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閱讀是一種十分流行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在這一活動中,教師可以按照一定的主題選擇多篇文本讓學生進行集中閱讀,讓學生對各篇文本情景進行全面的體驗,對各篇文本的藝術特色進行具體感知,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可以讓學生對各篇文本的寫作結構進行清晰的梳理,促進學生思維獲得更好的發展與提升;也可以讓學生對各篇文本中的文化常識進行廣泛探究,提高學生的文化傳承與感悟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對各篇文本中的寫作技巧進行具體借鑒,展開主題創作活動,促進學生語言構建與運用能力的有效提高。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展開現狀分析
(一)閱讀理念不夠完善
群文閱讀開展的目的是讓學生借助多篇幅文本的內容進行文化知識積累、展開多樣的前景體驗活動、進行綜合的思維運用以及展開多樣的寫作活動,以此對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進行全面培育,幫助學生掌握多種語文技能。
(二)閱讀方式過于單一
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普遍只是對各篇文本中的文字進行閱讀,對各篇文本的內容進行大體的了解,而不能將情景體驗、文化探究、結構分析、主題寫作等方式進行融入,難以對文本中的知識與思想內涵進行深入的挖掘,造成閱讀的方式過于單一,難以通過群文閱讀全面提高語文能力。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的有效開展策略
(一)運用思維導圖,促進思維綜合發展
思維發展與提升,這項語文綜合素養主要是指學生能夠廣泛運用總結歸納、類比分析等理性的思維能力對文本結構和內容的異同之處進行深入的分析,以此讓學生的思維更具綜合性。
例如,在對《阿長與〈山海經〉》《老王》《賣油翁》等文本進行群文閱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對文本的內容和結構進行多方面的認識。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些文本中主要有哪些人物?每個人物經歷了哪些事件?每個人物有怎樣的特點呢?”學生可以以這些問題作為思維導圖的標題,對各篇文本從內容和結構上進行要素的提取。比如,以人物為標題,學生發揮總結歸納能力,能夠認識到這些文本中的主要人物有阿長、老王、賣油翁、陳康肅公等。之后,學生對這些文本的寫作結構分別進行梳理,能夠發現在《阿長與〈山海經〉》一文中,作者首先記敘了阿長照顧自己生活的事件,其次記敘了阿長和自己一起過年的事件,最后又記敘了阿長與自己一同閱讀《山海經》的事件。對于《老王》,學生能夠提取出老王用三輪車拉著自己、為自己送水、生病去世等事件。同樣,對于《賣油翁》,學生能夠認識到文本先是描寫了陳康肅公高超的射箭技能,從而對各篇文本的內容獲得明確的認識,之后又描寫了賣油翁灌油更加高超的技能。學生能夠發現阿長和老王一樣,都具有勤勞、質樸、善良的品質,并且作者更突出了老王樂于助人的特點。由此,學生能夠發揮類比分析能力,對這些文本中人物的形象特點有清晰的認識。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這些內容填充到思維導圖的相應標題下,進一步提高學生理解文本的透徹性。通過這樣的教學,教師能夠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對群文內容進行多方面的理解,促進學生思維綜合發展。
(二)設置多樣情景,提升審美鑒賞能力
審美鑒賞能力主要是指學生能夠對文本中的畫面之美進行深入的感受,并產生與文本相近或一致的情感,從文本中獲得深刻的感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群文內容設置多種情景,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能力和聯想能力進行豐富的情感體驗,有效熏陶學生的精神品質,提升學生的審美修養。
綜上所述,在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教師可以以語文核心素養為依托,展開多種閱讀活動,強化群文閱讀的情景性、思維性、探究性與應用性,讓學生運用多種思維,積累豐富的知識,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王然.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8.
[2]王楠.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D].洛陽:洛陽師范學院,2017.
注:本文系平涼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何苗苗(1976—),女,漢族,本科,高級教師,從事語文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