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運
摘要:在進行幼教工作過程中,由于幼兒時期對于人的一生來說是形成習慣的關鍵時期。因此,在教學內容上應更注重實際性,同時也應更加偏向于生活化,這樣使得幼兒能夠更加方便理解,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習質量。本文將對幼兒園生活教育和課程整合的意義進行概述,并從原則、計劃和各種具體措施等方面研究相關工作策略,希望為幼師帶來有價值的幫助。
關鍵詞:幼兒園;生活教育;課程整合
所謂生活教育,就是將教育與生活相結合,以生活化的方式開展教育活動。在幼教工作中,如果將生活教育與課程教育進行融合,則能夠使幼兒獲得全方位成長,提升教學工作成效。通過生活與課程結合,借助優勢互補,讓幼兒做到全面發展,同時提升教學知識的豐富程度與教育質量。
1 ? 幼兒園生活教育與課程整合的意義
課程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結合,能夠讓幼兒得到全方位發展,同時符合相關教育要求。幼教工作針對的是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仍處于發展時期的幼兒,因此在進行課程教育過程中需要與生活教育相結合,使幼兒能夠更好地理解課程知識,同時,也能夠使其在實踐活動中進行高效學習,從而提升幼兒在思維與理解方面的能力。為此,需要幼師對自身的教學思維進行改變,在幼教工作中不僅僅是通過課程教材,還要借助豐富的教學方式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由于幼教工作的重點在于輕松化和游戲化,因此幼師必須為幼兒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這就需要觀察幼兒的生活特點,同時明確幼教工作的特征,使得教育環境更加符合幼兒的身心特點、幼兒通過實踐培養探索能力,從而實現課程教育與生活教育結合,將二者的教育作用發揮至最大化。
2 ? 幼兒園生活教育與課程整合的策略
2.1確立明確原則
如果要將課程教育與生活教育進行有效整合,則必須明確二者之間的關系,并將其真正有效地進行融合。為此,首先考慮的是如何讓二者的融合更加有利于幼兒全面發展,例如,通過課程與生活教育結合,增強幼兒對社會與環境等方面的認知,以此為依據,將教學目標明確,借助具體事例和課程,提升教學工作效果。
在教學工作中,需要營造輕松自在的教育環境,使幼兒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下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與感知能力,并通過分析生活教育,讓幼兒了解不同領域,拓寬學習空間并打破傳統教育瓶頸,從而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更加具有主觀能動性。
2.2制訂具體計劃
在將課程教育與生活教育進行整合的過程中,要選擇符合幼兒學習階段特征的教育方式,同時,還要重視教育工作的趣味性,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實現教育工作生活化。同時,也讓生活教育化,使幼兒在生活的各個環節中都能獲得知識,讓其在身心健康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在將生活教育與課程教育進行融合的過程中,需要將相關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對教育過程進行及時調整,使課程教育能更加生活化。為此,需要對如下方面進行優化:
2.2.1科學知識
在進行科學知識教育方面,幼師可通過課程學習引導,讓幼兒將所學內容與生活事例相關聯,使幼兒能夠形成對生活的熱愛,并對其學習興趣進行培養,提高學習積極性,進而培養實踐能力。巧妙的課程設計,讓幼兒具備實事求是的精神,并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借助團隊合作環節對幼兒的交流能力進行培養,從而使其養成積極樂觀的人格品質。
2.2.2語言能力
幼兒的語言能力對其日后成長具有關鍵作用,因此,必須讓幼兒具備基本的語言交流能力,循序漸進地對幼兒的交流能力進行培養,比如對自身意見的表達、對觀點的闡述等。
2.2.3健康意識
幼兒的健康意識對其成長有著莫大的幫助,因此,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此外,幼師還要通過引導,提升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使幼兒具有安全常識,具備獨立能力,讓幼兒養成積極活潑的性格。借助與體育有關的活動和游戲,使其養成熱愛運動的良好習慣,從而有效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還能夠鍛煉良好的精神品質。
2.2.4藝術水平
幼兒對于美的品位,對其日后的審美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幼師應對幼兒的生活習慣進行細致觀察,如果發現幼兒具有一定的興趣愛好,則要進行積極培養,通過相關的課程教育激發其對于美的認知,讓幼兒能夠從生活中發現美,還能夠根據課程進度,提升藝術能力,使其能夠借助藝術表達內心的觀點,鍛煉藝術品位。
2.3深度結合生活
生活教育與課程教育結合,最重要的是將生活與課程進行深度結合。在幼教工作中,幼師可在各類課程教學中將生活教育進行深度融合,使各類幼教課程具有更強的趣味性,通過生活教育與課程教育的互補,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擁有更多收獲。為了能夠將課程與生活進行深度結合,需要從三個方面切入:
2.3.1教學內容
在將生活教育與課程教育進行整合的過程中,可將日常生活與教學內容進行融合,在開展具體教學過程中可將一些生活化元素融入其中。在幼教工作中的許多課程,都能夠為幼兒打開一扇對外部世界認知的窗口,因此通過生活化元素的融合,使幼兒獲得良好的學習氛圍,并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幼師還可根據當前教學任務的主題與要求,選擇合適的生活化元素,提升教學生動性和趣味性。
以某幼兒園小班的“雞蛋開門”主題活動為例,幼師可結合教學任務,搜集與之相關的生活化元素。首先,幼師、幼兒和家長共同合作,尋找各種與雞蛋相關的圖片素材,并將其掛在教室墻上,以營造教學任務所需要的氛圍,幼兒可在活動中進行觀察與討論。隨著幼兒逐漸熟悉周邊環境,可開展各種各樣的想象,并表達自己的觀念。此外,幼師還可鼓勵幼兒將教學任務與自身的生活經驗進行關聯,將自己所看到的各種生活趣事進行分享,加深幼兒學習印象。
2.3.2教學游戲
課程教育與生活教育融合,也可以游戲活動作為載體。幼兒會在幼師的引導下進行各種游戲,而這就是在幼教工作中最為主要的學習活動。通過各種游戲,幼兒不但能夠感受到活動的樂趣,還能學習各種知識,使幼兒對各種生活常識更加了解。在組織游戲活動過程中,可將生活化元素引入游戲中,使幼兒能夠更容易融入其中,同時,也使幼兒更快地了解游戲規則,在學習中有更多收獲。該教學形式不但便于展開,還能夠收獲較好的效果,使幼兒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由于不同幼兒園之間存在教學水平上的差異,因此,幼師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調整,以適應不同的教學環境。
2.3.3規則教育
在幼教工作中,與規則相關的教育至關重要,其能夠讓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進行規則教育的過程中,可將日常生活元素融入其中,通過幼兒生活中的點滴,結合生活實例,為幼兒提供積極引導。例如,在進行課程活動過程中,幼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自主選擇與自主討論,通過小組合作或自由自主的方式進行探索學習,在此期間,教師需要觀察幼兒的言行,如果發現不合理的狀況則及時進行正確引導,使得幼兒能夠逐漸形成規則意識,進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4主題教育滲透
在課程教育與生活教育相結合的過程中,主題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題教育讓幼兒借助多種途徑學習各種知識,同時還能夠促進課程與生活教育融合。為此,需要把內容和知識點兩方面作為切入點,將主題教育滲透其中。
2.4.1內容
為了能夠在課程內容中滲透主題教育,需要預先制訂相應的課程計劃,并制定相應的主題內容,借助集體教育活動有效落實計劃,使得主題教育課程內容在生活教育中的各個環節得到全面滲透。在實施主題教育課程過程中,幼師應根據不同幼兒的需求與興趣將內容進行調整,根據主題安排相關活動。
例如,在某個以家鄉為主題的教育活動中,幼師可根據當地的文化知識制作相關課件,幼兒可在觀看過程中對當地歷史文化進行了解,同時知道了當地的旅游景點。在活動中,了解當地文化,還能夠知道當地特產,使得幼兒對自己家鄉文化感到自豪,進而提升幼兒對于國家與民族的認同感。
2.4.2知識點
要將主題教育滲透在課程知識點中,就必須建設相應環境。幼兒的成長是通過與周邊環境交互實現的,因此以幼兒發展為目標建設環境是幼兒園的目標。
首先,幼師應根據幼兒園在各個領域的主題教育課程選擇環境創設內容,使得教學與環境融為一體,讓幼兒能夠更加沉浸其中;其次,在主題教育課程的實施中可根據幼兒的興趣點,在環境中體現主題教育課程的知識點,同時引導幼兒參與建設過程中;最后,讓幼兒在生活中與環境進行交互。
例如,幼師可以安排模擬家庭成員的活動,讓幼兒扮演“父母”的角色給娃娃家的“寶寶”講睡前故事,或者為圖畫中的“父母”戴上自己設計的裝飾品,讓幼兒能夠更加了解“家人”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
2.5嘗試趣味課程
為了讓生活教育與課程教育相結合,幼師還可嘗試通過游戲化趣味課程開展相關教學活動。在進行趣味課程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兩點:一是生活就是教育,二是社會就是學校。
在進行趣味課程過程中,幼師不僅僅要將生活教育思想進行完善開展,還應對原先幼教活動的主要特點進行總結,以創建全新的課堂活動,在生活中開展教育,使教育融入生活中。也就是說,趣味課程不僅是讓幼兒感受到快樂,而是通過有趣的方式進行引導,使得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與事物進行主動探索,并在有趣的授課中學習。因此,趣味課程在內容挑選上需要立足于幼兒的生活實際,在教育方式上也要契合幼兒的發展需求。
過去的幼兒園授課模式,不論是幼師還是家長都將教育限制在學校內,這樣不但會對幼兒自身的意識思維發展造成阻礙,還會導致學校與社會脫節。因此,在進行授課過程中需要將“社會就是學校”的思想貫徹始終,以提升幼教工作的深度與廣度,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夠從現實生活中進行學習,還能在社會中學習到更加有用的知識。在此情形下,世間萬物都可以被幼兒用作開展學習的素材。例如,幼師可組織幼兒進行戶外活動,可在實際參與過程中對問題進行探究,不但能夠培養其思維意識,還能夠為幼兒提供全新的學習體驗。再如,幼師在為幼兒講解光與影之間的關系時,可讓幼兒站在樹蔭下,觀察從太陽升起到落下時樹蔭的變化,研究光與影之間的關系,此時幼兒能夠從中更加生動地學習相關自然知識,真正做到將課程教育與生活教育相結合。
2.6緊密聯系生活
2.6.1立足生活經驗
幼教工作中將生活教育與課程教育結合需要立足于生活經驗,因此相關課程的安排也應該圍繞日常生活,讓幼兒能夠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2.6.2發掘周邊環境
生活與教育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教育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而生活在教育中也隨處可見,因此幼師應從周邊環境的發現開始,發掘新的課程資源,將教育范圍擴展到學校以外的地方,在社會與自然中開展教學活動。
例如,幼師可安排幼兒參加各種社會主題活動,實地參觀各種設施,在拓展學生眼界的同時,還能夠在教師的幫助下,使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得到有效解答。而基于這樣的活動,幼師可以通過對環境的發掘、設計教育主題等,進一步將生活融入教育中。
2.6.3堅持教學做合一
在將生活教育與課程教育相結合的過程中,教學做合一是必須堅持的理念。因此在實行過程中需要以幼兒為主體,以激發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幼師的講解讓幼兒學習新的知識,并通過實踐鞏固知識,將“教學做合一”的理念貫徹始終。
總之,在幼教工作中,將生活教育結合課程教育,能夠將教育工作生活化,為幼兒創造一個輕松的教育環境。在幼教工作中,為了能夠將生活教育與課程教育相結合,必須明確相關原則,并從科學、語言、健康和藝術等方面制訂一套具體計劃,并在執行過程中與生活進行深度結合,從內容和知識點兩方面進行主題教育的滲透,并嘗試提升課程的趣味性,注意立足于生活與對環境的發掘,堅持教學做合一,提升幼教工作的質量與成效。
參考文獻:
[1]張玉娟.幼兒園生活教育與課程整合的研究[J].語文課內外,2020(36):19.
[2]竇愛萍.幼兒主題教育課程與一日生活教育的有效整合[J].甘肅教育,2020(15):108.
[3]彭菊.生活教育思想引領下的幼兒園課程建設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84):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