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要直面生活,生活不僅給予了藝術家創作的源泉和靈感,也呼喚藝術家的責任和擔當。直面生活,就是要用藝術的形式發現和揭示當代生活的本質,表現出當代生活中所蘊含的具有時代特色的真、善、美。
本期報道的名家是張松和云平。張松先生把優秀的傳統筆墨與新時代的藝術表現語言進行高度嫁接,畫出了江南山水的力感和動勢,畫出了江南山水的神骨氣質和巨大能量,畫出了江南山水的火熱現實和燦爛前景。云平先生的書法在碑帖融合創作探索方面引人矚目,他在碑帖融合的創作尋繹中,實現渾樸拙厚而澹宕簡括的審美旨趣,他的書法既古雅又清雋,在簡約中包含著深厚和磅礴的生機,開辟了碑帖融合的新路。
本期《翰墨遺韻》欄目繼續報道了由著名書畫篆刻家韓天衡先生撰文介紹的“百川入海——二十世紀海上代表性書家作品大展”的作品。20世紀的海上書法,從碑學、帖學,到碑帖融合,從文人字、書家字,到畫家字,異彩紛呈,蔚為大觀,代表了20世紀中國書法的最高成就和全貌。
本期《翰墨遺韻》欄目報道了王堅先生撰寫的《高劍父晚年提倡“新文人畫”及其寫意畫法》及高劍父代表性的文人畫作品。高劍父是現代美術史上提出中西繪畫“折衷派”的代表人物,但他晚年又提出了“新文人畫”的主張并身體力行,創作了大量堪稱杰作的文人寫意畫。王堅先生對高氏這一看似前后“矛盾”的主張做了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