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慶
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教授學生知識的主要教學方式,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學生通過閱讀可以接受新的知識,得到語文知識的積累,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需要大量的閱讀,教學中也需要高效的閱讀方式,隨著教師與學生對閱讀效率的要求的提升,群文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得到了發展和應用。但是教師在組織群文閱讀的過程中不僅需要關注教學效率,還需要重視核心素養的培養,提高教學質量。閱讀能力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我國從啟蒙教育階段就培養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目的就是為學生奠定良好的語文學習基礎。提高閱讀能力有效的方法就是進行群文閱讀,在群文閱讀模式的教學課堂中,信息技術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群文閱讀的內涵
(一)群文閱讀的基本概念
所謂群文閱讀就是首先由教師提出一個議題或者是閱讀的主題,然后再圍繞這一特定的主題,將同一個類型的閱讀材料聚集起來進行延伸閱讀。群文閱讀的核心就是要讓參與到閱讀中的個體,通過研究和討論最終達成一種共識。在這里我們要首先明確幾個全文閱讀的基本特征,議題是由教師根據教學安排而選取的,教師將議題作為學生進行群文閱讀的中心和線索,議題的選擇要符合學生實際的閱讀能力和認知能力,不能過于深奧否則學生無法理解,同時也要體現閱讀材料的教育性和啟發性[1]。其次,閱讀材料的選取要與議題緊密相關,文本之間也要體現一定的關聯性,這樣學生在進行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才會產生深刻的理解。
(二)群文閱讀的特征
群文閱讀是進行語文閱讀深度學習的教學方法,群文閱讀本身具有以下兩個特點:首先,群文閱讀的教學形式是開放性的,傳統的語文閱讀課堂都有著固定的教學節奏和閱讀素材,學生憑借答題模板,就能夠非常簡單地應付閱讀任務,而群文閱讀模式的應用就克服了傳統閱讀課堂的弊端。群文閱讀首先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引出閱讀材料,再通過教師學習和引用各式各樣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進行閱讀學習。其次,在群文閱讀教學課堂中,學生有著較高的自主性,教師不會直接給學生答案,而是要讓學生通過閱讀一個類型的文章,自己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尋求答案,而教師只起到引導者的作用,群文閱讀課堂的主體依然是學生[2]。
二、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群文閱讀中的應用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興趣
將現代教學技術引入各個學科的教學,已經成為一種時代發展的趨勢,這既是現代科技進步的結果,又是現代教育的需求。在目前初中語文的教學中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利用多媒體能夠多樣化地展示各種內容來幫助學生加深學習興趣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播放教學視頻或音頻的方式來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并且在播放教學視頻的過程中穿插著不同的閱讀內容,讓學生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對閱讀的文本形成深刻的理解,深入體會這些文章中的思想內涵,實現群文閱讀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
(二)利用信息技術創設特定的閱讀情境
學生興趣的培養也是教師教學的工作之一,在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中,結合現代信息技術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顯著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特定的閱讀情境,讓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逐步提高閱讀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術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
在初中學生都會學習到一篇著名的古代詩詞《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在學習這一課時教師都會要求學生先翻譯后背誦,也要學習這首詩歌獨特的寫作手法,領悟作者胸懷天下的情感。我們就以這篇詩歌為例來分析信息技術在群文閱讀中的作用,首先教師應當從作者背景入手,利用信息技術來向學生展示作者在不同的時期所著的文章,然后再讓學生綜合分析作者的寫作手法,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以及思想情感等。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分析這篇文章,然后通過分析這一篇文章來輻射到這一類型的文章,起到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同時奠定學生的文學基礎,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3]。
參考文獻:
[1]李雪.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特色課程設計[A].教育理論研究(第五輯)[C].重慶: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
[2]范文霞.靈性與理性的通融:基于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的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8).
[3]王然.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8.
注:本文系2021年度蘭州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融合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LZ[2021]GH10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