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榮
教師的專業化成長與初中教學的質量息息相關。初中是整體教育體系中十分重要的階段,學生的學習效率是否能夠提升完全取決于教師的能力。很多初中教師習慣了機械式地開展應試教學,不僅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還不能達成教育目標。因此需要開展校本研修工作,從教師專業化成長的角度入手,將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教師具備較強專業能力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能不斷進步。
一、開展校本研修的重要性
(一)能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之所以要開展校本研修,主要是因為校本研修能夠較好地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相比較發達國家,我國整體教育水平還不夠高,距離發達國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之所以會如此,主要是因為很多教師是師范類高校的畢業生,經歷了傳統的應試教育,在教學時大多按部就班、循規蹈矩、墨守成規,長此以往會形成惡性循環。如今社會對教育水平和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教師不斷實現專業化,如果教師不能提升自身的修養,不斷加強學習,對知識面進行拓展,那么也就無法提高教書育人的專業能力。在教育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教育改革只有以教師的專業理論和技能為基礎才能夠更好地進行。為了提升教師的教科研能力,就必須促進其專業化發展。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主要途徑就是“校本研修”。在開展校本研修工作并提升其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基礎上,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就能夠落到實處。各學校應通過培訓來提升教師的理論素養,通過課題研究不斷促進課堂教學的改革,通過校研活動提升教學的質量,為教師專業化能力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能改變教師教學
開展校本研修能夠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理念。由于校本研修涉及教育界的前沿信息,因此能對教師落后的教學理念起到改變與創新的作用。在初中階段,很多教師將教學目標設定為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沒有注重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更不要說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創新式的教學。很多初中教師在上課時僅僅是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向學生講述相關知識,而學生則在講臺下被動學習,不僅對教師較為反感,還無法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教師應用的教學方法普遍缺乏創新,由于受到落后理念的限制,很多教師認為只需要讓學生死記硬背就能夠提升其成績,如果學生成績無法提升,原因就是學生沒有認真學習。實事求是地說,開展校本研修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改變現有的情況,增強教師的教學意識,在教師意識得以轉變的情況下,其教學能力也能得到發展。
(三)能提升教師思想境界
如果教師自身的思想境界無法得到提升,那么學生自然也就很難全面發展。思想境界對于任何人來說都較為重要,思想境界水平的高低決定著個體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是否能夠真正得到詮釋。在初中階段,很多教師思想境界水平較低,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不夠尊重,習慣居高臨下地對學生發號施令,雖然初衷也是為了讓學生認真學習,提升學習成績,但是在現代教育理念下很多教學目標都遠比提升學生學習成績更加重要。學歷不等于能力的道理已經為很多有識之士所知,現代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也是對原有的應試教育進行改變,培養真正有能力的人才,而教師思想境界的低下制約了教學目標的完成。除此之外,部分初中教師沒有重視學生身心發展的問題,而是一味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為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沒有按照減負增效的理念來安排教學活動,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健康,這一情況也同樣體現出部分教師思想境界之低下。開展校本研修能夠促進教師間的交流,提升教師思想境界,從而為教師專業化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策略
(一)加強對教師的培訓
校本研修的基礎在于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只有加強培訓才能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在提升專業素養后,教師就可以不斷推進課程改革,提升課程的具體實施水平。在對教師進行培養的過程中,必須幫助教師合理創新教學觀念,積極改變教學方式。為了更好地把握課程改革的理念,明確具體的目標,各初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每年都應該組織教師參加全員培訓,通過培訓讓教師對國內外的最新教育教學動態進行把握,了解新式的教學方法,調整自身的教育思路。此外,學校還需要聘請專業人員對學科教師進行課本、課標解讀培訓指導,在促進教師教學觀念轉變的情況下,加深教師對教材的掌握程度,確保各個學科的教學目標都能夠真正落實到位。在信息化時代,學校還需要聘請專業人員對教師進行課堂電化技能的培訓,很多教師教學時間較長,習慣了常規教學,忽略了電化教學,這不利于其教學水平的提升,也無法更好地滿足現代教學的需求。通過電化技能培訓能夠提升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能力,為打造有效的課堂教學提供保障。學校需要積極組織教師參與到網絡培訓中,拓寬教師的視野,并幫助教師積累知識。針對骨干教師,學校更需要對其進行積極培養,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作用,推動教師整體專業素養的提升。
(二)建設課題開放交流平臺
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以課題研究為基礎建設開放交流平臺能夠讓教師積極參與其中,相互交流教學經驗,從而達到共同發展的目標。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較為復雜的問題,為了對這些具體的問題進行解決,學校教研室每個學期都需要確立以課堂教學內容為研究對象的重點課題,以此為載體讓全體教師對其進行討論與研究。通過后,需要將課題下發到不同的教研組,每個教研組結合本學科的具體特點以及教學實際,明確共性的問題,充分、細致對其進行研究,確定目標,之后結合自身的課堂教學實踐來提升教學有效性。
學校應積極邀請省、市級教育學會專家以及名校教授來學校進行講學,通過這種方式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高質量的教學在于課堂施教,聘請專家后通過對教師進行引導與啟發,能夠較好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對教學理念進行更新,適應時代發展的具體要求,創新育人觀念。教師需要以學生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不能盲目維護所謂的師道尊嚴,而是需要在保證師生平等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個性進行培養,減少傳統應試教育,加強教學創新,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杜絕機械式的教學,融入創新理念。除此之外,各所學校應從多個渠道借鑒其他學校的先進教學理念,組織教師在全國各地的名校考察學習,為教師的持續發展提供幫助。
(三)在校本研修中應用信息化手段
制度是開展課題研究的保障。學校應結合實際情況制定課題常規管理制度,確保課題研究活動能夠在現實情況中順利開展,如此也就可以為廣大教師搭建一個資源共享的平臺,對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分享和討論,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課題開放交流平臺的建設需要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校本教研工作本身就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點,無論是教學案例研討還是主題研討,抑或是課程案例展示都需要完全包括在其中。通過建立平臺能夠讓教師在網上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在教研組集體備課的基礎上,由個別教師講課,之后進行集體評課、反思,形成良性循環。網絡為教研活動的開展提供了便利條件,講課的課件資源以及教學設計等方面都來自學校的資源庫,之后由教師對其進行加工與整合,形成自己的教學資源。每次的評課和反思環節都可以在平臺上進行,讓教師能夠針對教研主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在教師形成了經驗性的材料之后,就可以將其上傳到網站上。事實證明,通過這一方式不僅能夠豐富教師的教學資源,還可以讓教師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加深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增強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教師自我提高的意識也會不斷增強,促進教師在職業生涯內更快地成長。
綜上所述,在教育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教育改革只有以教師的專業理論和技能為基礎才能夠更好地進行,為了提升教師的教科研能力,就必須要促進其專業化發展。開展校本研修可以較好地改變現有的情況,提升教師教學意識,在教師意識得以提升的情況下,其教學能力也能不斷發展。學校需要聘請專業人員對學科教師進行課本、課標解讀培訓指導,在促進教師教學觀念轉變的情況下,加深教師對教材的掌握程度,確保各個學科的教學目標都能夠真正落實到位。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3210)的研究成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