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招紅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教育體系正在發生潛移默化的改變,其中幼兒園階段的教育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在新頒布的幼兒教育文件中明確關于科學活動的內容指出,科學活動需要貼近幼兒生活,以實際生活為基礎來培養幼兒學習科學知識的意識,以此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诖?,本文分析幼兒園科學活動生活化存在的兩個問題,即過于形式化和偏離實際生活,并就具體實施策略展開分析,以期為該領域的后續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教育;科學活動;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1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20-0051-03
Wonderful because of "life"
——On the life-oriente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kindergarten scientific activities
YANG Zhaohong? (Qingyang Center Kindergarten, Qingyang Street, Jinjiang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our country's education system is undergoing subtle changes, among which kindergarten education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In the newly promulgate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document, the content of scientific activities clearly pointed out that scientific activities need to be close to children's life, and to cultivate children's awarenes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based on actual life, so as to improve children's learning ability.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wo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living of kindergarten scientific activities, namely over-formality and deviation from real life, and analyzes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ubsequent research in this field.
【Keywords】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Scientific activities; Life-oriented
現階段,在我國教育改革之下,幼兒綜合素質教育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科學活動教育應運而生,成為幼兒園的新晉課程,對于培養幼兒科學學習興趣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以生活實踐中的經驗為指導,在此基礎上展開科學教育活動。通過生活經驗向幼兒展示科學知識,引導幼兒養成探究生活、了解生活、應用生活的能力,這對幼兒的身心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1.幼兒園科學活動生活化過程中的問題
(1)幼兒園開展的各種生活化性質的科學活動流于形式的現象嚴重
我國幼兒教育階段的各幼兒教師一定要意識到幼兒園時期的兒童正處于身心發展的初級階段,這個時期的兒童對于新事物的學習和接受能力都十分強,但是這個時期的兒童畢竟年齡過小,在進行各種學習時無法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而在幼兒園舉辦一些科學活動有助于抓住兒童的注意力,使兒童們能夠學到更多的科普知識。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科學活動的開展一定要具有生活化的特點,如此以來,兒童才會通過認知更好地理解這些知識。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幼兒教師只是將科學活動通過固定的形式來完成,并未洞察到生活化的內涵和幼兒的客觀需要。因此,導致幼兒以現有的理解能力水平無法認識到科學活動的內涵,致使科學活動的開展無法起到實際的教育意義,也不利于幼兒的成長。
(2)脫離實際教學軌道,開展生活化的科學活動卻嚴重偏離實際生活
我國的各個幼兒園大力開展科學活動的目的,就是培養兒童在幼年時期就形成良好的科學思維能力,并能夠在科學思維的指導下積極地探索未知的事物,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夠靈活地運用科學性思維發現身邊的科學現象,體驗科學與實際生活的關聯性,對科學報以飽滿的興趣和熱情,從而利用科學知識更好地認識世界。但就目前的各個幼兒園開展生活化科學活動的具體情況而言,有相當多的幼兒教師在實際開展生活化的科學活動過程中,并沒有立足于生活實際來設計相關的科學活動,這就導致最后實際開展的科學活動嚴重偏離生活的軌道,與最初開展科學活動的教學目的截然相反。幼兒園時期的兒童無法充分理解這些科學活動中所蘊含的科學知識,一知半解的狀態使幼兒們無法對科學知識產生強烈的興趣,更無法形成良好的科學思維能力。
2.有效開展生活化幼兒園科學活動的具體實施策略
(1)各個幼兒園要保障科學活動開展的環境,促進幼兒對科學知識產生興趣
所謂的環境保障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第一,在保障科學活動開展的物質環境方面,我國各個幼兒園的幼兒教師一定要堅持以兒童們為中心和主體來開展關于科學知識的教學實踐活動。幼兒是幼兒園開展各項教學活動的主體,幼兒園的幼兒教師一定要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在設計各種科學活動時緊密地聯系生活實際,并利用當下創新型的“引導式”教學方法來提高幼兒對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而開展生活化的幼兒園科學活動,顧名思義,一定是以生活實際為基礎而進行的幼兒園實踐活動,我國各個幼兒園的幼兒教師可以從兒童們的日常生活入手,逐漸引導兒童的思維向科學知識的方向靠近。例如,每一個兒童都會有自己最喜愛的玩具,幼兒園的幼兒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來對兒童們進行相關科學活動的教育,使兒童們從自己喜愛的物品中提高對于科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各個幼兒園的幼兒教師可以讓幼兒選擇自己最喜愛的一種玩具帶到班級中來,將所有玩具都打亂放置在一起,引導每一個幼兒說出自己喜歡這個玩具的原因,并根據每個幼兒不同的喜愛原因將這些玩具進行分類。在此過程中,幼兒園的幼兒教師就可以根據玩具適時地向兒童們發出有關于科學知識的提問,激發兒童們開動腦力,形成科學性的思維,比如:為什么不倒翁從來不會倒下?為什么玩偶會發聲?為什么彈力球能彈到屋頂?如此一來,幼兒們就會在玩玩具和游戲的過程中學到相關的科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習科學知識的積極性。并且各個幼兒園教師還要考慮好幼兒可能會問到的問題,并根據這些可能性提前進行預測,在向兒童們解答完所有問題之后,兒童們順著這個解題思路自然而然地就了解到了其中蘊含的科學知識,各個幼兒園通過這種方式為幼兒創造出相應的學習環境,這樣就加深了兒童們對生活化科學活動的參與程度,大大提高了兒童們對科學知識的興趣。第二,幼兒園教師還應該為幼兒營造出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保障兒童們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在幼兒園實際開展的科學知識教育活動中,各個幼兒園教師采取的教育方式和教學態度會對兒童們的心理狀態產生較大的影響。輕松和諧的心理環境能夠放松幼兒們的精神,使其更加信任各個幼兒園的幼兒教師,對周圍的學習環境產生非常踏實的安全感,從而提高對新事物的學習興趣。幼兒園時期的兒童們思維都比較活躍,腦子里經常會有一些奇妙的想法,并且經常會提出很多奇怪的問題,教師要耐心解答,認真對待幼兒的提問,以防幼兒因害怕、膽怯,而放棄對科學知識的探索和學習。
(2)關注幼兒一日生活,使課程來源于生活,貼近幼兒生活
在內容方面,各個幼兒園的幼兒教師需要對幼兒身邊出現的事物進行關注和了解。生活是充滿科學的,通過細心觀察可以發現,生活中的每一處都有科學的影子。幼兒教師們需要從幼兒身邊的事物入手,著眼于幼兒最為熟悉的現象來開展科學活動,使科學活動能夠貼近兒童們的生活,以幼兒熟悉的事物開展教學的方式,能夠大大提升幼兒的參與程度,減少幼兒不感興趣情況的出現。例如,在探究有關空氣的科學活動中,空氣是幼兒最常接觸的氣體之一,因此教師可以圍繞空氣主題,開展相應的活動來引導幼兒展開思考。比如帶領幼兒在室外開展“塑料袋灌風”的游戲,幼兒在此過程中就可以發現,當他們跑起來時,塑料袋就會鼓起來,停下來塑料袋就會慢慢變扁,此時幼兒就會產生疑問,并詢問教師具體的原因。教師在此時就可以引導幼兒,告知他們塑料袋里是空氣,無色無味,每時每刻都在我們周圍。
(3)設置生活化情景,引導幼兒探索發現
除環境和內容以外,教師要注意,科學活動的開展需要創建相應的生活情境,讓幼兒在真情實感的生活情境中來完成學習。例如,教師可以開展以姜和蒜為主題的科學活動,目的是在此過程中引導幼兒了解二者的區別和聯系。教師可以從活動開始就吸引住幼兒的注意力,提著菜籃子匆匆走入班級,然后告訴幼兒,食堂阿姨和叔叔們在準備食材的時候缺兩種調味料,請大家幫忙進行挑選。在這樣的事情上,幼兒會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該活動中來。在此活動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幼兒認識這兩種食材,通過感官來了解兩種食材的不同之處,幫助幼兒積累生活經驗。在這樣的情境中,能夠更好地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提升其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4)提供生活化的材料,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最新頒布的幼兒園教學活動相關文件中,對科學活動做出相應指示,明確科學活動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材料能夠為幼兒提供探索科學知識的途徑,創造有利的條件。因此,教師在開展科學活動時,需要對當地的特色材料或對廢棄材料進行加工,再加以利用,在材料的幫助下提升幼兒的學習興趣,促使其在活動過程中充分積累科學經驗。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材料,采用讓幼兒熟悉的方式來展示科學活動內容,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使其更加投入地完成相關學習。例如,教師在開展“浮力”相關的科學活動時,需要準備大量不同材質、不同浮力,且幼兒熟悉的材料,包括硬幣、鑰匙、橡皮、海綿、彈珠等。由于此前沒有想到此類材料可以在課堂中見到,所以幼兒會表現出較高的興趣,在課程開始之前就萌發起好奇心。接下來,教師就可以順著幼兒的思路,展示不同物體在水中的情況,并讓幼兒仔細觀察,說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以此來增強幼兒對浮力的了解。除此之外,教師在開展有關空隙的科學活動時,可以準備尺寸不同的物體,或者是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如芝麻、綠豆、黃豆、大米、花生等。在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可以讓幼兒對每一種事物進行觀察,隨后將兩種物體合并在一起,引導幼兒使用這些事物來填滿物體間的空隙,通過這樣的活動來提升幼兒對空間這一概念的理解能力,并學會如何利用好每一寸空間。教師在為幼兒提供材料時需要注意:首先,材料應是生活中常見的,且數量充足,能夠讓幼兒進行自主選擇。其次,教師還要準備好其他安全性工具,例如皮筋、溫度計、尺子、安全防護剪刀等,并做好監護工作,幫助幼兒在安全的情況下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
(5)選擇生活化課程,讓幼兒更好地將科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在課程方面,主要可以從兩個方向來促進科學課程的生活化。第一,課程角色方面。在傳統的幼兒園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各個幼兒園的幼兒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兒童們只能盲目被動地跟隨幼兒教師的教學過程來學習知識,很多時候兒童們對于在課堂上自己學到了什么知識和內容并不清晰。因此,各個幼兒園的幼兒教師在開展實際的生活化科學課程時,必須做好角色的轉變,從原本幼兒園教學課堂中的主宰者變為引導者,將自己與幼兒的位置進行調轉,站在幼兒的思考角度和對科學知識的理解程度來設計教學內容。各個幼兒園的幼兒教師一定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為幼兒創造適合學習的環境,并及時給予相應的幫助,表揚幼兒的每一次進步,激發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例如,各個幼兒園的幼兒教師可以從市場買幾個不同大小的南瓜和不同體積不同重量的棉花帶到課堂中來,在一開始就吸引住幼兒的目光,從而思考:老師帶來了棉花和南瓜,那么這節課的學習內容到底是什么呢?如此一來,就會大幅調動幼兒們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在課堂上拋出引導性的問題:哪個南瓜比較重?棉花和南瓜相比是更重還是更輕?幼兒就可以順著教師的問題向下思考,展開討論,教師要適時進行引導,幫助幼兒拓展思路。在討論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到講臺前親自觀察和觸摸南瓜與棉花,促使幼兒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解,并就所有幼兒的想法展開分析。在此過程中,幼兒會對南瓜和棉花的重量有不同的想法,教師首先要給予肯定,然后利用相應的工具如尺子、秤等,來完成對兩種事物的測量,從體積到重量,在科學方法的指導下得出最后的結論,并將其巧妙解釋傳達給幼兒,促使其對這兩種事物形成正確的理解。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都是以引導者的角色在幫助幼兒進行學習,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充分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提升他們對于科學知識的學習能力。第二,課程形式方面。在開展科學活動時,教師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活動形式,在其中穿插所學內容,使幼兒能夠在不知不覺間領略到科學知識。對于幼兒來說,游戲是最好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師可以從游戲入手,組織幼兒開展相應的游戲活動,分配好活動小組,帶領幼兒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學習。
綜上所述,本文從環境中的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內容、情境、材料和活動中的角色和形式幾個方面進行具體的分析,詳細說明促進科學活動生活化的措施,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對于促進幼兒教育科學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龔鵬.幼兒園生活化科學活動指導策略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