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企業的所有權和實際管理權的兩相分離是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個最基本的特征,通常情況下,企業的實際經營管理權都掌握在少數的企業高層管理者的手中。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壯大,怎樣最大程度地發揮管理者的作用以帶動企業發展,已成為國內外研究者們關注的熱點問題。而變動管理者的薪酬水平則是最直觀影響其利益并進而影響企業績效的一個手段。股權結構是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存在的基礎,股權集中度是股權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維度,它也是公司治理的基礎,股權集中度會影響公司治理效率,進而影響企業績效。國內外有很多學者研究高管薪酬和股權集中度與企業績效的關系,本文以2018年-2020年中小板上市公司為樣本,運用SPSS軟件進行多元回歸的方法對高管薪酬、股權集中度與企業績效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可以為我國在現代公司治理模式下更好的調動管理者積極性和發揮管理者的作用以及相關研究提供借鑒和啟示。
關鍵詞:高管薪酬;股權集中度;企業績效
一、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傳統企業相比,現代企業有了很大的改變。在現代企業中,所有權和管理權分離,企業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間出現了委托代理關系。在企業中,高管的主要職責就是為企業制定戰略目標,確定企業發展的方向。總之,企業高管的行為對企業績效以及企業生存、發展的方方面面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高管薪酬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而公司治理就可以有效處理各契約方之間的關系。此外,在兩權分離的環境下,股東和各大利益方是相互制約,相互協調的狀態。在股權結構中,股權集中度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它與公司治理效率之間關聯,并最終會影響企業績效。
本文對我國中小板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股權集中度與公司績效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不僅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和企業績效,還有利于改善我國中小企業的監管體系,促進中國經濟健康穩定發展。鑒于此,本文應用多元回歸分析研究了高管薪酬、股權集中度與公司績效間的關系,同時通過更換因變量進行穩健性檢驗,進一步支持了本文的研究假設。
二、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說
國外學者Mehran(1995)最先提出了高管薪酬增長是提升整個企業績效和競爭力的一股重要動力。Martin和Graham(2001)以英國作為研究的地域劃分,通過研究其100家公司中包含的532位高級管理人員為樣本數據進行實證研究,通過回歸模型分析得出的結論是:高管薪酬增幅與公司的績效增長之間存在較強的正向相關關系。Conyon&Lerong(2011)認為高管薪酬收入與企業經營績效之前正相關。
關于高管薪酬與公司業績的研究較多,國內學者早期的研究結論傾向高管薪酬與公司業績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魏剛,2000;李增泉,2000),可能是因為早期受到時代環境的影響導致的高管薪酬激勵作用不強。后期兩者之間的相關關系逐漸顯現。王培欣、田英辰和李銳(2006)兩位學者以我國2003年在A股上市的858家公司的相關數據為研究樣本,他們從而得出結論:高管人員的薪酬水平與公司企業績效之間呈較顯著的正向相關關系。盛明泉、車鑫(2016)兩位學者通過選取我國2008-2014年滬深兩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實證研究發現了高管薪酬可以正向影響企業績效。
企業所有權與管理權分離,雖然會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但也帶來了委托-代理問題。委托人和代理人都希望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但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存在,代理人可能會為了自己的利益損害委托人的利益,于是就產生了“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代理成本就自然而然產生了。為了降低代理成本,委托者會與管理者簽訂薪酬契約。契約的簽訂使得高管薪酬與企業績效之間增強了相關度,高管薪酬的變動能夠通過影響高管行為從而在公司績效上作出體現。我國學者李爭光(2015),李燁和嚴由亮(2017)都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并得出我國的企業通過對高管薪酬的提升會產生對企業績效顯著的促進作用的結論。因此,本文認為增加高管薪酬能夠激勵高管工作積極性,從而帶動企業績效增值。由此提出假設1:
假設1:高管薪酬與企業績效正相關。
Shleifer與vishny(1997)學者提出,當企業提高股權集中度,并達到股權呈現相對集中的狀態時,提高企業大股東的持股比例,能夠提高企業整體工作績效。Myeong-Hyeon(1998)利用五百家制造行業的企業數據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研究中將企業股權集中度劃分為三個區間,分別在三個區間內驗證企業績效與企業內部股東的持股比例之間的關聯關系,結果顯示,兩者呈現倒U型曲線關系。趙英林與周在霞(2006)認為股權集中度和企業績效之間是正相關的。王化成、裘益政和尹美群(2007)學者認為在我國的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中股權結構與企業績效兩者之間都呈正相關性。
股權集中度與企業治理密切相關,同時對企業績效也很有影響。企業中兩權的分離會造成信息不對稱,管理者可能會為了自身利益損害企業的整體利益。為了減少這種信息不對稱,企業所有者會對管理者進行監督,但其實真正有效的是股東對管理者的監督。如果股權分散的話,各個股東很難“齊心合力”地對之進行行之有效的監督,從而降低管理者開拓進取的上進心和勤懇工作的拼搏心,最終導致企業業績下滑。股權結構如果設置合理的話,就可以有效提高股東對管理者的監督效率。當股權集中度提高的時候,股東就會更愿意監管、監督管理者,這就會有效地提高企業績效。胡加明、吳迪(2020)通過實證研究得出結論,當股權集中度增加到一定比例時,“利益協同效應”及統一目標、統一管理會促進企業績效提高。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2:股權集中度與企業績效正相關。
三、研究設計
1.數據來源
為了研究高管薪酬、股權集中度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本文以2018年-2020年滬市A股中小板上市企業作為研究樣本。文中的樣本數據均來自國泰安CSMAR數據庫。選擇樣本的標準如下:(1) 只選取A股上市公司;(2) 剔除保險類、金融類、ST類、*ST類企業;(3) 由于一些公司的財務數據沒有完全進行披露,而這些數據無法準確獲取,故而將此類企業也進行排除。經過數據篩選后,最終收集了2591個樣本數據。數據分析主要運用軟件為 SPSS22.0和 EXCEL。
2.模型設計與變量解釋
為了檢驗高管薪酬和股權集中度對企業績效影響的假設,本文建立了兩個回歸模型。模型1是考慮到高管薪酬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模型2是考慮到股權集中度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ROA=α+β1ECOMP+β2LEV+β3SIZE+β4TAT+β5TAG+ε(1)
ROA=α+β1TOP1+β2LEV+β3SIZE+β4TAT+β5TAG+ε(2)
如表1所示。
3.描述性統計分析
表2是相關樣本變量描述性統計分析表。根據統計結果顯示,選取的2018年-2020年中小板企業的樣本數為2591個。其中,資產收益率(ROA)的均值為3.5312,最大值為25.2136,最小值為-36.2776,說明中小板企業資產收益率差別較大。凈資產收益率(ROE)的均值為5.1635,最大值為44.1730,最小值為-82.6675,說明中小板企業凈資產收益率差別加大。樣本企業中高管薪酬(ECOMP)的均值為14.7278,最大值為17.2279,最小值為8.5172,說明中小板企業中高管薪酬整體較高,雖有差異但差異并不明顯,同時也說明了,企業為了提高企業績效都采用了激勵政策,通過較高的薪酬來促進高管為企業更好的服務,推動企業發展。股權集中度(TOP1)的均值為36.1775,最大值為67.1785,最小值為9.1253,說明樣本企業顧群集中度存在較大差異。在控制變量中,資產負債率(LEV)的均值為40.6157,最大值為86.7036,最小值為7.4739,說明樣本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存在很大差異。公司規模(SIZE)的均值為22.1776,最大值為26.3883,最小值為18.2756,說明樣本企業公司規模相差不大,總資產相近。總資產周轉率(TAT)的均值為64.1336,最大值為219.1447,最小值為10.3883,說明樣本企業的總資產周轉率存在非常明顯的差距。總資產增長率(TAG)的均值為12.0054,最大值為1497703,最小值為-40.1554,說明樣本中小板企業的總資產增長率存在非常大的差異。
四、實證結果分析
1.相關性分析
表3是各個變量相關性統計分析表,檢驗了Pearson相關性。結果顯示,董事會薪酬總額即高管薪酬(ECOMP)與資產收益率(ROA)和凈資產收益率(ROE)之間呈現正相關關系,且在1%水平上顯著。這說明高管薪酬總額越高時,企業高管越愿意為企業服務,從而會提高企業的績效,這初步驗證了假設1成立。股權集中度(TOP1)與資產收益率(ROA)和凈資產收益率(ROE)之間呈現正相關關系,且在1%水平上顯著。這說明當股權集中度提高的時候,股東就會更愿意監督管理者,從而有效地提高企業績效,這初步驗證了假設2成立。資產負債率(LEV)與資產收益率(ROA)和凈資產收益率(ROE)之間呈現負相關關系,且在1%水平上顯著。公司規模(SIZE)與資產收益率(ROA)和凈資產收益率(ROE)之間呈現正相關關系,且在1%水平上顯著。說明公司規模越大,企業經營活動的能力越強,從而會提高企業績效。總資產周轉率(TAT)與資產收益率(ROA)和凈資產收益率(ROE)呈現正相關關系,且在1%水平上顯著。總資產周轉率(TAT)可以綜合反映出企業整體資產的營運能力,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企業資產的周轉次數越多,表明其周轉速度越快,也就顯示著企業的營運能力越強,從而企業績效就越高。總資產周轉率(TAG)與資產收益率(ROA)和凈資產收益率(ROE)呈現正相關關系,且在1%水平上顯著。總資產增長率(TAG)越高,表明企業在一定時期內資產經營的規模和資產的擴張速度越快,企業績效也就越高。除以上這些之外,從相關分析中可知各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的絕對值大多都小于0.3,說明他們不存在共線性的問題。
2.多元回歸分析
表4是變量回歸分析統計表。從表4的回歸結果(1) 可以看出,高管薪酬與企業績效在1%的水平上呈顯著正相關關系。企業所有者通過將高管人員的薪酬水平與企業績效相聯系,從而使管理者更賣力地工作。這一結果進一步驗證了假設1成立。
從表4的回歸結果(2) 可以看出,股權集中度與企業績效在1%的水平上呈顯著正相關關系。“一股獨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所有者與管理者之間由于信息不對稱而引起的問題,也可以對外部動態環境做出迅速的反應。股權集中度高會使得大股東更愿意監督管理者,從而有效地減少了管理者的機會主義和自利行為,最終提高了企業的績效。這一結果也進一步驗證了假設2成立。
3.穩健性檢驗
由于變量的選擇和數據的視訊方法可能對實證結果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本文以凈資產收益率(ROE)為因變量進行穩健性檢驗。從表5的穩健性檢驗結果表明,以ROE為因變量的回歸結果與運用資產收益率(ROA)對企業績效回歸的結果基本一致,本院原有假設依然成立,進一步驗證了本文結論的可靠性。
五、結論與建議
本文以2018年-2020年我國中小板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研究了高管薪酬、股權集中度兩者分別對企業績效的影響。通過研究得出以下結論:首先,高管的薪酬高低與企業績效水平呈顯著正相關關系。高管獲得的報酬越多,就越有動力管理企業,為企業的發展出謀劃策,從而提高了企業的績效。其次,股權集中度的高低與企業績效水平也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在股權結構較為集中的時候,大股東能夠獲得很明顯的經濟利益,加之本身較強的實力,會對企業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這會很大程度上提高企業的績效。
本文實證分析表明:高管薪酬與企業績效正相關。在現實中,給高管支付過高的薪酬并不一定會使企業績效增長,反而會使高官產生“得過且過”的投機心態。因此,為了避免該現象的發展,充分調動高管的積極性是十分必要的,必須將高管薪酬與企業績效緊密結合起來。如果企業在制定或改革薪酬制度時,能夠將經營績效的提升作為增加薪酬的基礎的同時,也發布相應的獲得收益的限制條件和措施,那么高管就會因為自身利益與企業利益緊密相連而努力工作。股權集中度是現代企業治理中的關鍵要素之一。所有權和管理權的分離會導致信息不對稱,為了促使管理者更好地為企業服務,可以提高股權集中度。提高股權集中度會促使企業大股東加大對管理者來自企業內部的監督,從而有效地提高企業績效。
參考文獻:
[1]胡加明,吳迪.股權結構與企業績效之謎[J].東岳論叢,2020,41(10):97-113.
[2]蔣澤芳,陳祖英.高管薪酬、股權集中度與企業績效[J].財會通訊,2019(18):64-68.
[3]張海燕.高管薪酬外部公平性、股權集中度與企業績效[J].財會通訊,2017(21):55-59.
[4]張雪娜,張巖.高管薪酬、內部控制質量與公司績效——基于食品、飲料制造業[J].財會學習,2020(34):170-172.
[5]李燁,嚴由亮.高管薪酬激勵、產權性質與企業績效——基于股權集中度的調節效應[J].工業技術經濟,2017, 36(09):85-92.
[6]盛明泉,車鑫.管理層權力、高管薪酬與公司績效[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6(05):97-104.
[7]張碩.股權集中度、股權制衡度與公司績效關系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0(32):79-82.
[8]牛翠萍,耿修林.管理層權力與企業績效研究的文獻綜述[J].管理觀察,2019(31):22-24.
[9]張佳莉.高管薪酬外部公平性、股權集中度與企業績效[D].云南財經大學,2016.
[10]李爭光.高管薪酬與企業績效——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現代管理科學,2015(03):106-108.
[11]胡亞權,周宏.高管薪酬、公司成長性水平與相對業績評價——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12(05): 22-28+93.
[12]Thi Thanh Binh Dao,Thu Tra Nguyen.A meta-analysi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rm performance[J].Journal of Governance and Regulation,2020,9(1).
[13]Alexandra Horobet,Lucian Belascu,?tefania Cristina Curea,Alma Pentescu.Ownership Concentration and Performance Recovery Patterns in the European Union[J].Sustainability,2019,11(4).
[4]Bilali Basesa Jumanne,Choong Chee Keong.Ownership concentration,foreign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among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East African community:the role of quality institutions[J].African J.of Accounting,Auditing and Finance,2018,6(1).
[15]Chialing Yao,Paichin Huang.Effects of size of business,business lines,and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on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an enterprise[J].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Mathematics,2018,21(2).
[16]Martin J.Conyon and Lerong He.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China[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1,17(4):1158-1175.
作者簡介:趙梓彤(1998- ),女,漢族,吉林省長春市人,延邊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會計學專業在讀研究生,管理學學士,法學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