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喻
摘 要:近年來,未成年人尤其是高中階段的學生犯罪率逐年上升,究其原因是部分未成年人缺乏一定的德育培養,沒有養成良好的品德行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扭曲。并且,逐步加快的生活節奏及逐年上升的生活壓力,讓越來越多的家長逐漸忽視孩子的道德培養,只是一味地注重滿足孩子的物質生活,這將會導致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匱乏,以物質定高低的價值觀讓他們逐步淪陷在本不該屬于他們的生活中。為了有效引導當前高中階段學生三觀的正確養成,作為高中教師,我們需要和學生家長聯合起來,立足家庭展開學生品德培養,明確分工,讓家校共同努力促成高中學生的品格養成。鑒于此,本文將以此為重點展開論述,希望對廣大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學生;德育培養;家校合作
【中圖分類號】G633.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20-0168-03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ome-school co-education
GUO Jiayu? (The Fourth Middle School of Huining Coun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crime rate of minors, especially high school students,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reason is that these minors lack certain moral education, and they have not developed good moral behavior, which leads to their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Values are deformed. In addition, the gradually accelerated pace of life and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of life have caused more and more parents to gradually ignore the moral cultivation of their children and only focus on satisfying their children's material life, which will directly lead to the deprivation of the spiritual world of miners, the values that set the level by material make them gradually fall into a life that should not belong to them.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guide the correct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views of the current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high school teachers, we need to join forces with the parents of the students to develop the morality of the students based on the family, clarify the division of labor, and let the home and school work together to promote the character development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view of this,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is discussion, hoping to help teachers.
【Keywords】High school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Home-school cooperation
高中階段對于一個學生而言,可以說是他們短暫人生中所遇到的第一個轉折點,能否考出一個理想的成績,進入一所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大學,學習自己期待已久的專業,從而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是每個新時期的高中生所需要考慮也是一直在追求的;對于家長而言,當自己的孩子步入高中的門檻,從這時開始很多家長將孩子“奉若神明”,能夠在物質方面做出滿足的都會竭盡全力,能夠在思想方面進行滿足的都會不遺余力,仿佛孩子上個高中比自己當時的高考都緊張,其實他們這樣的行為可以稱為“毀譽參半”,部分行為都是徒勞無功,缺乏合適的方法;對于高中的教師而言,在傳統的教學理念加持下,部分教師還是以成績作為學生評判的主要參考條件,他們的工作僅僅是進行課本知識的講解以及考試工作的部署安排,對于學生的新思想道德培養缺乏一定的關注度,成績至上可以說是該部分教師信奉的教學理念;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逐步推進,教師這兩個字的責任似乎更加明確,除了日常的“教書”活動外,更要突出的是“育人”二字,兩者的有機結合才能讓教育的真正含義得以彰顯,才能讓教師這個職業熠熠生輝。
新時期的教育如何讓“學生”“家長”和“教師”三者間產生緊密的關系,如何在新時期發揮教育的真正作用似乎變成了身為新時期高中教師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除此之外,教育也需要充分發揮育人作用,讓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才是我們當下的真正作用。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筆者認為新時期的高中教育教學需要以學生的家庭為基礎,立足家庭開展學生的德育培養,并在此基礎上讓家長和學校的責任得以明確,分工得以細致,從而讓家長、學校、教師三者有機聯動推動當前階段高中生的德育養成,讓他們的學習成績得以鞏固和提升,讓教育的育人作用得以真正彰顯和發揚,讓家庭與學校聯手行動,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以下是筆者的淺識拙見。
1.當前階段家校合作現狀分析
其實,家校合作共促學生德育養成的口號在前兩年就已經提出,但收到的評價反饋不盡如人意,雖然素質教育的口號已經在高中校園內推廣已有幾年,“不以成績評生優,不以考試定生級”的要求也逐漸被人接受,但是高中三年意味著學生在這個階段將會面對自己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當下高考關注的仍然是分數,成績的高低將直接決定學生所讀的學校、所學的專業,家校共促學生德育養成的號召也就逐漸被擱置和忽略。雖然經過教育主管部門的一再強調,全體高中學校也逐漸將家校合作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作為學生思想道德品質提升的主要途徑,但在實施過程中仍然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家校溝通不協調,學生德育責任互相推諉成為屢見不鮮且難以解決的問題。
2.家校共育促成學生德育培養的問題表象
(1)家長(家庭)與學校合作過于形式化
高中階段的每個學生在家庭當中都是寶貝,他們承載著父母的期望;在學校里是教師開展相關工作的主體,是教學的主要參與者,是學習活動的發起者與主導者,承載著教師的汗水與期待。即便如此,在家校合作共同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的活動過程中,仍然出現了合作過于形式化的現象,其主要表現為部分教師在針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與家長進行溝通反饋過于形式化,僅是簡單和家長進行學生個人在校情況的說明,缺乏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了解及方法的提出;部分家長則對教師所提出的學生個人問題顯得漠不關心,該部分家長認為學生既然已經送到學校進行學習教育,教師就應該全權負責,無論是學習成績還是個人素養,都應該由學校教師進行輔導糾正。當然,部分家長還以工作忙、學生不愛交流等借口逃避責任,導致在德育培養中家校合作顯得過于形式化。
(2)家校溝通存在一定的不協調性
可以說,家長及學校教師在學生德育教育這一方面的目標是一致的,但是二者在溝通協調和合作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在溝通時間和溝通方式兩個方面。部分教師和家長的溝通常常表現出“選不對”時間,當前生活節奏過快,生活壓力日益增大讓越來越多的家長的空閑時間備受擠壓,大都留有溝通的時間都是午飯前后,但是這個時間段教師需要批改學生的部分作業,還需要根據下午的課程安排進行備課;晚飯過后這個時間段內部分學生家長又會忙于應酬生活或者工作方面的事宜,教師則需要進行第二天的課程安排進行教學工作的事前準備,部分學校存在住校生,這就又加劇了教師的工作壓力,讓教師于家長之間的溝通時間遭受各種各樣的擠壓,從而造成因溝通時間不足所導致的學生德育教育溝通協調處理事宜的擱置或延緩;除了溝通時間方面的問題外,溝通方式也是造成家長、教師、學校三方溝通不足,共促效果降低的一個癥結。傳統的溝通方式大都是教師的家訪,但是這種方式會直接導致教師和家長兩方的生活安排改變,這時,電話溝通、微信溝通的便利性就凸顯了出來,但這兩種方式所帶來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尤其是隨著線上教學的普及,部分家長會出現在教師講課期間打斷、干擾教師的線上教學,進而造成各種各樣的溝通事故的發生。
(3)家校共育過程中學生的不配合問題
除了上述兩個家長、教師及學校三方溝通合作方面的問題外,還有一點讓學生家長、教師及學校主管領導三方很頭疼的事情,那就是在家校共育過程中,學生所反饋出的不配合問題。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有三:一是高中階段學生正處于我們常說的“叛逆期”,生理和心理逐步成熟的他們渴望得到一定的自由,這里的“自由”涵蓋時間和空間兩方面,他們會主觀認為自己可以處理好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從而遇到問題或者難題時拒絕了家長、教師及學校進行溝通;二是部分家長和教師對于學生的心理傷害所導致,這點問題主要出現在部分家長和教師“只看結果不看過程”的潛在意識,學習成績不理想就直接會被部分家長和教師認定為這個學生不思上進,不愛學習或者說不善于學習,性格缺陷會被部分家長和教師認定為年齡還小,處事未深的正?,F象,久而久之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當家長、教師和學生進行溝通時也就會出現不配合的問題;三是部分學生當遇到各種問題時所出現的“自我封閉”狀態,高中階段的學生年齡大都在16~18周歲,心智尚未成熟,如果得不到家長及教師的及時關注,常常會讓他們認定為自己被家長、教師或者同學所“邊緣化”,進而出現“自閉狀態”,其表現就是部分學生看起來和同學、家長及教師可以正常交流,但是遇到一些生活或者學習上的問題時,常常會自己面對,不去尋求同學、家長及教師的幫助,進而出現他人想要幫助自己時的封閉和拒絕。
3.新時期家校合作共促學生德育培養策略分析
(1)家庭為基,親情補足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生常常模仿家長的一些行為來處理生活或者學習的小事,所以在家校共促學生德育培養行動中,我們需要聯合家長,以家庭為基礎,用親情帶動學生,幫助他們完成對于生活的認知,以親情帶動品德的提升,完成家校共促第一步。例如,我校一名學生,喜歡打聽他人隱私,常常被其他同學向老師投訴,如果知道某個同學的小秘密便喜歡添油加醋向他人傳播,常常給其他同學造成一定的生活困擾。該學生的班主任和他進行溝通后,常常得到該生的保證,但是該生也常常不遵守諾言,依舊我行我素。其實這樣的問題,在大部分人看來并無大礙,只是有些“大嘴巴”的毛病,并不影響該生的學習。但我們反過來思考一下,高中階段的學生對于個人的隱私較為敏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享受隱私的自由,關于自己的小秘密也只和較為親密的朋友分享。如果被他人知曉并傳播開來,對于該生的影響可想而知,傳播他人隱私的同學也會遭到其他同學的敵視,久而久之必然會影響學生之間的友誼。針對這個問題及現象,筆者聯系了該學生的家長,希望他們能夠對該生進行及時的教育,但并直接點明,需要用委婉的方式進行教育,并提供了部分辦法。該生的家長較為配合,在某天晚上吃飯的時候,其父親故意將手機放在沙發上,然后收到了多條信息,該生出于好奇心向其母親詢問父親手機的密碼,想要一看究竟,該生的母親則回答說不知道,該生頓時困惑問其為什么不知道父親手機的密碼,該生母親回答:每個人會有自己的小秘密,你爸的手機我一次都沒有翻看過,一部分處于信任,另一部分處于尊重,我們需要尊重他人的每個細節,他人愿意傾訴說明對你很信任,知道了他們的秘密我們需要保守,而不是傳播開來,如果處理不當將產生嚴重后果,也會讓朋友之間產生隔閡。當該生詢問父親是否知道母親手機的密碼時,父親也是回答不知曉,然后告訴他,他相信他的母親,并且尊重他人的隱私。通過這件家庭小事的引導,該生在學校似乎“安靜”了下來,雖然有時候還會再犯,但再也沒有傳播他人隱私的現象?;蛟S從那天開始,他就明白了尊重他人隱私,其實也是尊重自己的隱私。
(2)溝通有道,共促有方
家校共促學生德育培養過程中,我們首先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家長、教師和學校三方的溝通問題,只有溝通有道,共促才能有方,效果才能更加高效。就如上文所提出的問題,家校合作效率低下主要是因為溝通方式和溝通時間的不匹配所導致。因此,我校在解決和學生家長溝通的問題上,特地借助學校的官方公眾號,為每個學生建立了個人檔案,讓其家長進行綁定,任課教師和班主任則有權限進入后臺進行學生問題的反饋。用家長和教師的零星時間進行交流互動,根據學生的所出現的問題進行學生學習、生活和德育方面的溝通交流及問題解決。并且,我校還組織任課教師和全體家長開展每周一次視頻會議,每月一次到訪調查的活動,力求引導教師及家長可以著力對學生所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有效溝通解決。
(3)讓家長參與校園活動中
讓家長進入校園參與校園活動也是家校共育的一個有效方法,作為教師我們可以連同學校一起引導學生家長自薦或者推薦朋友來到學校當中舉辦講座,將一些生活經驗進行公開講述,以實際的經歷引導學生發現自身的不足及問題,通過家長的幫助克服困難完成學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并且,我們還可以組織學生帶上家長一起參加活動,讓學生與家長在活動中得到親情的融合,讓家長作為示范運用自身的生活經驗或品格渲染幫助學生提升為人處世的經驗,讓他們發現家長身上的“光”,進而激發學生的團隊意識和感恩意識,讓家長和學生發現對方的優點,讓他們的品德在和家長的協作中得以有效提升??梢哉f,家長是學生的第一負責人,教師是學生的品德引路人,只要家長、學校、教師三方協作,發揮各方優勢,新時期高中生的德育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總而言之,德育工作缺少了家長、教師或學校三方任何一個都難以圓滿完成,教師需要認清這點,積極與學生家長溝通,借助學校所提供的幫助,讓家校共育和學生的德育養成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周瑞.家校協同的阻礙及其突破[J].教學與管理,20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