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茹 薛基偉

摘要:目的 調查1起學校水痘暴發疫情,分析暴發原因和流行病學特征,探索預防控制水痘暴發疫情的對策。方法 按照病例定義開展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進行分析。結果 鹽城市某小學部共有3260名學生,175名教職工。2021年11月2日~11月8日,該校共出現19例水痘病例,均為同一班級的學生,其中男生12人,女生7人。結論 病例發現不及時、學生間的接觸及學校的晨、午檢、消毒措施不到位,疫情報告、隔離意識不強可能是暴發疫情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水痘;隔離;暴發疫情分析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和皮膚接觸傳播,主要表現為發熱及全身性丘疹及水皰[1],多見于兒童。患者是唯一傳染源,水痘傳染性極強,易感兒童接觸后90 %發病[2]。由于該病潛伏期長、傳染期長、隔離期長[3],以及接種水痘疫苗后有突破病例發生[4],容易在學校等易感者聚集的場所內暴發和流行。2021年11月5日晚上,鹽城市亭湖區疾控中心通過傳染病疫情網絡監測發現鹽城市解放路實驗學校近期發生多例水痘病例。發現疫情后,區疾控中心立即聯合文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織專業技術人員趕赴現場進行調查處置。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病例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的傳染病報告信息管理系統以及鹽城市亭湖區疾控中心通過流行病學調查收集的病例資料。
1.2 病例
2021年11月2日以來,鹽城市解放路實驗學校出現以下情況的學生(經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確診的學生) :初期有低熱、瘙癢、咳嗽等癥狀;l~2天后出現皮疹,以紅斑疹、丘疹、皰疹、膿皰、結痂順序演變;皰疹為單房性,橢圓形,直徑3~5 mm,周圍有紅暈,皰疹壁薄易破,疹液透明,后變混濁,皰疹處常伴痛癢,l~2天后皰疹從中心開始干枯、結痂,紅暈消失,1周左右皮脫落愈合,一般不留疤痕。皮疹連續分批出現,每批歷時l~6 d,病程中在同一部位可見斑丘疹、水皰和結痂同時存在,皮疹呈向心性分布。
1.3 調查內容
現場詢問校醫、班主任并采用統一的病例信息調查一覽表對所有水痘病例進行調查,內容包括基本信息、臨床癥狀、流行病學史和疫苗接種史等,同時也開展危險因素調查。
1.4 暴發疫情判斷標準
在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等集體單位中發生5例及以上水痘病例判定為暴發;在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等集體單位中發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判定為達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標準;末例病例后一個最長潛伏期(21 d) 無新發病例可判定疫情結束[5]。
1.5 統計分析
將疫情資料錄入Excel 2010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 學校基本情況
鹽城市解放路實驗學校位于鹽城市亭湖區解放中路9號,行政隸屬亭湖區教育局。該校共有3260名學生,175名教職工,分為6個年級62個班級,其中一、二、三、六年級各10個班,四、五年級各11個班;學校現有4幢教學樓,教學樓環境衛生良好,通風條件良好,無食堂、宿舍和校車。
2.2 流行病學調查
2.2.1 首例病例
首例患者邵某,女,6歲,一(4) 班,2021年11月2日上午發病,首發癥狀為軀干出現皮疹,無發熱癥狀。
2.2.2 疫情概況
2021年11月2日該校出現首例水痘病例,截止11月6日,該校累計報告水痘臨床診斷病例19例,達到暴發疫情標準。區疾控中心立即上報市疾控中心,同時將疫情信息通報教育局,并按市疾控中心要求啟動學校傳染病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等綜合研判,確認本起疫情是一起校園內水痘暴發疫情,并達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信息報告標準。經過積極采取相關疫情控制措施,該校11月8日最后1例病例發生,至12月7日連續29天沒有新增病例,經區疫情專家組評估認定并報市疾控中心同意后對該起疫情予以結案,從2021年12月7日起,解除學校疫情逐日監測工作,恢復日常教學秩序。
2.2.3 時間分布
11月2日發病1例,11月3日發病7例,11月4日發病1例,11月5日發病8例,11月7日發病1例,11月8日發病1例。見圖1。
2.2.4 人群分布
所有病例均分布在一(4) 班,均為小學生,其中6歲12例、7歲6例、8歲1例;男生12人,女生7人,男女性別比為1.71∶1。
2.2.5 臨床表現
通過對19名患病學生進行個案調查發現,自11月5日以來,19名患者陸續在二級及以上醫院門診就診后自行居家隔離、服藥治療,無住院病例,無重癥和死亡病例,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全身皮膚散在紅色斑丘疹、水皰疹,瘙癢,無發熱癥狀。
2.3 防控措施
為了迅速、有效控制疫情,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已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般級別的報告要求進行事件報告。(2) 發病班級采取停課(線上教學) 措施,所有患病學生居家隔離治療,康復后憑正規醫療機構診斷證明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經現場查驗認可后,加蓋復課查驗專用章方可復課。(3)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指派醫務人員進駐學校,協助校方開展晨午檢,做好因病缺課監測登記工作,發現患者立即居家隔離,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進行治療。(4) 密切關注疫情動態,啟動日報制度,落實班主任負責每天對本班的學生因病缺課情況進行統計,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合校方校醫每日將疫情情況匯總后向區疾控中心報告,由區疾控中心上報區衛健委應急辦并通報教育部門。(5) 全校開展疫情監測,對發現有發熱、咳嗽、出疹、嘔吐和腹瀉等癥狀的學生立即停課隔離并建議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由班級老師負責跟蹤發病學生的隔離治療情況及其他學生的健康狀況,各班級每天上報復課人數。(6)全校落實定時通風制度,勤開窗通風,確保教室空氣流通;全校每天開展消殺工作,所有班級均已指定專人負責消毒工作,用含氯消毒液進行課桌椅、地面的消毒,地面進行濕式打掃,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派專人負責技術指導,直至疫情完全控制。(7) 開展健康教育宣傳。學校在第一時間以校信通、主題班會、健康教育宣傳欄、告家長書等形式向師生和家長宣傳冬、春季傳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發放水痘、流感等傳染病預防知識的宣傳單。教育學生注意個人衛生,進出學校、飯前便后勤洗手,勤換衣服、開窗通風,加強鍛煉,增強體質。(8) 學校在疫情期間停止一切集會等活動,避免使用大型教室或會場開展室內集中教學等活動,減少其他班級學生接觸感染的機會。發病班級學生施行錯峰就餐、錯峰下課及上下學制度,發病學生應居家隔離,不參加校外聚餐、家教班等活動,避免前往大型的公共場所,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9) 密切關注輿情信息,由校方做好離校學生及家長的說服解釋及心理疏導工作,避免造成社會恐慌或不良社會影響。(10)落實開展水痘疫苗應急接種工作,由校方給每位學生家長發放水痘疫苗接種建議書,組織相關班級的師生在知情、自愿的原則下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急接種水痘疫苗。
3 討論
水痘出疹前到水皰結痂都具有傳染性,傳染性和潛伏期都較長,大部分病情較輕癥狀不典型,在出現首例病例后很難發現,往往會出現二代病例而引起聚集性疫情的發生[6~7]。在學校、托幼機構等集體單位極易發生暴發,控制難度大。同時,其潛伏期較長,疫情一般持續的時間也較長,有時會持續數月以上[8]。研究指出,水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97.87 %發生在學校,我國70 %以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在學校,有效預防和及時控制學校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近年來衛生應急工作的重點。接種水痘減毒活疫苗是預防水痘發生流行的最有效措施。許多研究證明,水痘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目前,我國兒童的水痘疫苗接種均為1針次劑種,免疫月齡在12~24月齡間,但對接種1劑水痘疫苗的保護效果分析發現,隨著免疫后時間的延長保護率呈明顯下降趨勢。有分析顯示,接種過2劑次水痘疫苗的疫苗保護效果最好。因此,建議和鼓勵家長在孩子入學前接種第2劑水痘疫苗。
本次疫情暴發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1)涉事班級部分學生衛生意識較差,無防護情況下接觸頻繁、密切。(2) 部分家長對水痘的危害性認識不足,防病意識薄弱,學生發病后存在隱瞞不報現象,為不耽誤孩子學習隱瞞病情,讓學生帶病堅持上課,導致傳染源未能及時發現。(3) 該校因病缺課登記網報工作不規范,晨午檢、消毒措施不到位,疫情報告、隔離意識不強,健康教育工作不實,造成疫情暴發。(4) 學校傳染病負責人對疫情報告缺乏意識,沒有及時報告學校的疫情,學生的缺課登記沒有及時統計,不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傳染病疫情情況。
今后對類似事件防范建議如下:(1) 加強學校保健老師隊伍建設。絕大多數中小學校及托幼機構缺少專職保健老師,多數為代課老師兼職管理,教學任務與學校衛生保健工作兼顧不全。目前,教育部門已強化專職保健老師隊伍建設,保障專職保健老師防控工作。(2) 大力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學校常見傳染病流行季節,各單位要充分利用報刊、廣播、專欄、墻報、微信群、QQ群等媒體、載體形式,宣傳相關危害和預防知識,培養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3) 加強學校傳染病防控管理。各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定期組織學校和幼托機構保健老師開展流行性感冒、水痘等學校常見傳染病的防治知識專題培訓,學校要加強全體在崗老師傳染病防治法和學校衛生等相關知識培訓,增強監測、報告意識,做到傳染病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治療。區疾控中心將聯合教育部門不定期對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開展督導。對于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突發事件應對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事件,要及時上報并建議立案查處,決不姑息遷就,保證在校在園學生的身心健康。(4) 切實落實防控常規措施。各中小學校和幼托機構要認真落實相關消毒措施:勤開窗通風,確保教室空氣流通,使用空氣循環消毒機和移動式紫外線消毒燈,對重點場所強化空氣消毒工作;對在校學生的生活用品勤晾曬,毛巾、餐具等物品用消毒液浸泡或煮沸消毒,桌椅、床板濕抹消毒,地面濕式打掃等。(5) 要嚴格做好疫情防控處置工作。學校和幼托機構一旦發生暴發疫情,要嚴格按照衛生部門提出的要求,迅速落實各項控制措施,特別是要做好傳染源的隔離治療工作,嚴把復課關。對患傳染病的學生,需有一級以上綜合醫院醫生出具的康復診斷證明書同時至學校(園) 所在轄區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 預防保健科現場核驗、責任人在診斷證明書上簽字、單位加蓋復課專用章后,方可復課。校(園) 方要做好學生停課期間的隨訪和管理,要按照規定的診斷標準,建立后續疫情的監測與報告。
參考文獻
[1]張愛華.2014~2018年北京市順義區北小營水痘流行病學分析傳染病學[J].預防醫學論壇,2020,26(6):466-468.
[2]李蘭娟,任紅.傳染病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68-73.
[3]楊小兵,鄒嬌嬌,汪鵬,等.武漢市某小學校水痘暴發疫情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7,33(3):331-333.
[4]耿興義,于秋燕,李戰,等.一起高免疫水平下學校水痘暴發流行特征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1,27(4):395-396.
[5]張振,廖玉學,鄧凱杰,等.深圳市某小學一起水痘暴發疫情的現場流行病學調查[J].熱帶醫學雜志,2014,14(9):1223-1225.
[6] 黃振豪,王開亮,等.1起水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調查[J].預防醫學論壇,2021,27(6):474-475+479.
[7]張振,廖玉學,鄧凱杰,等.深圳市某小學一起水痘暴發疫情的現場流行病學調查[J].熱帶醫學雜志,2014,14(9):1223-1225.
[8]連志勇,于霄云,王世超.沈陽市2006-2017年水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病學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9,40(6):93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