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野
事業單位采用傳統管理模式,會計風險管理意識不足、方法滯后,資金使用及監督過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財政資金投入壓力,影響公共事業良好發展。對此有必要增強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防范意識,選取先進、可靠的風險防控措施,將各類會計風險遏制于搖籃中,才能助力事業單位良好發展。本文就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防范及其控制展開分析。
內部經濟環境不斷變更,行政事業單位面臨風險也逐步增多,選取科學、合理的方法積極加強會計風險防范工作成了重中之重。做好會計風險防范工作有助于實現資金合理化,促進行政事業單位良好發展。行政事業單位業務逐步擴展,各環節工作要求較高,會計風險逐步增多,為避免產生不必要的損失,可充分結合實際狀況,應用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策略,力爭降低單位會計風險,促使各項活動有效開展。
一、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防范價值
行政事業單位自身職責不斷強化,工作內容逐步增多,導致內部會計風險因素增加,影響其未來良好發展。選取合理的管控方法,防范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風險,有助于事業單位內部各項活動有序實施,保證資金應用的要求更具規范化,提高資金利用率,為行政事業單位獲取可持續發展做以支撐。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防范措施的選取十分關鍵,其核心價值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方面,避免違規行為產生,實現陽光財政。行政事業單位以我國法律政策為導向履行自身職責,其發生經濟活動的同時易產生會計風險,加強會計風險把控,實現會計核算和監督,顯著提升財政資金利用率,各部門間相互監督和約束,可避免各類違規操作。另一方面,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均屬于國有資產,其實際源于上級劃撥、政府采購等方式,注重會計風險把控,對資產進行規范、嚴格管理,動態化做好盤點和清查工作,以便于掌握行政事業內部資產實際狀況,保證各類資產應用年限,促使流動資產安全,盤活存量資產,避免國有資產流失。
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分析
(一)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表現
行政事業單位開展各項活動過程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仍存在部分會計風險,其最為凸顯的特征是突發性、長期性,貫穿于整個會計活動中,影響行政事業良好發展。據財政部門相關信息,2021年我國事業單位主要效益指標保持增長,1-12月其實際總收入為755543.6億元,利潤總額45164.8億元,同比增長30.1%,兩年平均增長12.1%,事業單位12月末資產負債率63.7%,上升0.3%。行政事業單位開展內部各項活動時,存在多個會計風險,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收入風險。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實際收入并未嚴格依照相關規范和要求實施,進一步增加收費缺乏統一化風險;部分單位對收入并未實現專項、統一化監管,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協調、溝通缺位,增加各類不良行為產生風險;抑或部分單位并未堅持遵循收支兩條線的國家規范和原則,部分收入并未及時入賬,存在挪用、截留等現象。
2.支出風險。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預算正式編制過程中,主要以零基預算法為核心,始終結合事業單位自身實際狀況,綜合性對不同支出進行分析,精準分析其額度是否充足和合理。正式分析編制費用預算時,要求財政支出預算指標確定中,經濟項目使用資金應遵循??顚S玫幕驹瓌t,嚴禁產生無序化挪用、擠占等現象。經濟環境處于動態化變更,通貨膨脹日漸加劇,各項預算經費無法滿足實際活動開展需求,項目費用挪用、擠占等現象時有發生,行政事業單位全年度無法實現收支均衡,長此以往陷入惡性循環,會計部門承擔較高的支出風險。
3.債務風險。行政事業單位正式開展活動時,需大量資金給予支持,資金缺乏狀況下選擇向銀行等機構舉債進行融資,獲取相應的資金緩解實際支出壓力,顯著提升整個年度資金負債率,整個資金鏈處于惡性循環。為進一步控制企業債務風險,涉及企業債務需及時簽訂合同,可委托律師或法律顧問對合同進行精細化審核;不定期開展風險監控,存在風險漏洞應第一時間處理。
4.管理風險。事業單位內部管理體系、制度建設未立足實際狀況,監督管理存在漏洞等,難以滿足時代發展潮流,影響財務信息及時性、可靠性,致使最終決策缺乏正確性。
(二)影響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防范能力薄弱的因素
多重因素作用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防范能力有待提升,無法樹立良好的單位形象,影響其相關因素主要涵蓋以下幾方面:
1.內部控制制度滯后。完善、高效的內控制度為行政事業單位各項活動實施提供導向,更是提高資金利用率的關鍵。由于行政事業單位開展會計風險管理時,處于多個環節中創新性不足,對內控制度建設缺乏正確認識,并未結合實際狀況出臺相應的內控制度,無法為后續相關工作開展提供導向,影響行政事業單位職能的發揮。
2.會計預算缺乏規范化。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管理過程中,并未結合實際做好預算管理,各部門預算和行政機構預算存在較大的偏差,導致初期預算編制與后續執行無法實現統一,并未深究其偏差的成因,預算支出各項活動監管力度不足,整個預算項目難以有效實施。
3.會計控制監督不到位。會計風險管理和控制作為行政事業單位重要工作內容,對其進行動態化監督和控制十分關鍵,由于對控制監督工作價值并未具有正確的認識,無法實現動態化監控,導致其處于邊緣化,干擾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監管成效。
4.會計信息質量有待提升。會計信息主要是選取先進、合理的會計核算方法,通過高效化方法記錄開展工作,客觀、全面呈現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活動,以及現下和未來資金實際應用狀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會計信息質量有待提升,信息完整性、可靠性無法保證,面臨更多的會計風險。
三、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防范及控制措施
(一)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環境
內部控制環境與行政事業單位實際管理水平息息相關,其主要包含管理理念、企業文化等,構建合理、高效的環境,應系統性分析內部控制、落實等,構建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作為提高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防范水平的核心前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樹立會計風險理念,增強內部控制意識。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滯后,影響其運行效率及質量,為積極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有效建立和執行,需從思想層面給予支持,消除內部控制制度建立缺乏完善性的困境,助力其獲取良好的發展成效。應結合現下實際狀況,樹立正確的會計風險管理理念,增強內控意識,作為行政事業單位構建內控制度的重要內容,為最大限度發揮內控制度的優勢,應持續性強化內控制度文化建設,加大宣傳和學習工作力度,顯著提升內部職工對會計風險防范和內控制度的正確認識。
2.建立完善的單位內部控制體系。行政事業單位開展各項活動時,內部包含多方面會計風險,為積極避免和降低此類風險,需建立完善的內控體系。首先,明晰政府與行政事業單位間的關系,確定核心管理者,將我國法律、政策等為核心依據和參考,嚴格依法治理、管理行政事業單位,促使其處于良好發展狀態。其次,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機構和人員角色應及時變更,做好其定位變更,會計工作人員不僅承擔記賬、算賬工作,還需全方位入駐整個會計數據資源管理中,與各部門做好協調和溝通,最大限度提升資金使用率,凸顯會計對單位內各項活動支持和保障作用。為積極控制企業管理風險,應把控以下幾方面措施:首先,明確受托責任、完善公司治理,從公司組織結構上控制企業經營風險,進而明晰各利益相關的權利和義務,促使其充分發揮各自的功能。其次,建立有效內部控制,為實現經營效率和效果,財務報告可信性及相關法律的遵循等組織目標提供合理保證。
(二)全面評估事業單位會計風險及強化預警
行政事業單位結合內部活動的開展,定期建立會計風險評估機制,為后續風險估測提供指導。行政事業單位正式評估各類風險時,需結合自身實際需求,選取合理、科學的評估方法,以報告形式呈現將其反饋至相關領導部門,為后續會計風險防范和控制提供支持。積極建立完善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預警系統運行保障機制,需從以下幾方面為著力點:第一,建立財務預警的電算化體系。隨著當下互聯網系統逐步普及,計算機可自行處理大量數據,并將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為財務預警管理提供警示作用,一經超出實際警戒值,系統便會自動向主管人員發出相應的警報,促使企業經營者可在第一時間掌握企業運營的問題,避免各方面不必要的風險。第二,明確財務預警分析工作流程。財務預警分析流程較多,需充分結合自身實際考量的關鍵點,明晰信息收集核心目標,依托多路徑收集相關資料,對其進行整合和分析,探索資料內隱藏的經濟發展趨勢、危機和契機,以此為核心結果判定企業實際危險程度,有針對性分析其形成因素。需及時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將其風險征兆予以消除,將該措施積累為經驗進行匯總。
(三)以會計預算為核心防控會計風險
會計預算缺乏規范化作為會計風險產生的核心因素,應對其加以重視,需積極重視會計預算執行成效,將其作為核心抓手,持續性選取可行性較高的策略和方法,保證會計預算更具合理性、規范化,為后續各環節工作高質量落實提供支撐。為進一步應對企業收入風險,需積極樹立正確的風險意識,構建專項的風險管理部門,設崗設權、明確權責,布設全方位的風險辨識指標和風險防控措施,對企業面臨的風險進行合理監測和預警,針對已經發生的風險及時做好評估,降低收入風險帶來的干擾。會計預算作為會計風險管理初期環節,應構建完善的預算編制流程,實現內部制度規范化。行政事業單位發展過程中需持續性提高自身資金預算管理水平,只有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做好資金預算管理工作,方可消除各類財務風險,增強資金應用率,實現行政事業單位良好的發展目標。會計預算正式編制過程中,為保證其質量達標,始終以嚴謹的工作態度為核心,實現行政事業單位項目精細化管控,按照初期設定目標做好業務預算監管,促使各項預算成本支出實現可追溯性。
(四)保證事業單位信息傳遞與溝通暢通
高質量的內部信息傳輸和共享,作為行政事業單位提高自身會計風險防控水平的前提,應結合實際狀況,全面、精準收集各類信息,為后續會計風險管理提供參考。一方面,靈活性應用現代技術,構建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內部信息共享。行政事業單位職工應掌握單位現下戰略目標、規劃和會計風險,積極建立較佳的溝通和交流機制,保證內部信息傳輸暢通,為會計風險防控提供信息支撐。另一方面,隨著事業單位融資逐步實現多元化,市場信息對會計風險防范至關重要,需結合實際狀況建立健全信息收集、處理和分析機制,為會計風險防范奠定基礎,促使各項工作高效化落地。
(五)加強事業單位會計內部審計監督
會計控制監督不到位,不同程度影響事業單位各項活動的實施,無法獲取較佳的工作成效。為積極解決該困境,應重視內部審計監督,提高其角色和定位,優化內部監督計劃和方案,提高其監督成效。行政事業單位為防范會計風險,需進一步強化內部審計監督,促使各項資金應用合理,為顯著提升會計審計監督成效,應積極建立完善的會計審計監督機制體系,促使其監督工作高效化落實。一方面,設置獨立的會計審計監督小組,選取高素養的審計監督人員,明確監督小組人員工作職責,明確其自身權責,促使其公正行使權利,為會計審核監督樹立威信,為其提供較佳的服務,助力行政事業單位良好發展。另一方面,完善會計審計監督機制體制。綜合性分析行政事業單位實際發展狀況,構建規范化會計審計監督體系,立足戰略層面高度建立和完善審計監督作用機制。同時,會計審計監督機制體系完善,應明晰相關人員自身權限及職責,選取人員相互約束方式增強制度約束力。
結 語
會計風險防范和控制作為事業單位會計管理核心內容之一,需對其加以重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面臨多個風險,不利于其未來發展。為從本質層面改善上述現狀,應深層次掌握會計風險及其形成原因,選取合理的控制方法和策略,顯著提升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管理水平,防范內部風險、提高工作效率,促進事業單位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