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
課后服務是由于家長工作時間與孩子學習時間錯位而產生的,表面來看,是幫助家長解決下班后按時接送學生困難的途徑;深層來看,是國家為了減輕學生學業負擔、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是教育回歸自然、回歸人性的一次大嘗試。從教育部推廣各地典型課后服務案例來看,現階段存在課后服務程序不規范、學生參與不積極、服務質量不高、家長滿意度低等現象,因此現階段課后服務只能說解決了家長的難題,未能實質解決學生的需求,只能稱作“托管”,服務不規范,長期下去,課后服務就難免會走向以照看學生為主的低效、低質服務。怎么真正提高其服務質量,讓學生有技能、家長能贊同、社會能認可呢?
一、貫徹教育方針,服務方向明確
我國的義務教育法是國家的教育大法,中小學必須以此為準繩,規定中小學教育必須以教育方針為指南,以素質教育為方向,以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為內容。學校要擔負主體責任,特別是校長,必須是教育方針的執行者,必須讓學生全面發展,必須有前瞻性,必須改變以智育,特別是以成績論學生、評教師的應試教育模式,做到不增加學生作業負擔。能否貫徹教育方針,決定著課后服務是不是能做好。如果學校沒有執行好教育方針,課后服務就成了無根之樹、無花之果。
中小學教育必須以五育并舉、德育為首,因為中小學時期是學生意志、人格、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一個人在這個階段出現問題,會直接影響其一生。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教師是教育的基石,韓愈曾說過:“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薄暗馈奔戳⒌聵淙耍扔?,后“授業”,即教給知識。十八大報告中也指出,教育其實是服務行業,是特殊的服務,是專為人民服務的,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的。課后服務定義為服務,那么服務必須有行規,才能保證質量。第一,申請報名,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服務者自愿申請報名,表明服務者對此項工作的積極性很高,樂于此項服務,只有服務者樂于參與,樂于工作,精神飽滿,樂此不疲,才能搞好這項工作,這是前提。第二,審核比對,對所有報名者進行一一辨別,對服務者的資質、素養、水平,特別是服務者的思想素質,學校必須嚴格把關、嚴格挑選,優先挑選在職教師中的縣級及以上名班主任、名教師、骨干教師,也可以在退休教師中挑選縣級及以上的名班主任、名教師、骨干教師、名校長,再挑選校級名教師和敬業愛崗的報名者,也可以挑選各行各業勞動模范、名匠,對各行各業名模、名匠必須進行實地考察,通過能力面試,方可聘用,最后按照選拔人數,制訂相應服務項目,寧缺毋濫,逐步實施。第三,必須做好服務者的培訓工作和督查工作,服務者是學生的輔導者、引路人,他們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顰、一點一滴都影響著學生,課后服務也應以德育為首,培訓服務者必須學習相關政策,改變服務者固有觀念,提高服務者的思想意識,讓服務者走在時代的前列,讓服務者認清肩負的使命和責任,服務者必須是愛國、愛民、愛黨的合格公民,必須有為祖國服務、為人民服務的意識,立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學校應該成立督查組,督查服務者的服務內容,對服務質量進行考核,年終進行評優選先,促進服務內容高水平、高質量地進行。
二、培訓學生家長,形成服務合力
《三字經》中有句名言,“子不教,父之過?!边@強調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的啟蒙者、奠基石。一個人的發展,源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比學校更重要。從國家叫停課外培訓機構情況來看,就是希望學生都能接受公平教育,利于國家對真正人才的鑒別、選拔,利于有真才實學、行為規范、自立自強的人才自然顯現出來,利于職業教育的發展、壯大,利于國家產業的轉型、升級。但家長想要孩子接受高水平教育的需求并未消失,家長千方百計地揠苗助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從彎道超越。如果我們的課后服務只是順從家長的意愿,就有可能被家長的意愿所左右,從而講授新課或變為補習班。因此在開展課后服務前,首先就要對家長進行培訓,讓他們對相關政策進行學習,指出家長們的“短視”行為,矯正家長意識,樹立正確的育兒觀。那么,怎么才能提高家長的意識呢?
首先,學校要做好政策解讀宣傳,通過班級群,不間斷地給家長印發黨的教育方針,以“雙減”目的明確不得利用課后服務時間開展集體教學或補課,堅決杜絕以課后服務為由變相加重學生課業負擔,轉變家長觀念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每周不間斷地進行,方才有效果。
其次,開好家長現身說法培訓會,通過家長培訓會,讓各行各業的成功家長人士現身說法,也可以邀請本地的能工巧匠講一講自己學生時期的經歷,主要講愛好的優點,突出興趣的重要性,讓家長明白各行各業都出人才的道理。再次,班主任做好量體裁衣工作,這項工作同樣不能急于求成。班主任最了解學生,深得學生信任,了解家庭情況,如果班主任根據學生情況,整理學生相應材料,分析相關數據,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引導家長對孩子的預期,指導家長做好孩子規劃,就能讓家長與孩子之間達成共識,形成合力。
最后,制訂課后服務單。課后服務項目單必須在征求學生需求的基礎上,按照教育方針,制定符合教育方針的各項服務項目。在課后服務征求意見單制好之后,先讓學生挑選項目,孩子帶回家后,家長只填是否同意參與,絕不能讓家長挑選或補充一些違反教育方針的需求項目。
只有先處理好學校、輔導者、家長三者的關系,切實貫徹教育方針,明確教育方向,課后服務才能有的放矢、收放自如,才能真正為學生服務,才能算是有質量地服務孩子。
三、關注學生發展,培養興趣愛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后服務的對象是學生,中小學生正是興趣培養的關鍵時期,中小學生是青少年的主體,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健康第一,習慣第一,任何事業都要靠健康的體魄、健康的心理,習慣成自然,天然去雕飾,習慣是孩子們一生的法寶。近年來,部分校外培訓機構和私立學校主要以提高學生文化課成績為手段,以收取高昂費用為目的,加重了學生的負擔,改變了教育的公益性,抹殺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傷害。為此,學校在開設項目時,必須以學生健康為出發點,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填寫喜歡項目。學校再根據閱覽室、圖書角、實驗室、美術室、舞蹈室、計算機室等基礎設施和聯系校外博物館、科技館、美術館、少年宮,充分盤活學校功能室用途,拓展校外實踐活動場所,然后按照學生需求人數和設施情況制訂相應的服務,切實服務于學生全面發展,提升課后服務的廣度和深度。
四、落實“雙減”目標,開展多種模式
學校在開展課后服務時,服務內容如果局限于校內,那會讓學生感到單調、乏味,如果延伸到校外,就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增加動手的機會,擴大觀察的范圍,提升實踐能力,全面提高服務質量。為此,課后服務以兩個時段分類別進行,實行多種服務模式。
一是文化知識類,時間為60分鐘,集中在校內進行。教務處提前制訂各級各學科學生作業布置方案,要求各科作業當堂完成,每天只能有一科延時作業輔導,作業量保證各類學生能在30~40分鐘內完成。因此,必選項目為分層作業輔導,根據學生學習水平,作業必須分層布置,堅決落實“五項管理”中和學生作業不出校門的“減負”要求,讓學生先完成作業,對學業有困難的學生分組輔導,堅決制止學業有困難的學生將作業帶回家,以防止家長不能輔導,作業不能及時完成,導致學生養成懶散的習慣,不利于學生行為習慣的健康發展。自選項目時間為拓展閱讀類,學有余力的學生,在完成作業后,大量閱讀自己所愛好的書籍,不僅能拓寬學生視野,還能校正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磨蹭的壞習慣。
二是興趣類活動,時間為60分鐘,即根據學生興趣特長,在課外活動開展的基礎上,利用延時服務時間,集中開展體育類、美術類、音樂類藝術活動,勞動實踐活動,科技創新活動,心理健康輔導,語言類活動等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開展興趣類活動,一定本著自愿原則,促進學生發展為宗旨,以培養學生有個性地成長為目的。
三是校外綜合實踐類活動,時間為寒暑假,根據本地產業優勢情況,開展符合本地就業,聯合本地職業學校,開展勞動與技術培訓教育。根據本地物質遺產資源,學習簡單的考古知識,開展古跡研究,探索歷史文化;繪制建筑群圖,研究其價值,參觀手工作坊,親手制作等活動。根據本地非物質遺產資源,開展傳統口頭文學;參與主持傳統禮儀活動等眾多社會實踐活動。
總之,心中藏著萬般愛,何曾怕過一陣風?課后服務是一項嶄新的事業,只要孩子們發展了,我們就開心了,只要社會認可了,我們就值得了。課后服務是教育服務社會的一次大嘗試,只能在摸索中前行,在前行中思索,在思索中改進,在改進中完善。道路是曲折的,服務是燦爛的,只要我們以教育方針為指南,以學生需求為對象,以“雙減”目標為內容,以服務意識為基礎,以提高學生興趣為主體,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目標,一定會給社會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