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克斌
隨著教育教學的迅速發展,我國教育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素質教育的發展,所以,對學生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也將投入更多的重視。初中階段是學生能夠系統學習物理的最好階段,并且通過這個階段的學習,也可以為以后的理科學習打好基礎。所以,在初中階段的物理學習當中,教師應該積極地尋找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以及要積極地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收獲物理知識,并且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生將物理學習的知識帶入現實生活當中,加強對物理學習知識的運用。使學生能夠對物理知識的學習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時也能夠真正發揮物理學科的意義。
一、初中物理命題中發揮情境的引導作用
(一)促進物理課堂的互動性
在物理課堂當中,教師積極地采用命題并結合物理命題來創設情境,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能夠集中在物理課堂當中,并且能夠投入物理課堂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在創設的情境當中學習,使物理知識和命題更加生動而有趣味性,這也就增強了物理課堂的互動性,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當中增加和教師的互動,并且及時地提出自己的問題,以及在面對情境所設置的命題解答時,也可以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建議,這都可以提升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提升物理課堂互動性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在物理命題當中,教師積極地發揮情境的作用,也能夠使學生在情境當中體會到物理學習的樂趣,并且能夠將較多的注意力投入物理學習當中來增強物理課堂的互動性,提升學生在物理課堂上學習的效率。
(二)使教師的教學方法更加多樣化
利用初中物理的命題來發揮情境的作用,這也是教師教學方式多樣化的一種表現。為解決初中課堂的傳統教學方式,以及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和互動中來,教師應該積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激起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以及積極性,從而通過這些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在課堂當中充分接受知識。同時,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也能夠改變物理課堂的枯燥乏味,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學習物理。在這種想法的引導下創設情境,就是教師教學方法多樣性的體現,所以在初中物理命題當中,積極發揮情境的引導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會使教師的教學方式更加多樣化,同時也能夠改變學生對傳統物理課堂的固有觀念。
(三)促進學生提升對物理課堂的興趣
教師在初中物理課堂上積極地利用物理命題來創設情境,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在情境當中學習物理知識,充分運用這種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富有興趣性的課堂內容,也能夠提升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程度,從而達成提升物理學習效率和質量的目標,使學生能夠真正地投入物理學習中。
二、在初中物理命題中發揮情境價值功能的策略
(一)滲透德育要素,實現育人功能
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多年的歲月長河里不斷沉淀和發展,在不同地區與不同時期發展出各式各樣的特色文化。文化的重要載體和表現形式存在于這種特色文化中,同時這種文化也需要新一代的傳承。這就要求物理教師在命題的過程中,將題目內容與獨特的文化相結合,通過對特色文化的挖掘來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在這樣的前提下,教師還可以將特色文化定位到學生的家鄉特色中,這樣的方式可以培養學生對家鄉傳統文化的熱愛以及建設家鄉的意識,培養學生深厚的愛國、愛家情懷。除此以外,還可以將重點放在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方面,通過學生對題干的閱讀以及對知識的挖掘,使學生感受到古人的聰明才智,以及了解古人在物理方面的成就,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以及增強民族文化自信。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天工開物》這本經典著作,用其中描述的物理現象來命題,因為這本著作中包含許多古代的科技技術,凝結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在命題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遞進式的設問方法,通過基本的杠桿原理解釋石塊運輸的原理,引發學生的思考,從而使學生從真正意義上理解物理給科技發展帶來的重要作用。因此,這樣的結合能夠使學生對古代科技的發展更加感興趣,也可以使學生觀察到從古至今的科學技術發展之間的對比。雖然這本書中的圖片和文字內容,在學生看來較陌生,但是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卻是學生通過觀察和分析能夠理解的,因此這樣的出題方式也使題目更具有真實性和公平性。除此以外,通過生活中的場景設置問題的同時,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融入其中,這樣的方式更加具有時代性。
(二)從生活走向物理,用物理解釋世界
物理與生活息息相關,在物理這門課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認真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從而發現其中包含的物理規律。不僅如此,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從物理的角度來觀察和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因此在物理的命題中,教師也應該注重與生活的結合。物理命題中,生活素材的選取應該是貼近生活、學生熟知的。除此以外,命題素材的選取還應該具有一定的思考價值,并且與物理這門知識學科相契合。學生在練習過程中能提高觀察能力,感受到所學知識的實用性,也可以更多地關注科學技術的發展。
例如,教師利用生活中抽油煙機的工作原理來進行命題。抽油煙機能將油煙吸走,這其中的“吸”所包含的原理,是氣體壓強與氣體流速的關系。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物理原理進行類比,列出生活中其他含有相同原理現象來供學生選擇,如“拔火罐中罐子吸到皮膚上面”中“吸”包含的物理原理。作為區分,教師還可以列出靜電產生的吸引力的這類現象。同樣是“吸”,但是其背后包含了不同的物理原理。這樣的命題方式引發了學生對生活中物理現象的思考,提高了學生在生活中遇到問題,從不同的物理角度去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題目中,可以通過“吸”字貫穿整個題目信息,考查學生對關鍵信息的捕捉能力和對題目的理解能力,以及在理解信息后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題目中的情境,都來自學生所熟知的生活,這樣可以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物理與生活之間的重要聯系。這樣的命題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命題過程中對知識點進行枯燥呈現的問題,體現了科學課程的價值觀和應用性。
(三)超越知識記憶,實現能力考查
教師在進行物理命題時容易出現誤區,將知識考查的重點放在物理概念中,因而忽略對學生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物理命題時,利用情境進行命題,通過情境引出話題,借助情境考查知識點和要求學生解決情境中的問題等方面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應用能力。這樣的命題方式,可以發揮情境的價值,使學生在進行情境的理解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來解決實際問題。這樣能夠使學生的整體能力得到提高,而不只是拘泥于物理概念的學習。在這類試題的命題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場景進行創新,設置新類型的場景和新類型的問題。除此以外,情境和問題需要聯系緊密,要注意在題目中注重考查學生的能力。新穎的情境,因為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學生對此的了解沒有十分深入。因此對學生獲取信息,以及分析信息的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這樣的題型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查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教師可以將晾曬毛巾作為情境的切入點,通過在生活中晾曬濕毛巾這一情境,根據毛巾在晾衣竿上不同的位置,讓學生選擇能讓衣架保持水平的晾曬方式。通過言簡意賅的題目以及有迷惑性的選項,來讓題目變得更加有價值。在這個題目中,教師通過將杠桿原理與生活中常見問題的結合,來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蘊含了大量的物理知識,物理知識可以作用于實際生活中。不僅考查了對杠桿原理這一知識的理解,更是通過情境的融入,來激發學生的物理思維。在選項中,教師可以插入圖文信息,讓學生更好地帶入情境。這樣的方式既能考查學生從情境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又可以考查學生對物理知識的運用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重視教材知識的應用,將所學知識熟練地運用到生活中,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結語
教師在情境式教學的過程當中,要注意情境式教學的方法,因為物理知識在一定程度上較為枯燥乏味,所以教師應該通過這種充滿趣味性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物理學習。同時,情境式教學作為一種在新課標引導下的新型教學方式,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就應該注重這種方式在物理課堂當中的運用,并且能夠將物理知識融入情境當中,使課堂充滿互動性和趣味性,使學生能夠真正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自己的物理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費志明.初中物理命題中發揮情境的價值功能[J].物理教學,2021,43(7):48-50.
[2]費志明,陳民兵.初中物理情境性試題的開發[J].物理教學,2021,43(1):48-50.
[3]舒長順.淺析初中物理教師命題能力的培養[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5,44(9):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