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嘉怡 趙葉靈
摘要:近年來,農業上市公司出現了不少違法行為,許多上市公司受到了證監會的處罰。由于農業上市公司的特點、自身的生產貿易聯系,使得農業上市公司更有可能出現會計信息披露的問題。文章分析了農業上市公司會計披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試圖找出相關解決方案,希望它們對提高農業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農業類;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
一、引言
近年來,在我國農業上市公司中由于會計信息披露違法而遭到處分的案件較多,由此可見,會計信息披露違規已是農村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所面臨的最大問題,而且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農業上市公司的規模不容小覷。本文主要通過學習與總結國內外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剖析當前農業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中面臨的問題,并給出具體的改進意見,希望給農業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帶來參考意義。
二、農業上市公司及會計信息披露的概述
農業上市公司是隨著農業生產關系和商品經濟大發展,以及農村性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所催生出的產物。農業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是農業產品,也可以分類為農產品專業化企業、復合型農產品企業、工農商多方聯合企業。此外,諸多為農業生產提供直接服務的服務型企業也包括在內。
會計信息披露是指企業通過公開報告的形式,向使用者提供影響投資決策的有關會計信息。會計信息的公開使上市公司與投資人可以更好地進行信息交流,是投資人和社會公眾獲取上市公司資訊的主要來源。而信息披露的內容主要包括,財務會計類信息和非財務會計類信息兩個方面。
三、農業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分析
通過統計,在被處罰的上市公司中,農業上市公司因為會計信息披露違規被處罰的情況最多。為了直觀地說明農業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違規情況,選取了金融業、房地產業和采掘業進行對比。
從表1中可以很直觀地看出,其他行業因為會計信息披露違規被處罰比例都低于100%,只有農業類上市公司的比例超過了100%,往往存在一家企業多次違規的情況。
(一)會計信息披露缺少制度規范
1.外部監管制度存在缺陷
在現在這個階段,我國雖然有相關政策針對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問題,但是大多是存在于形式,沒有落到實處,并且這些政策產生的結果也是差強人意。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我國監察機關審察和處罰力度不足。由于我國監管體系結構的自身缺陷,常常會導致重復監管、監管標準自相矛盾和權限分離不明確等問題,導致有關部門相互推卸責任,檢查和監管效率低、質量差。同時,我國對于會計信息失真的處罰力度較輕,對于企業來說這些處罰不足以構成有效警告。此外,即使現行的會計準則明確了生物資產的信息披露標準,但是我國法律對披露虛假信息的法律后果的處罰遠遠低于披露虛假信息的利益,這些違規企業通常只受到行政處罰,或者承擔最低的民事責任。這也使得許多農業上市公司為謀求最大利益,在會計信息公開的過程中弄虛作假、含糊其詞。
2. 內部監管制度缺乏規范
由于中國資本市場起步較晚,雖然目前在公司治理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仍然存在著許多不規范的地方。其一,股權結構不合理。公司治理的制度結果限制了其發布的信息質量,公司治理和管理信息透明度不高,內部和外部信息不對稱。假如大股東的比例過高,股權結構不合理,董事會就變成由大股東和高管所支配,從而就降低了會計信息的透明度。其二,董事會治理效果不明顯。董事會是企業內部治理結構的核心,以董事會為核心的內部治理制度平衡機制清晰有效,可以對公司會計信息進行有效的監督,而股東和管理層無權去操縱會計信息中的數據,自然就保證了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但是實際情況中,往往存在董事長獨攬大權的情況,或者高管人數設置不合理、缺乏激勵機制等,會導致工作積極性不高,會計信息披露責任心減少,整個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進一步受到影響。
(二)會計信息披露缺乏完整性、及時性和準確性
通過對2015~2021年農業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違規類型的統計和分析,發現農業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違規情況主要包含:重大遺漏、推遲披露和虛假記載。
如表2所示,農業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違規情況中,重大遺漏、推遲披露和虛假記載發生數量不相上下,換而言之就是農業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信息公開不全、信息披露不及時和信息披露準確性低三個重大問題。
1. 會計信息公開不全
由于農業上市公司自身的特殊性,公司除了公布年度報告和定期報告外,還需要披露更多信息,以便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更好地了解公司的現狀。諸如生物資產的養殖、交易信息等,如果公開不全,則會使投資者對企業的前景預測產生誤判。同時,因為信息公開和企業的股票價格等有關,上市公司在披露時,往往會選擇披露有利于公司的信息,可能對公司產生不利影響的信息則“有選擇地”進行披露或不披露。公司自身對于信息披露的選擇性和披露信息時具有的一定程度上的自主性,也是會計信息披露公開不全的一個重要原因。
2. 會計信息披露不及時
大部分的農業上市公司選擇在四月,甚至四月底公開年報。因為會計信息對時效性的質量要求,所以會計信息發布越早,信息使用者對決策的敏感程度越高,可以越快地做出業務和投資決策。這些農業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雖然是在證監會規定的期限內完成的,但也出現了與信息使用者要求的信息及時性相矛盾的問題。會計信息的不及時披露,導致投資者無法及時獲取企業的相關信息和業務情況,從而無法準確判定企業的經營狀況。遲緩滯后的會計信息披露使其使用價值大打折扣。
3. 會計信息披露不準確
農業上市公司擁有廣泛的生物資產,不僅種類多,而且個體之間存在自然差異,與其他行業的各種資產相比,更難準確地了解到各種生物資產的特點和性質。因此,不同公司的會計核算、資產減值都不一致,且具有較大的隨機性,這就導致信息披露存在更大的差異。并且,大多數公司選擇只公開有關公布生物資產的一般信息,并不公布有關農業活動的實質性信息。此外,公司在細節問題的披露上較為隨意,往往采用一些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表達,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很難準確理解公司的業務實質,經常會出現誤導的情況。
(三)外部審計的確認存在難度
1. 客觀因素影響難以控制
農業企業最主要的資產就是生物,但是這些資產受客觀因素影響較大,不可控因素較多。如生產周期、生產過程等大部分情況下需要依賴降水、氣候等客觀自然條件。這些自然條件不僅自身變化較大,并且大部分都是不可控的因素,這往往就導致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面臨較大的不確定風險。由于農業上市公司的投入與產出往往并無規律可循,最終經營結果也要視客觀因素情況而定,因此難以農業企業的生物資產其進行準確、可靠的計量,嚴重阻礙了外部監管。
2. 資產盤點方式難以抉擇
農業上市公司的生物資產不僅種類多而且個體間存在較大差異,不同的公司往往會采用不同的會計核算方法和資產減值標準,導致隨意性和自主性較大。因此,外部審計師在資產盤點時,很難挑選出合適的方法進行可靠計量,更何況審計人員對這些生物資產可能不熟悉。并且,外部審計師的審計時間有限,即使審計人員業務能力很強,也很難審計和盤點所有的資產,因此外部審計人員通常使用采樣提取部分的方式進行盤點,以得出總體采樣結果。但是這種方法在盤點完所有資產后,對總價值評估可能存在重大爭議。
3. 交易真實性難以核實
農業上市公司的公司業務與農產品的種植、生產、買賣有關,因此大部分交易目標是作為農民設定的,而農民的交易習慣決定了在交易過程中,必須要使用大量的現金。這樣的交易方式,使得農業上市公司沒有辦法提供準確的業務流程和現金流,同時也缺乏相關有力憑證,作為生產企業的貿易證明。這一漏洞是由農業上市公司與普通農民緊密關聯的特點導致的,無法避免。這就使得審計人員在進行外部檢查時,如果要核實農業上市公司眾多交易的真實性,只能依靠該公司所提供的相關報告和賬目,使核實工作變得極為困難。
四、解決農業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建議
(一)政府完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
首先,政府應該通過相關法律法規制定規范性的文件,說明如何處理控股股東違法的責任問題,規范大股東的行為。農業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發布的具體內容,不應該受到控股股東自身主觀原因的過多影響。其次,監督部門在公共監督管理領域還應該更加細化職責,尤其是監管農業上市公司的內部信息公開細節,對公司提交的內部監督核查報告,要嚴格核對,如果發現公司存在虛假報告等嚴重違規情形,政府不但要對違規的農業上市公司進行經濟處罰,同時還要對有關人員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同時,會計核算規則在農業上市公司的披露中具有很大的影響,會計核算規則的完善工作也是刻不容緩的。為防止或降低上市農業公司在公布信息時存在不準確情形,可以參照公司會計準則的相關條款,科學地減少會計核算規則中的大部分可以供企業自己選用的條款。此外,有關部門還可以根據會計準則中的一些熱點問題,對會計信息的披露實施全面監控。
(二)企業完善會計信息披露規則
完善農業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還需要從企業內部來完善組織結構和披露規則。因此,需要把公司重大資產負債公允性價值評定的科學方法和公司實際經營的收益情況相結合,還需要對所有有關因素的具體內容進行檢查,并綜合評估農業上市公司的審計數據,并把最后結論上報公司董事會進行最后的審查結果確定。要擁有完善的獨立董事,能夠對公司的重大問題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同時,也要降低企業法人和國有股的占有比,通過各個機構持股,形成相互制衡關系,更好地進行相互監督。并且,在董事會成員的選舉和更替時更加規范化和全面化,綜合多方面因素進行考慮,以獎勵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提高高層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促進企業會計信息披露更加透明化。優化農業上市公司的股權架構,規范了農業上市公司法人架構,實現股東多元化。
(三)提高會計信息披露完整性、及時性和準確性
首先,完善生物資產信息公開準則。因為生物資產呈現出的都是充滿復雜性的形態,所以不同企業之間肯定無法使用同一種準則加以披露,所以就必須把強制與自愿、表內和表外相結合,以共同完善信息披露的規范,盡力整合出一套適用于大部分農業上市公司的披露規則。其次,進一步明確了強制性披露內容,要求企業必須從根本上明確哪些信息是需要披露的,同時提倡企業自愿性披露信息,給予企業相應的獎勵,以大力提高上市公司披露的積極性。另外,還要完善表內和表外披露,增設“生物資產負債表”,將消耗性生物資產從存貨中剝離出來,并實行單獨列報,力求從各個方面體現出改進后的信息披露的規范性以及科學性。最后,加大監管、懲戒違規行為的力度,如果發現有農業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違規的行為,應嚴格執行規章制度來依據章程處理。
(四)提升外部審計人員的監督質量
目前,國內對于專家證人制度的運用發展還不夠成熟,而且用來認定相關審核人員是否應該為企業會計信息披露違規負擔法律責任的判定機構,很可能被人為操縱,對其公正性存疑。所以,我們應該學習參考國內外現存的、比較成熟的會計披露標準,進一步科學地細化相關人員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讓法院在審理農業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違規的案件時,能夠更好地判定相關人員究竟歸屬于“故意”“重大過失”“普通的怠慢”等何種情況。同時,由于會計的思維邏輯和法院的思維邏輯有很大的不同,對于犯了財務過失的人員來說,很難從單一的角度來判定其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所以應該設立專門的、兼具會計知識和法律知識的團體,來對此類事件進行鑒定,作為法官的重要判斷依據,提升外部審計人員的監督質量。
五、結語
總而言之,農業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問題,需要從理論研究入手,配以充分有效的法律法規,同時加強農業上市公司的執行力,增強上市公司的自我誠信意識。各方面、各領域的綜合努力和進步,將可以促進中國農業上市公司對會計信息公開與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本文作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系統地分析了當前農業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及成因,并給出了相應的建議。但是本文的內容調研和研究深度還不足,作者也需要結合更多實際案例作出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喬樹霞.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及其完善探析[J].中國儲運,2021(07):161-162.
[2]RuifangWang,Rebecca dela Cruz-Miranda.山東農業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研究[J].中國外資,2021(07):84-87.
[3]張冰秋.民間金融助力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1(07):8-10.
[4]孫悅,韓金石.農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與財務績效的實證研究[J].綠色財會,2019(01):39-44.
[5]苗寧.淺析我國農業類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以獐子島為例[J].金融經濟,2018(18):193-194.
*基金項目:江蘇大學2021年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項目序號:202110299987X)。
(作者單位:江蘇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