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鋒
紅色文化是我國獨有的一種文化形式,從革命戰爭時期發展而來,蘊涵著豐富的革命精神,給新中國的崛起帶來了巨大的動力。紅色文化教育能夠讓學生更充分尊重歷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性地滲透紅色文化教育,對學生來講,有利于提高其綜合素養;對教師教學來講,能夠充實教學內容。基于此,本文將探討初中語文教學與紅色文化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紅色文化教育與初中語文教學融合的積極意義
(一)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初中生心理、生理發育并不成熟,對部分事物的認知還比較片面,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要階段,因此教學中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很關鍵。初中語文教材中有關紅色文化方面的內容很多,如部編版九年級下冊中《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梅嶺三章》等,都能夠傳遞出非常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紅色文化資源能讓學生真正了解革命傳統,更愿意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有助于深化學生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主義精神作為每一個公民所必須具備的道德品質,還是整個民族精神文化的核心內容。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下,初中生容易受到外部新事物的影響,如果缺乏正確的指導,那么將不利于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更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靈活地融合紅色文化教育,綜合歷史實際情況為學生介紹紅色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幫助學生深化愛國主義精神。
二、初中語文教學與紅色文化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挖掘語文教材,豐富紅色資源
教材作為學生知識的重要來源,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全面分析,找出課本當中有關紅色文化的內容,并深度挖掘背景資料,這樣學生就能更深刻地了解故事情節,保持更加清晰的教學目標。依靠語文教材中的紅色文化,讓學生保持高漲的學習興趣,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
1.挖掘教材內容
對初中語文教材當中的文章進行仔細的比較,就能夠發現其中相似的地方,如寫作主題、寫作文體等。在這一基礎上,細分這些內容,并且進行探究,歸納教學材料,讓學生更好地對教學內容進行理解和掌握,產生更深刻的體會。針對文章內容,教師要結合紅色教育展開主題分類,然后結合問題進行詳細劃分。如初中語文教材當中的詩歌類包括《黃河頌》《沁園春·雪》,小說類包括《蘆花蕩》,散文類包括《土地的誓言》。經過劃分課文體裁,學生就能夠學會運用發散性思維。通過整合這些教材內容,讓學生全方位體會到中國人民生生不息、努力奮進的民族精神品質。
2.拓展教材外延
當代的初中生距離革命戰爭時期較為遙遠,為了獲得理想的紅色教育效果,教師要縮短這一距離,讓學生深入了解當時的具體情況。對學生來說,英雄更具榜樣力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講解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以及英雄人物,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在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這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講解毛澤東青年時期的故事,讓學生感受到毛主席努力奮斗的精神和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心。
(二)引入信息技術,融合紅色教育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現代媒體設備的作用,助力學生傳承紅色文化。比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紅色電影、紅色音樂等。值得關注的是,教師在選擇紅色電影以及紅色音樂時,要選擇優質的電影和音樂。利用電影和音樂幫助學生開闊學習紅色文化的視野,讓學生可充分意識到革命戰爭時期的艱難歲月。如學習《紀念白求恩》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選擇相關的紅色電影和音樂,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當時戰爭的殘酷,了解白求恩先生的精神,從而更充分地給學生滲透紅色文化教育。
教師還需要在課堂當中運用信息技術以及網絡資源。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已經變成教師教學所不能缺少的一個重要工具,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初中語文教師要強化運用信息技術的程度,提高信息技術運用水平,讓紅色文化教育能夠追趕信息技術的發展潮流。網絡資源具備傳統教育資源所不可比擬的優勢,有比較豐富的信息量,更新速度快、查找便捷、內容完整等,屬于紅色文化教育教學中的一大資源庫。教師要充分發揮這一網絡資源的優勢,充實課堂教學內容,更新教學知識點,為紅色文化教育注入生機與活力。
(三)豐富課外活動,傳承紅色精神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組織課外活動成為滲透紅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由于語文教學內容復雜多樣,如果單純利用課內教學滲透紅色文化教育,那么效率并不理想,無法發揮出紅色文化的作用。與此同時,紅色文化距離學生較為遙遠,對學生來說較為陌生,教師可以通過豐富課外活動讓學生近距離地感受紅色文化,縮短學生與紅色文化之間的距離,提高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能動性,加深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識。
教師可邀請革命英雄到學校進行演講,為學生介紹他們那個時代的生活,方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革命先輩的奉獻精神,真正體會到紅色文化的深刻內涵。為了能夠給學生提供喜歡參與的紅色文化活動,學校和教師要評估已有的活動內容和形式,總結經驗,為后續組織紅色文化活動積累豐富的經驗,增強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熱情,讓學生更好地傳承紅色精神。
(四)實施家校合作,夯實紅色教育
為了更好地讓紅色文化融入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安排紅色文化的作業和任務。比如,在學生參觀紅色文化的紀念館之后,讓學生寫出這一次活動的感想;在學生觀看完有關紅色文化的電影后,讓學生寫出觀后感;在學生讀完有關紅色文化的書籍后,寫出讀后感。教師除安排學生獨立完成的作業之外,還應布置一些需要家長共同參與的任務,在家長的配合下,顯著提高紅色文化教育效果。
家長作為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其思想觀念會給孩子帶來非常大的影響。如果初中語文教師在融合紅色文化教育當中能夠得到家長的配合,在家庭當中營造出良好的紅色文化氛圍,讓紅色文化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就能夠助力初中語文課堂的紅色文化教育。家校合作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教師可定期邀請家長來學校與孩子們一同觀看有關紅色文化教育方面的影視作品;教師可設置有關的問題,讓家長作為家庭中的教師為學生提供引導,解讀課本當中的紅色經典課文;另外還可為家長推薦課外紅色書籍,讓家長陪同孩子一同制訂出閱讀方案,營造良好的紅色文化學習氛圍。對比師生接觸的時間,家長與孩子接觸的時間更長,家長的經歷要遠遠多于學生,獲得家長的配合,在家庭中營造出理想的紅色文化氛圍,就能給紅色文化教育帶來良好的助力。
(五)挖掘地方紅色資源,引入語文課堂
我國近代史中出現了大批為建立新中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先輩,留下了許許多多觸動人心的英雄事跡。為了紀念革命先輩,我國在很多地方都設置了革命教育基地、先烈紀念館等紅色文化場所。如果教師能夠組織學生對這些紅色文化場所進行實地參觀,就能夠幫助學生實現知行合一,那么就能夠更好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合紅色文化教育。對當前的初中生來講,紅色文化很陌生,教師可綜合地方的紅色教育資源,組織學生參與到多種宣傳教育活動中,給學生介紹紅色文化歷史,促使學生理解紅色文化背后所蘊含的深意,傳承革命先輩的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學校可以在每一個學期組織學生到所在地的革命教育基地開展緬懷英雄先烈的紀念活動,加深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教學融合紅色文化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強化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初中時期的學生能力發展并不成熟,不能深入體會紅色文化教育的深刻內涵。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教育非常必要。對我們來講,不管處在哪一個年代,始終保持初心才能推動國家的發展。作為中學生,要傳承革命先烈的精神,緬懷先烈,推動社會發展。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核心素養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紅色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GS[2021]GHB108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