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健閃亮文化傳播公司董事長
9月13日,應托卡耶夫總統邀請,習近平主席對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出訪前夕,習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真理報》發表題為《推動中哈關系在繼往開來中實現更大發展》的署名文章,其中提到“中國音樂家冼星海同哈薩克斯坦音樂家拜卡達莫夫的感人故事被搬上熒幕”。習主席提到的這部電影就是2018年完成的首部中哈合拍故事片《音樂家》,由我們閃亮影業與哈薩克斯坦國家電影公司聯合攝制,習主席2013年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演講中也曾講述這個故事。
《音樂家》開創了中哈兩國合拍電影的先河。影片由中國國家一級導演西爾扎提·亞合甫執導,哈薩克斯坦著名演員別里克·艾特占諾夫、阿魯贊·加佐別可娃和中國演員胡軍、袁泉等聯袂出演,2017年成為兩國政府間電影合拍協議的啟動項目,也是哈方“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對接“一帶一路”倡議的人文領域重點項目。影片完成后,中哈兩國元首于2018年6月7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共同接見了雙方劇組人員并觀看片花。
哈薩克斯坦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九大的國家,人口約1900萬,位于連接亞歐大陸橋、太平洋和大西洋陸路交通的要沖地帶,是古代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哈薩克斯坦是中亞地區電影業最發達的國家,參與合拍《音樂家》項目的哈薩克斯坦國家電影公司是中亞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影制片公司,迄已創作了136部劇情片、73部短片、258部紀錄片和67部動畫電影。
哈目前擁有47個電影制作機構,平均年產量40部。全國共有93家電影院和355塊銀幕,年上映電影數量達250部,累計票房140億堅戈,約合2.3億元人民幣。
新冠疫情暴發前,《音樂家》在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土耳其、巴西、尼泊爾等地參加電影節和放映活動,獲得不少獎項和好評。疫情期間,《音樂家》在哈薩克斯坦數家電視臺多次放映。2020年中國國慶期間,阿斯塔納電視臺與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館聯合主辦“中國電影月”活動,《音樂家》被選為開幕影片。
哈薩克斯坦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產業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作用和電影的文化產業領軍地位。哈文化和體育部負責國家電影發展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兩國電影界的成功合作帶動和提升了哈薩克斯坦的電影制作水準,也推動哈出臺一系列電影振興舉措。
2018年哈薩克斯坦與中國中影股份合作建設了七個應用中國技術裝配的電影放映廳,在哈首都國家音樂廳裝配“中國巨幕”系統,極大改善了哈薩克斯坦民眾的觀影體驗。
2018年9月哈文化和體育部批準設立國家電影發展中心和國家電影發展基金,支持重點影片的制作、發行、放映和推廣。《托米利斯女王》《拳擊手》《愛國者時代》《選擇》《生活》《喀什穆坎》《從頭開始》《鐵桿》等影片獲得基金資助,并通過歐亞國際電影節、阿拉木圖國際電影節等國際交流平臺向外輸出。2019年1月哈通過國家電影法案,重點借鑒中國、法國、美國、韓國、俄羅斯等國經驗,明確電影產業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政府在電影市場管理中的主導地位,確定了哈電影產業的法律和組織基礎,從國家文化發展和對外關系戰略的高度加快推動哈電影產業振興。
繼《音樂家》之后,哈國家電影公司進一步加強國際合拍,與日本、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合作拍攝了《盜馬賊》《闊克帕爾》等影片,還與俄羅斯、德國、波蘭、中國、法國五國聯合拍攝了《小家伙》,獲得不俗的票房和口碑。
哈本土電影在政府鼓勵下積極參加國際電影展映,25部作品先后在全球55個國際電影節亮相,獲得28個國際獎項。其中,《文明史》獲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托米里斯》在法國電影節獲大獎,《18千赫》在第36屆華沙國際電影節、第30屆德國科特布斯電影節獲大獎,《女孩與海》獲戛納電影節“絲綢之路”獎……
2020年11月,紀錄片《明日之海》被奈飛歐洲頻道選中,成為首部出現在國際流媒體平臺上的哈薩克斯坦影片,該片講述了咸海岸邊居民的生活,揭示了咸海快速消失對生態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