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勇軍 王菲藝
摘要:目的 研究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運用完全腔鏡下甲狀腺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廈門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收治的86例手術治療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開放式手術治療,觀察組則采用完全腔鏡下甲狀腺手術治療,對比兩種手術方式的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比對照組相對延長,但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以及發生的并發癥均較少,患者手術切口較小,術后患者疼痛程度也較輕,患者體內炎性因子水平、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及甲狀腺球蛋白水平均得到顯著改善,最終取得的近期治療總有效率以及患者對創面美觀滿意度均較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得到顯著改善,兩組指標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及時采用完全腔鏡下甲狀腺手術治療,能夠有效減少手術創傷性,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近期疾病控制效果,并且能夠滿足患者對形體美觀度的需求,從而能夠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
關鍵詞:甲狀腺乳頭狀癌;完全腔鏡下甲狀腺手術;療效研究
甲狀腺乳頭狀癌是臨床腫瘤科一種高發的惡性腫瘤疾病,且多發生于中青年女性群體,其發生因素目前尚未明確,但相關研究認為與碘缺乏、放射線、促甲狀腺激素慢性刺激、性激素作用、生甲狀腺腫物質、甲狀腺增生以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等因素有著密切關聯。尤其是近年隨著人們生活飲食習慣的不斷改變,長期不良生活及飲食習慣,導致甲狀腺乳頭狀癌的患病率明顯上升[1~2]。目前臨床針對甲狀腺乳頭狀癌疾病主要通過手術方式治療控制病情發展,但不同手術方式所存在的創傷性和治療效果會存在明顯差異,因此最終獲得的康復效果也大有不同[3]。所以,應加強對甲狀腺乳頭狀癌疾病的臨床治療研究力度,盡早幫助患者探尋出最佳治療方案,提高疾病治療效率,才能減輕疾病對患者健康及生活造成的影響。故此,本文選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廈門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收治的86例手術治療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將兩組患者分別采取傳統開放式手術方案與完全腔鏡下甲狀腺手術方案的臨床效果進行了對比,希望能為本病的治療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數據,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選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廈門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收治的86例手術治療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開放式手術治療,觀察組則采用完全腔鏡下甲狀腺手術治療。觀察組中男性8例,女性35例,平均年齡為(38.5±2.6) 歲;對照組中男性7例,女性36例,平均年齡為(38.0±2.5) 歲。兩組基礎資料對比差異不明顯(P > 0.05) ,存在臨床可比性。本次研究內容已經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傳統開放式手術治療:手術時患者采取全麻處理以及仰臥位,做好術前常規準備及鋪巾消毒后,在患者的胸骨上凹頸橫紋處行手術切口,切口長度約為4 cm,將兩側皮瓣用組織鉗拉開,并逐層分離頸前肌肉群,確定頸前組織充分暴露后,切除患側的甲狀腺腺葉和峽部,對中心部位淋巴結進行全面清掃,完成清掃后留置引流管,隨后對創面進行清洗及切口縫合處理,術后給予患者抗感染治療。
觀察組采取完全腔鏡下甲狀腺手術治療:手術采取全麻處理,患者行平臥位,將患者的肩部墊高,頸部呈過伸位,首先通過胸乳入路,并在患者右乳內側胸骨旁取1 cm豎形切口,鈍性分離后置入腔鏡,詳細觀察甲狀腺病變組織情況;氣腹壓力控制在7 mmHg,并在兩側乳暈上部位分別取操作孔,從皮下間隙開始游離甲狀腺結締組織,運用超聲刀將頸白線割開分離帶狀肌,沿間隙將患側腺葉分離后向上牽拉,同時向外側牽拉帶狀肌。最后對腺葉結締組織進行鈍性分離,通過超聲刀充分暴露喉反神經,對上位甲狀腺進行剝離后切斷腺葉上極;隨后繼續牽拉分離腺葉至神經入喉處韌帶部位后,將腺葉結締組織徹底切除。
1.3 觀察指標
(1) 詳細記錄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術后引流量、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率;(2) 將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的白細胞介素-6(IL-6) 、C-反應蛋白(CRP) 、腫瘤壞死因子(TNF-α)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 及甲狀腺球蛋白(Tg) 水平進行詳細檢測記錄對比;(3)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應用視覺模擬(VAS) 疼痛量表評估,滿分值為10分,分數越低表示疼痛越輕;(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通過發放自擬調查問卷表進行評定,調查內容主要包括睡眠質量、心理狀態、生活樂趣以及生活能力,每項指標的最高分值為10分,獲得分值越高則表示生活質量改善得越好;(5) 兩組患者對此次治療創面美觀滿意度通過發放自擬調查問卷表進行評定,調查內容主要包括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個標準。總滿意度為非常滿意與基本滿意例數之和。
1.4 近期治療效果判定
通過治療后,經檢查顯示患者的病變組織徹底清除,且無任何并發癥發生,各項指標恢復平穩為顯效;患者在治療后腫瘤病灶體積減小<30 %,出現輕微并發癥,且1年內無新發病灶發生則為有效;通過治療后,患者的腫瘤病灶未完全清除,出現明顯并發癥,且1年內出現新病灶則表示無效??傆行蕿轱@效例數和有效例數相加的總和。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0.0軟件對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 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 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手術各項指標對比情況
兩組最終結果比較顯示,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與對照度相比有所延長,但觀察組患者的手術切口較小,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引流量均明顯減少,術后疼痛程度也較輕,最終住院時間明顯縮短,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2.2 ?兩組患者各檢測指標結果對比詳情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及甲狀腺球蛋白水平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以上指標同對照組相比均得到顯著改善,兩組數據結果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2.3 兩組近期治療效果對比
最終判定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獲得的近期治療有效率與對照組相比明顯提升,且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發生的并發癥也少于對照組,組間指標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2.4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詳情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治療后兩組結果比較顯示,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高,兩組指標數據結果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
2.5 兩組治療滿意度調查結果
兩組最終調查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及家屬對此次治療的創面美觀滿意度已達到97.7 %,其結果明顯高于對照組創面美觀滿意度86.0 %,兩組最終結果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
3討論
甲狀腺乳頭狀癌疾病具有發病率高、隱匿性強、危險性高以及治療難度大等特征。該病的發生會導致患者出現甲狀腺內腫塊,且隨著病情發展患者會出現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吞咽困難和交感神經受壓所引起的疼痛癥狀,若病情未能得到及時控制,會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往臨床針對該病主要采取傳統開放式手術治療,通過治療最大限度控制病情,但由于該手術方式的創傷性較大,會對患者的身體免疫功能以及頸部皮膚美觀度造成嚴重破壞,因此不利于患者術后身體恢復和疾病控制效果[4]。近年隨著醫學水平不斷發展進步,臨床針對該病采取了完全腔鏡下甲狀腺手術治療,并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通過運用腔鏡手術能夠有效提高手術視野,使醫者能夠準確判斷患者病灶位置及病情嚴重程度,從而提高手術效果。同時,該手術方式的創傷性較小,因此可以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減輕患者因手術產生的炎性反應和術后并發癥發生,最終減輕患者的病痛折磨,最大限度控制病情發展[5]。本文研究結果也已證實,與采用傳統開放式手術治療的對照組數據比較,觀察組患者通過采用完全腔鏡下甲狀腺手術治療后,雖然患者的手術時間相對延長,但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術引流量以及發生的并發癥均較少,手術切口也較小,術后患者疼痛程度也較輕,最終取得的近期治療總有效率以及創面美觀滿意度較高,且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及甲狀腺球蛋白水平均改善良好。
綜上所述,運用完全腔鏡下甲狀腺手術治療甲狀腺乳頭狀癌疾病,能夠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使患者的病情能夠得到最大限度地控制,降低疾病的危害性,幫助患者提高生存質量。同時由于創面較小,可滿足患者對形體美觀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李艷萍.完全腔鏡下甲狀腺手術對分化型甲狀腺癌的療效[J].河南醫學研究,2021,30(14):2602-2604.
[2]許蘭英.完全腔鏡下甲狀腺手術治療甲狀腺癌的療效觀察[J].西藏醫藥,2021,42(2):40-42.
[3]楚延娜.完全腔鏡下甲狀腺手術治療甲狀腺癌的臨床療效[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1,32(5):802-804.
[4]靳玉峰.3D腔鏡下甲狀腺手術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的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20,32(24):47-49.
[5]劉偉,簡陳興,吳黎敏,等.腔鏡輔助小切口甲狀腺手術與完全腔鏡甲狀腺切除術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的效果對比[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0,14(15):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