鄉的故事”演講比賽,對于老年人可以以村為單位開展村級文化活動等等,也可以定期開展表彰大會,組織開展“好媳婦、好婆婆、好妯娌”表彰大會,村級文明家庭評選活動等等,同時也鼓勵社會各界開展一些對農家書屋的捐贈活動,真正讓農家書屋之于農民們來說,并不只是打發時間的看書之地,而是集培訓學習、休閑娛樂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文化綜合體。
參考文獻:
[1]中國農家書屋網.關于印發《農家書屋工程實施意見》的通知[EB/OL].[2007-10-10].http://www.zgnjsw.gov.cn/booksnetworks/contents/402/7829.html.
[2]陳洪亮.農家書屋建設與發展之我見[J].圖書與情報,2013(04):127-129.
[3]傅玲,劉淑蘭.鄉村文化振興背景下農家書屋服務效能提升的路徑[J].現代農業,2021(02):9-12.
[4]尹章池,張璐瑤.農家書屋振興鄉村文化的新使命、延伸功能和創新形式[J].中國編輯,2020(08):26-30.
[5]蘇平.讓“農家書屋”成為鄉村振興的助推器[J].杭州,2021(08):61.
[6]李紅巖,秦風明.加強鄉村文化建設? 助推鄉村振興戰略[J].前進論壇,2021(02):21-22.
[7]王海霞.農村圖書館建設的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J].現代農業研究,2020,26(09):122-123.
[8]龐冰林.探究農村書屋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路徑[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08):324-325.
[9]聶敏.基于“+農村書屋+”文化合作業態助推鄉村文化振興的研究——以全國文明村福建省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18):238-240.
[10]謝瓊羽,江增華.農家書屋工程建設現狀與策略新探——以安徽省蕪湖市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38(07):279-281.
(作者單位:天津商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