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仞
自主呼吸這么簡單的事對3個多月大的寶寶小芮來說卻是“奢侈”的。出生不久的她,只要一吸氣,小小胸部劍突下方就深度凹陷,喉嚨發出“呼哧呼哧”的聲音,十分吃力。
每一次呼吸都用盡全力
小芮出生時僅有2150克,隨即被送進了保溫箱。在保溫箱里,她的情況并不好,每一次呼吸都很吃力,沒過幾天,就出現心力衰竭,被轉入當地醫院的PICU(兒童重癥監護室)治療。經過治療,小芮的癥狀得到改善,出院隨媽媽丁女士住進了月子中心。
可沒過兩周,小芮又出現呼吸困難的癥狀,因喉梗阻被送到當地婦幼保健院搶救。醫生通過電子喉鏡找到了小芮的病因,是先天性喉軟化。
喉軟化是以吸氣時聲門上組織塌陷,產生吸氣性喉鳴等呼吸道阻塞和嗆咳等吞咽困難的一類疾病。這一疾病,以新生兒寶寶多見,多數病例屬輕中度且有自愈傾向,約10%屬重度,需要手術干預。小芮的病情必須馬上進行手術干預。
巧施手術解除呼吸阻塞
“孩子不能長期靠呼吸機,必須快點找到出路。”小芮的媽媽開始急切地通過網絡查詢資料。幸運的是,通過網絡查詢、問診,她聯系了到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陳彥球。陳彥球醫師在治療喉軟化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通過詳細的影像資料和遠程問診,他評估后認為,孩子需要再次接受手術——喉上成型手術。
隨后小芮住進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陳彥球順利為小芮開展了喉上成型手術治療。他利用射頻消融了寶寶喉部腫脹的黏膜、組織,把喉入口擴大,解除呼吸阻塞狀態。術后,小芮的呼吸馬上平順了。
喉軟化疾病可大可小
陳彥球解釋,喉軟化的發病原因可能和胎兒期發育不完善、營養不良有關。“一些新生兒的喉軟骨發育未完善、沒有足夠的支撐力量,每次吸氣,環狀的喉軟骨就會塌陷、貼合在一起,就像兩張近距離平行擺放的薄紙間有氣流通過時,紙會向中間靠攏一樣,增加了呼吸阻力,使氣道不通暢。”
陳彥球表示,喉軟化是一種“可大可小”的疾病。輕度的寶寶,不需要特殊治療,只要日常多曬太陽、注意補充維生素D、保證奶量,兩歲左右,他們的喉軟骨通常可以發育到足以支撐起喉腔空間,不再阻礙呼吸氣流。嚴重的寶寶,考慮到長期缺氧,進食容易嗆咳,易導致支氣管肺炎,體內二氧化碳潴留過高甚至有可能導致心臟驟停等,則建議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