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互聯網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北京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的支持。
流言:熱射病是陽光照射過多導致的,只發生在室外,只要待在室內就不用擔心。
真相:熱射病不是室外活動的“專利”。夏季,室外高溫酷暑,室內悶熱、缺乏通風,都可能導致熱射病的發生。
熱射病是高溫相關急癥中最嚴重的一種致命性疾病,即重癥中暑。它是由于患者暴露在高溫、高濕環境中,身體調節功能失衡,產熱大于散熱,導致核心溫度迅速升高,超過40℃,并伴有皮膚灼熱、意識障礙(例如譫妄、驚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等癥狀。一旦發生熱射病,死亡率極高。根據發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熱射病可分為非勞力型熱射病(又稱經典型熱射病)和勞力型熱射病。前者常見于年幼者、孕婦和年老體衰者;后者常見于夏季劇烈運動者、高強度體力活動者,如建筑工人、環衛工人等戶外勞動者,還包括裝修工人、車間工人在內的室內勞動者。
盡管在室內也可能得熱射病,但室外工作者比室內工作者的熱射病病情惡化風險更高。相關研究顯示,在經過治療后,超過八成的室外熱射病患者最終死亡或無法恢復神志。從暴露時間看,室外患者的平均暴露(高溫、高濕環境)時間比室內患者少2.3個小時。
降低熱射病病死率的關鍵在于預防。最有效的預防措施是避免高溫、高濕及不通風的環境,減少和防止中暑發生的危險因素,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避免人體發生脫水危險。
流言:口罩中間層熔噴布系石油產品,其中的微末顆粒會經過呼吸道進入人體肺部,長期佩戴可致人肺結節增大。
真相:在正常使用期限內佩戴口罩,是不會產生微末顆粒的,更不會導致人體模型肺結節增大。
除了棉、毛、麻、絲、再生纖維素纖維等紡織材料外,包括熔噴布在內的很多合成纖維都是利用石油基材料制成的。作為主要的石油基材料,聚丙烯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其中制作口罩用的熔噴布,就是由聚丙烯高分子材料加工而成的超細纖維非織造材料。
這種高分子材料經過加工成為熔噴布后,具有一定的強度和非常好的過濾性能,只要不在太陽下暴曬,同時不超過使用期限,就不會產生微末顆粒。
流言:既然吃肉多容易導致脂肪肝,那么堅持只吃素,就能避免患上脂肪肝。
真相:吃太多肉確實可能導致脂肪肝,但不是只有吃肉多才會導致脂肪肝,光吃素也可能導致脂肪肝。只不過跟營養過剩型脂肪肝相反,長期營養不良、缺少蛋白質攝入導致的是“營養缺乏型脂肪肝”。
長期食素者可能會由于營養不均衡,導致體內蛋白質缺乏,因為肝臟運輸脂肪需要蛋白質幫助,所以長期食素會造成轉運脂肪發生障礙,使脂肪在肝內堆積。
此外,相較于均衡飲食的人,食素者往往更容易感到饑餓,人體的消化系統會刺激機體攝入更多的碳水化合物以增加飽腹感。這些碳水化合物的熱量不低,可以轉變為脂肪,儲存在肝臟內,由此提高了食素者患上脂肪肝的風險。另外,過量飲酒也可能導致酒精性脂肪肝。

流言:某品牌雪糕在31℃左右放1小時都沒有完全融化,是因為加了“膠”(增稠劑),如果過量攝入此類物質,會引發胃腸道疾病,甚至影響兒童神經系統的發育。
真相:影響雪糕融化速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和配料成分有關。在31℃放1小時的雪糕肯定是化了,只是因為雪糕干物質中的蛋白質和增稠劑(可溶纖維)都是大分子,它們能形成腳手架一樣的空間結構,可以幫助雪糕融化后保持“形狀”。
增稠劑常用于雪糕/冰淇淋等產品中,其主要作用是通過改變冰晶構造,參與形成松軟的口感。同時增稠劑也可以增強產品質地的穩定性以及延緩融化速度。只要合理添加,不用擔心食品安全問題。
目前,我國批準使用的增稠劑中,帶著“膠”字的大約有20種,其中來自植物(尤其是豆科植物種子)的最多。這些“膠”的成分絕大多數是對健康有益的“多糖”和“可溶性膳食纖維”。但是,生產企業不會隨意在產品中添加較多“膠”類物質,因為加得多了,產品就不是雪糕/冰淇淋,而是果凍了,所以“長期大量”“過量攝入”也不現實。

流言:長期低頭對頸椎不好,所以在床上玩手機時可以仰著頭,以便緩解頸椎壓力。
真相:不少人在長時間低頭工作之后,頸椎會產生不適感,這時人們往往會有意識地給脖子一些額外關照,以緩解這種不適感。但是,長時間仰著頭和低著頭對頸椎的壓迫是類似的,只是方向不同罷了。
那么,如何科學地保護頸椎?首先,可以適當活動頸部,鍛煉頸部肌肉力量,工作時盡量保持良好坐姿,讓頸椎保持在中立位,不要過度使用。其次,出現頸椎病癥狀要及時就醫,如果三個月內不能通過非手術治療緩解病癥,就需要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治療雖然存在一定風險,但頸椎病手術屬于微創手術且醫學技術已經較為成熟,可以直接解除神經壓迫,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頸椎問題已經到了需要手術的程度,越早接受手術,恢復效果越好。
流言:狂犬疫苗“打一次包兩年”,即打過一次之后,兩年內再被動物咬傷都不用擔心患上狂犬病。
真相:這種說法是誤傳。狂犬疫苗并非只打一次就可完成全程免疫,接種時也不能存有僥幸心理。
狂犬病是目前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傳染病,年死亡例數約為5.9萬。暴露后若未經規范處置,一旦出現臨床癥狀,病死率幾乎為100%,因此不可掉以輕心。
如果在接種疫苗后被狗咬傷,要根據不同情況處理。按照《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6版)》的要求,若再次暴露發生在免疫接種過程中,則繼續按原有程序完成全程接種,不需加大劑量;若全程免疫后半年內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再次免疫;全程免疫后半年到一年內再次暴露者,應當于0天和3天各接種1劑疫苗;在1—3年內再次暴露者,應于0、3、7天各接種1劑疫苗;超過3年者應當全程接種疫苗。
流言:又直又長的香蕉不要買也不要吃,那可能是被催長催熟、打過化學藥水的“激素香蕉”。圓圓彎彎的香蕉才是自然成熟的。
真相:香蕉的種類有很多,果形也不一樣,香牙蕉的果形大多呈月牙狀或半月牙狀。大蕉、紅香蕉果形較直,粉蕉果實稍彎。香蕉的直與彎還跟香蕉上下把位、生長季節有關。也就是說,單純依靠香蕉的直和彎來辨識能不能吃,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香蕉是亞熱帶水果,剛采摘下的果實質地堅硬,經過一段時間的貯藏與后熟作用,才能銷售和食用。如果等待其自行成熟,不僅需時較長,成熟不整齊,且果柄果軸易腐爛。所以香蕉采后都要進行人工催熟,這樣做不但可縮短采后上市的周期,且有利于提高果實品質。
催熟香蕉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乙烯利催熟法憑借其安全、便捷、高效的優點得到廣泛應用。乙烯利是目前市面上公開銷售、使用的常見植物生長調節劑,主要作用于植物細胞,不會給人體生長發育帶來負面影響。
流言:上完廁所后不能將衛生紙直接扔進馬桶沖走,否則會帶來堵塞等嚴重后果。
真相:衛生紙能不能丟進馬桶,主要取決于用的是什么紙。現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可以把廁紙直接扔進馬桶沖走的。
歷史上曾經廣泛使用的馬糞紙、皺紋衛生紙等,原料五花八門、做工比較粗糙,紙張纖維粗大,還很結實,直接扔馬桶里,確實容易堵。所以,過去衛生間里的小紙簍的確起到了“守護”馬桶的作用。
如今常用的卷筒紙是很容易在水流的沖擊下“粉身碎骨”的。目前正在實施的衛生紙相關國標GB/ T 20810—2018《衛生紙(含衛生紙原紙)》里,也有關于紙的可分散性測試,大致是將一定量的紙,放進裝有5升水的梅花筒里,再旋轉并通氣,40秒內紙碎掉才合格。所以,符合相關標準的廁紙可以直接沖走,不會給馬桶帶來太大壓力。
但是其他類型的紙,就不一定適合扔進馬桶直接沖走了。比如抽紙、紙巾等往往更加厚實柔韌,這通常是因為它們所用的纖維更長,還添加了沾水后仍能保持強度的成分。此外,廚房紙巾、化纖無紡布在濕乎乎的情況下也不散不破,這樣的“紙”,扔馬桶里確實是在“添堵”。
另一方面,馬桶及管道也是影響廁紙能否直沖的重要因素,現在的抽水馬桶力道都不小,加上管道通常比較粗,對付廁紙沒什么問題。但如果是年代久遠的衛生間,可能馬桶沖力弱,管道又由于沉積和腐蝕變窄、變糙,這種情況下,直沖可能有隱患。
(本期內容來源:澎湃新聞、“健康中國”微信公眾號、《北京科技報》、千龍網、“飲食參考”微信公眾號、騰訊較真、科普中國、北京宣武醫院、“健康北京”微信公眾號、《羊城晚報》、科學辟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