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森 高羽 周碧乾 朱昱
摘要:船海工業作為保障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維護國防安全的重要經濟部門,亟須在新發展格局引領下實現數字化低碳化耦合協同式發展。本文依據船海工業高質量發展進程中重大且迫切的現實與理論需求,探討如何依托數字化低碳化深度融通,構建船海工業高質量發展新方案,重點聚焦于船海工業領域數字化低碳化融合成長的耦合協同機制及激勵措施體系構建路徑,以推動國防重點行業取得新突破。
關鍵詞:船海工業;數字化;低碳化;耦合協同;新發展格局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4.008
0引言
船海工業作為支撐我國海洋經濟競爭力的核心經濟部門,其發展動能仍依賴于傳統能源供給,且其低碳發展質量將決定海洋經濟系統的可持續性。近年來,我國船海工業用能結構與用能效率日漸優化,且區域間差異呈現整體收斂趨勢,逐步形成了在制造業低碳化領域的“標桿效應”。2021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強產融合作推動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突出地方政府作用、依托多主體協同聯動構建工業數字化低碳化相互融合促進的全周期商業模式。同時,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與社會治理智能化的重要性。然而,關于如何塑造船海工業數字化低碳化新業態、實現國防科技重點行業發展新合力,仍是一項需要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通過把握新發展格局對船海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方向,本文探討如何依托數字化低碳化深度融通,構建船海工業高質量發展新方案,重點聚焦于船海工業領域數字化低碳化融合成長的耦合協同機制,并建議從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融合視角設計“1+N”激勵措施體系。
1船海工業數字化低碳化耦合協同機制構建的重要意義
1.1理論意義
深入剖析船海工業數字化低碳化耦合協同機制,具有以下重要理論意義:
其一,依托新發展格局重要思想引領,重構新時期船海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體系。
產業視域下,船海工業高質量發展的理論內涵經歷了情境化發展過程。隨著產業鏈空間演化梯度的深入發展,也要求對其驅動力的探索體現出更加鮮明的時代特征,以提升重點產業數字化低碳化建設與國家宏觀經濟發展規劃之間的適配度。為此,需依據前期研究關于船海工業高質量發展驅動力的理論探索,從新發展格局關鍵舉措層面出發,重構新時期船海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與理論意義。
其二,基于船海工業高質量發展目標,明確新發展格局關鍵舉措對產業數字化低碳化耦合協同的作用邊界。
在剖析新發展格局如何引領船海工業高質量發展基礎上,需依據船海工業數字化低碳化發展具體目標,明確創新、融資、貿易等新發展格局關鍵舉措的作用邊界。在此過程中,充分考慮船海工業市場化程度、數字化低碳化技術前沿、制度保障等方面,以確保對于新發展格局重要思想的應用方向符合船海工業高質量發展目標。這將揭示新發展格局如何在船海工業規模不斷擴大的情形下推進數字化低碳化耦合協同,并提供契合新時代發展要求的理論依據。
其三,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舉措對船海工業數字化低碳化耦合協同的作用路徑,并精準測算其作用強度。
鑒于現階段船海工業所面臨的轉型升級壓力,這對不同船海工業部門運用新發展格局重要思想的具體方式提出了較高要求。為此,可嘗試構建“創新效率/融資能力/貿易規模?SymbolnB@?數字化低碳化耦合協同”的作用路徑,并精準測算新發展格局下不同關鍵舉措對數字化低碳化耦合協同的支持強度,以明確船海工業高質量發展對新發展格局重要思想的需求。
1.2實踐意義
面向船海工業數字化低碳化協同發展,牢牢把握新發展格局以加快實現協同發展形態,具有以下重要實踐意義:
其一,為加快船海工業融入新發展格局提供實踐方案。
鑒于國家重大戰略對船海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深刻影響,且這種政策信號對產業部門的實際引導會出現一定時滯現象,基于新發展格局在創新、融資、貿易等領域的關鍵舉措,探索如何實現船海工業數字化低碳化與這些舉措的有效融合,將有助于船海工業在改善產品供給結構、暢通經濟循環系統等方面制定科學決策,并形成對相關生產性服務業的有效支持。
其二,豐富船海工業數字化低碳化耦合協同的路徑選擇。
通過構建“創新效率/融資能力/貿易規模?SymbolnB@?數字化低碳化耦合協同”的作用路徑,從新發展格局關鍵舉措視角豐富船海工業數字化低碳化發展的路徑選擇,以助力完善船海工業產業鏈空間演化梯度內的效率核算體系,并強化國家重大經濟戰略在船海工業高質量發展中的賦能價值,推進政策與船海工業內部管理相融合。
其三,為推動新發展格局有效引領船海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1+N”激勵措施體系。
通過把握新發展格局歷史機遇,并基于船海工業經濟穩態與數字化低碳化耦合協同的雙重目標,從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融合視角設計“1+N”激勵措施體系,進而從多元主體行為聯動層面強化新發展格局對船海工業及其關聯部門的指導意義,助力重點產業數字經濟和低碳經濟系統融入新發展格局內涵,并帶動相關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2船海工業數字化低碳化耦合協同機制構建的邏輯思路
2.1我國船海工業重點產業鏈發展特征及新發展格局的引領方向
其一,需把握我國船海工業重點產業鏈發展特征。
首先,需理清船海工業哪些部門處于經濟規模和社會貢獻層面的主導地位。進一步,依據產業鏈空間演化梯度,探索船海工業在產品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發展成熟度,據此揭示船海工業重點產業鏈主要環節、船海工業企業構成形態、區域分布、國內外市場競爭力水平等發展特征。在此基礎上,在考慮污染物排放條件下評價船海工業“投入-產出”整體效率,進而刻畫出船海工業重點產業鏈的發展特征,并辨析阻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
其二,需明確新發展格局對船海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引領方向。
首先,可結合發達經濟體船海工業轉型升級的成功案例與失敗案例,從發達經濟體船海工業結構轉型戰略、船海工業結構轉型模式、船海工業結構轉型配套體系構建等方面對案例進行歷史縱向比較和空間橫向比較,為我國船海工業高質量發展路徑選擇提供案例借鑒。進一步,可結合我國船海工業重點產業鏈發展特征與部門發展困境,以產業部門結構高級化和合理化為轉型目標,剖析創新、融資、貿易等新發展格局關鍵舉措如何引領船海工業重塑高質量發展形態,進而建立新發展格局與船海工業數字化低碳化耦合協同之間的理論互動關系。
2.2新發展格局引領船海工業數字化低碳化耦合協同的路徑選擇
其一,需構筑新發展格局引領船海工業數字化低碳化耦合協同的理想均衡狀態。
基于對船海工業重點產業鏈發展特征的把握,可嘗試運用生產函數法,求解創新效率、融資能力和貿易規模在船海工業領域的最優配置狀態,以及船海工業產業鏈內不同空間演化梯度的最優水平。進一步,可將新發展格局關鍵舉措和船海工業數字化低碳化耦合協同的最優狀態進行匹配,展現出兩者間的理想均衡狀態,為設計新發展格局下船海工業高質量發展的“1+N”激勵措施體系提供最優化層面的理論依據與量化結果。
其二,構建新發展格局引領船海工業數字化低碳化耦合協同的實現路徑。
在明確新發展格局關鍵舉措與船海工業數字化低碳化耦合協同理想均衡狀態的基礎上,可嘗試將這些舉措逐步加入數字化低碳化耦合協同的驅動路徑構建過程。首先,構建壟斷競爭條件下,創新效率作用于兩者耦合協同的傳導路徑;隨后,通過設定更加開放的壟斷競爭情境,構建融資能力作用于兩者耦合協同的傳導路徑;最后,將情境邊界擴展至完全競爭,構建貿易規模作用于兩者耦合協同的傳導路徑。總體來說,考慮產業鏈空間演化梯度將船海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精準切入點。
2.3新發展格局關鍵舉措對船海工業數字化低碳化耦合協同的作用強度
其一,針對我國船海工業的整體作用強度檢驗。
通過收集相關數據并開展案例分析,可嘗試運用基于共同前沿的數據包絡分析及代理變量測度各項關鍵指標的水平。此后,運用核密度估計分別測算“創新效率?SymbolnB@?數字化低碳化耦合協同”“融資能力?SymbolnB@?數字化低碳化耦合協同”“貿易規模?SymbolnB@?數字化低碳化耦合協同”的作用強度,以整體展示新發展格局關鍵舉措對船海工業數字化低碳化耦合協同的實際影響,為設計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融合視角的“1+N”激勵措施體系提供整體層面的數據支持。
其二,分行業視角下的作用強度檢驗。
進一步,將船海工業按主營業務和污染程度劃分為不同行業部門,并將產業鏈空間演化梯度細化為行業鏈空間演化梯度,分行業檢驗創新效率、融資能力、貿易規模對不同行業數字化低碳化耦合協同的作用強度,以明確新發展格局對于不同船海工業部門的具體指導意義。
2.4新發展格局下船海工業數字化低碳化耦合協同的激勵措施體系
其一,對現行政策措施進行分類識別與效應檢驗。
基于理論與實證研究結果,為激勵船海工業數字化低碳化良性耦合,首先需分析當前要素市場和政府層面政策措施的類別與成效。具體可從保護功能、推廣價值、傾斜功能等視角出發,運用判別分析、雙重差分模型等方法,檢驗當前相關激勵措施對船海工業數字化低碳化耦合協同的驅動作用。基于此,將要素市場和政府激勵措施有機結合,探索構建“1+N”組合式激勵體系的可行性,為多元化激勵措施聯動提供設計思路和決策方案。
其二,適度性視域下“1+N”激勵措施設計及其作用邊界。
激勵措施體現出要素市場和政府依據需求導向提升決策效力,但激勵對象、激勵方式、激勵程度等問題尚需情境化界定。為此,面向新發展格局下船海工業數字化低碳化耦合協同,可從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融合視角設計“1+N”激勵措施體系。通過探索要素市場和政府雙重激勵措施的著力點與作用強度,從適度性視角并運用傾向評分匹配法厘清不同激勵措施作用邊界,具體包括質量邊界、生態邊界和均衡邊界,為激發我國船海工業發展活力及提升發展績效提供動態激勵方案。
其三,動態均衡視域下“1+N”激勵措施的實施路徑。
在明確要素市場和政府雙重激勵措施內容及作用邊界基礎上,需依據創新、融資、貿易等新發展格局關鍵舉措的實現形式,從動態均衡視域規劃“1+N”激勵措施的實施路徑,確保實施過程激勵措施功能的穩定性與效率性。為此,可運用情景模擬法對激勵措施的時間效應(面向新發展格局縱深推進)和空間效應(面向不同船海工業部門)進行評估,為各項激勵措施實施形態的合理布局及實施成效的持續改進提供量化依據。
3結語
通過剖析新發展格局引領船海工業數字化低碳化耦合協同的具體實現方式及預期成效,可促進船海工業企業面向新發展格局優化供給結構與質量,深化數字創新、低碳創新與“需求牽引”運營戰略;幫助消費者理清船海工業企業數字化低碳化協同發展規律,進而主動改善消費結構,推動高質量供需的精準匹配;助推政府把握船海工業企業數字化低碳化耦合協同嬗變形態,面向微觀市場設計權變激勵措施。總體來說,未來研究需基于船海工業重點產業鏈發展特征、阻滯因素及新發展格局關鍵舉措內涵,從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融合視角出發,并考慮政企學研(包括政府、船海工業企業、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金融機構、高校/科研機構、消費者等)主體間行為聯動規律,設計支持船海工業高質量發展的“1+N”激勵措施體系,充分發揮微觀市場主體在落實國家重大戰略過程中的能動性。長期來看,“1+N”激勵措施體系將為船海工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提供實踐載體與依據,切實發揮微觀市場主體和政府部門在解決船海工業發展困境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參考文獻
[1]王亞輝.中日韓歐全球船市接單情況與所在國或地區船舶工業發展戰略比較[J].交通建設與管理,2006,(12):30-35.
[2]胡穎,李成強.韓中日船舶工業國際競爭態勢比較分析[J].船舶物資與市場,2010,(1):23-26.
[3]王勇.論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新結構經濟學視角下的產業政策[J].學習與探索,2017,(4):100-104+175.
[4]張新寧.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有機結合——破解“市場失靈”的中國方案[J].上海經濟研究,2021,(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