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8日,國家文物局舉辦“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發布會,會上發布了2022年上半年重要考古成果。湖北鄖陽學堂梁子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一具保存較為完好的古人類頭骨化石,命名為“鄖縣人3號頭骨”。這是迄今歐亞內陸發現的同時代最為完整的直立人頭骨化石。
學堂梁子遺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是一處舊石器時代早期的大型曠野遺址。1989年與1990年,該遺址先后出土兩具古人類頭骨化石,年代距今80萬年至110萬年左右,屬于直立人,被學術界命名為“鄖縣人1號頭骨”“鄖縣人2號頭骨”。然而,這兩具頭骨化石在出土時均嚴重變形。因此,形態完好的“鄖縣人3號頭骨”意義重大,將推動開展新一輪對學堂梁子遺址的研究。目前新出土的頭骨化石距今近100萬年,是探討直立人演化及其在中國乃至東亞地區起源與發展的重要證據,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

當地時間9月26日晚7時14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航天器成功撞上距離地球約1140萬公里處的小行星“迪莫弗斯”。報道稱,這是人類第一個小行星防御試驗項目,此次撞擊目的在于嘗試改變小行星的運行軌道,驗證通過動能撞擊的方式偏轉近地小行星的可行性。
此次任務被命名為“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任務的目標是“迪莫弗斯”和“迪迪莫斯”這兩顆小行星。其中,“迪莫弗斯”直徑約160 米,大小與埃及金字塔大致相當,它繞著直徑780米的小行星“迪迪莫斯”運行。撞擊用的航天器在2021年11月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發射升空,它由傳感器、天線、離子推進器和兩塊8.5米長的太陽能電池板組成,重約600公斤。雖然小行星“迪莫弗斯”很小,但與它約50億公斤的重量相比,撞擊用的航天器更像是“以卵擊石”。

9月27日,英國王室的官方推特賬號上傳已故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年輕時的肖像照,宣布哀悼期結束。據路透社當日報道,英國白金漢宮、皇家造幣廠、英格蘭銀行、皇家郵政集團宣布,印有查爾斯三世頭像的硬幣、紙幣和郵票將逐步在市面上流通。
英格蘭銀行發表聲明稱,查爾斯三世的頭像將出現在5英鎊、10英鎊、20英鎊和50英鎊的紙幣上,除了替換伊麗莎白二世的頭像外,這些紙幣不會有其他變化。新版紙幣樣式將于2022年年底前公布,預計將在2024年年中開始流通,但印有伊麗莎白二世頭像的貨幣不會在一夜之間消失。該銀行稱,為響應英國王室關于“盡量減少君主更迭對環境和財務的影響”的號召,只有當貨幣“磨損或損壞”時,才會停止使用印有伊麗莎白二世頭像的紙幣。

近日,韓國濟州島首次試飛了一款可載人飛行器,這款飛行器以電力驅動,時速最高可達每小時80公里,最多可運輸100公斤的貨物,在水上也可以起降,目前只能容納一個成年人。濟州島計劃在2025年實現空中出租車的商業化。
目前,由三家公司組成的財團已經與濟州島簽署諒解備忘錄,旨在三年后為城市地區提供靈活高效的商業化空中出租車服務。據報道,濟州島航空港與機場設施的建設水平與交通基礎設施,使得其成為空中出租車發展的“理想試驗場地”。此外,濟州機場和韓國航空公司擁有導航設施,使該項目的快速商業化成為可能。根據計劃,該財團將建立并運營一個移動平臺,同時開發通信系統,配合可供垂直起降的平臺協同運行。
事實上,關于飛行出租車的構想早就在醞釀,包括中美德法意在內的許多國家已經在空中出租車的研發上做出了嘗試,部分國家甚至計劃在2024~2025年間實現空中服務的商業化。

近日,據《冰凍圈》雜志報道,科研人員在南極洲雪的采樣中首次發現了微塑料。據報道,科研人員從南極洲最大的冰架,即羅斯冰架沿線的不同地點采集了19個雪樣本,其中六個樣本來自研究站附近,剩下13個來自“少有人類足跡的偏遠之處”。經檢驗,每個樣本中都存在微塑料。
這一發現意味著塑料污染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或在加速。科學家曾在南極洲的深海沉積物、海洋和地表水中發現過微塑料,但在雪樣中發現微塑料尚屬首次。研究人員猜測,南極洲雪中的微塑料有兩種來源:一是氣流將數千公里之外的顆粒物送到了南極洲;二是人類在南極洲留下足跡時帶來了微塑料。
據了解,直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顆粒被泛稱為“微塑料”。在南極洲發現的微塑料大多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常見于飲料瓶和衣物。如今,上至珠穆朗瑪峰,下至深海,都可以發現微塑料的存在。這些細小顆粒能夠通過食物、飲品和空氣進入體內,已有研究檢測到人體血液和肺部都存在。

近日,著名科學期刊《細胞報告》發布一份研究報告稱,長相極其相似但無血緣關系的人,往往擁有相同的基因,且在行為習慣上也很相似。
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一個研究團隊研究了32對長相相似的人,使用三種不同的面部識別方法,發現其中的16對非常相似。他們對這些長相相似者進行了生物特征和生活方式問卷調查,并采集其唾液及提取其DNA進行生物信息學分析。研究發現,即便他們沒有任何血緣關系,他們在DNA、身高、體重乃至行為方式上都有著極高的相似度。
研究的高級作者、西班牙巴塞羅那何塞普·卡雷拉斯白血病研究所的埃斯特勒表示:“這一研究對法醫學利用DNA重建罪犯的面部有重要意義;在基因診斷中,患者的面部照片將為醫生判斷其基因組提供線索。”同時,埃斯特勒表示,這意味著面部特征可能被用來診斷可能導致糖尿病或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基因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