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分析
《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指出,勞動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主要包括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精神。《中小學生守則》中也明確指出,中小學生應“勤勞篤行樂奉獻”。
通過日常觀察、勞動習慣調查問卷、定期與學生談心、與家長交流,我發現二(6)班學生總體上熱愛勞動,31.1%的學生具有強烈的勞動意識,97.8%的學生在家愿意做家務。但遇到困難,學生容易出現畏難情緒而退縮。學生缺少勞動指導,對勞動的價值和意義認識不足,不能深刻領悟美好的生活正是由無數勞動者造就的。
為此,筆者設計了本次班會,旨在讓低年級兒童認識到勞動的價值和意義,并愿意參與勞動,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明白勞動對家庭、集體、社會的重要意義,認識到勞動是艱辛的,也是有價值的。
2.情感目標:通過多種活動形式讓學生產生熱愛勞動、敬佩勞動者的情感。
3.行為目標:掌握簡單的勞動技能,主動參與家庭、集體勞動,能堅持做家務和班級值日,養成主動勞動、認真勞動、有始有終的勞動習慣。
活動準備
教師:
1.發布勞動體驗任務,收集學生勞動的場景照片。
2.發布“尋訪身邊的勞動者”任務,收取學生的勞動研學單。
3.了解學生是否對毛豆過敏。
4.準備垃圾袋、小籮筐、毛豆、免洗洗手液、小碗。
學生:
1.填寫“尋訪身邊的勞動者”研學單。
2.體驗勞動,并用照片或文字記錄下來。
實施過程
環節一 勞動初體驗 我是勞動好幫手
活動一 初識勞動之手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則謎語。謎面: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謎底是什么呀?
學生猜謎底。
師:謎底就是我們的雙手。我們的雙手可不簡單,能做很多事情呢。請大家說一說你的小手會干什么,比比誰的小手更能干。
學生回答。
師:你們真是一群能干的小朋友。老師也收集了大家勞動的照片,一起來看看這些勞動小能手吧!
出示學生在家、班級、社區勞動的各類照片。
小結:你們用自己的雙手分擔了家庭和集體中的勞動責任,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真是了不起!
活動二 齊唱兒歌夸小手
師:一起拍手唱兒歌,為自己點個贊吧!
齊讀兒歌:我有一雙小小手,真呀真忙呀。會幫媽媽疊被子,還會掃地呀。倒垃圾排桌椅,同學夸獎我。我的一雙小小手,真呀真能干。
[設計意圖]本環節由謎語導入,通過課前體驗、課上分享、勞動場景再現等活動,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勞動的積極情感體驗,增強學生對勞動的信心和
熱情。
環節二 勞動觀察員 勞動雙手創美好
活動一 童眼看生活——知勞動艱辛
1.猜猜這是誰的手
師:剛剛展示了你們能干的小手,老師這兒也有幾雙手的圖片。(出示圖片)
伸出你的手看一看,比一比,照片中的手有什么不一樣?(粗糙、臟、受傷)你知道這是誰的手嗎?猜一猜為什么他們的手會變成這樣呢?
(1)核酸檢測護士的手。為什么她的手會變成這
樣呢?
因為她一整天都要佩戴手套,手悶在里面浸在汗水里,再加上不停地接觸刺激性的消毒液,就出現了道道血痕。
(2)環衛工人的手。這雙粗糙的手能帶來什么呢?
每天用粗糙的雙手換來整個城市的整潔美麗。
(3)消防員的手。為什么會有水泡?
救火時被燙出了水泡。為了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他們不顧一切。
學生聯系生活談感受。
師:孩子們,你的手受過傷嗎?能說說當時的情景嗎?一定很疼吧。再看看這些傷痕累累的手,你覺得他們疼嗎?那他們為什么還這樣做?
小結:他們的雙手守護了我們的安全,帶來了美麗整潔的城市環境。
2.我身邊的勞動者
回顧自己一天的生活,除了剛才那幾位勞動者,你還接受過哪些勞動者的服務?
預設:牛奶工、小區和學校保安、老師、食堂工人、保潔人員、快遞員、公交司機、廚師、服務員、農民等。
(1)各小組交流尋訪內容。
(2)選一個小組上臺分享,其他小組補充。
小結:我們吃穿住行的每一個方面、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時刻,都有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在為我們奔波著、付出著。
3.致敬勞動者
師:剛剛我們看到了很多勞動者的辛勤付出,下面的視頻里還有很多勞動者的手。(播放視頻《致敬這雙手)前半部分:你都看到了哪些勞動者的手?他們的手帶來了什么?
預設:司機、理發師、交警、修鞋匠、廚師、程序員、農民、裁縫、藥劑師、清潔工、新聞主播、消防員等。
繼續播放《致敬這雙手》,揭示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創造著美好生活。
活動二 勞動故事會——感勞動光榮
1.采訪食堂阿姨,聆聽勞動故事
師:剛剛分組交流研學單時,有不少同學提到了食堂工作人員。你們知道嗎,我們每天吃的午飯要經過很多道工序才能到達我們的手中。今天,我們也邀請了食堂的魏阿姨來到課堂。大家掌聲歡迎!
關于食堂阿姨每天的工作,你有什么問題想要采訪魏阿姨的?
生1:我想知道你們每天花多長時間準備午飯?
魏阿姨:每天早上6點前來到學校,要一直忙到下午。我們要擇菜、洗菜、切菜、燒煮、分裝、搬運、回收、清洗、消毒,最后把食堂收拾干凈才算結束。
生2:我看每天送飯的大箱子很重,從食堂那么遠的地方怎么送到教室門口的呀?
魏阿姨:我們先把飯箱和湯桶搬上推車,再通過推車把午飯送到各個班級。
學生上臺為食堂阿姨送上親手制作的感謝卡片。
師:魏阿姨因為工作勤勞認真,還被評為了最美食堂阿姨呢!我們一起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阿姨。
2.新聞直播間,傾聽獎章里的故事
師:為了獎勵各行各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勞動者,國家、各地方都設有“五一勞動獎章”。讓我們來看一則新聞:外賣騎手宋增光獲得勞動者的最高榮譽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看了新聞,你有什么想說的?
補充介紹:“五一勞動獎章”的獲獎者來自各行各業,有勇于創新、勤于鉆研的科技人員,有堅守崗位的一線工人,也有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司機、快遞員、老師、醫生等,每一個愛崗敬業的勞動者都是最棒的。這些勞動者用勤勞的雙手證明了自身價值,獲得了認可和尊重,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設計意圖]通過“猜猜這是誰的手”、尋訪交流身邊的勞動者、勞動故事會等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勞動的雙手創造了美好生活,讓學生明白不管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都是辛苦的,更是有價值的,樹立勞動最光榮的觀念,學會尊重每一位勞動者。
環節三 勞動露一手 生活因我更美好
活動一 學做勞動小能手
師:你們看這是什么呀?(出示毛豆)咱們二年級小朋友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家務,今天,我們就來試著剝毛豆。
請組長拿出桌肚里的籃筐。看一看,里面有什么呀?(洗手液、毛豆、空碗、垃圾袋)
有了這些物品,你打算怎么做?小組內商量商量。
預設:先用洗手液清潔雙手,然后把毛豆從筐子里取出,剝好的毛豆放進碗里,毛豆皮放在垃圾袋里,最后把桌面收拾干凈。
出示活動要求:準備就緒,開始剝毛豆。音樂停,活動停。桌面整理干凈。人人參與其中,比比看哪組剝得多。
請組長拿著小組剝好的毛豆上臺。
教師采訪剝得慢的小組:遇到了什么困難?誰能幫他們破解難題?
預設1:不會剝怎么辦?先用指甲掐出一個口子,順著中間的筋絡撕下來,豆莢就打開了,再把毛豆摳出來放進碗里。
預設2:剝不動怎么辦?集中力量,用指甲尖在上端掐出一個缺口。
教師采訪剝得快的組:為什么你們剝得這么快?組里誰剝得最好?有什么秘訣嗎?請剝得好的同學一邊演示一邊講解技巧。
再來試一試,注意用上剛才的好方法,看看勞動效率是不是提高了。
小組二次活動,剝完剩余毛豆。
談體驗感受:老師發現這一次你們剝得快多了。想問問你們,你覺得剝毛豆難不難?
小結:勞動過程中的確會遇到困難,不會做的時候多請教、多學習,再加上多練習,就一定能做好。
[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和勞動信心,通過同伴互助、小組合作、經驗分享等形式,有梯度地引導學生探索做好家務的技巧,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勞動的樂趣,勞動中遇到困難時多學習、多練習。
環節四 勞動成習慣 堅持打卡變能手
活動一 勞動超市選任務
師:剛剛大家都學會了剝毛豆的本領,勞動不能靠一時的熱情,要長期堅持下去,才能成為真正的勞動小能手。瞧,這里有很多勞動任務,請大家自選三項,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堅持勞動打卡。(出示勞動任務清單)
組長分發勞動打卡單,每個人選出你接下來要堅持打卡的家務勞動。
學生分享:選擇了哪幾項打卡任務?為什么要選這幾項?打算怎么完成?
師:在下一次的勞動主題班會中,老師會請你們分享自己是怎么完成這些任務的。請你在打卡單上鄭重寫上你的名字,帶回家貼在書桌前。
活動二 爭當“勞動習慣星”
師:請大家每天堅持勞動打卡,堅持做家務,養成勞動的好習慣。我們班每周會評選“勞動習慣星”,公布在班級的習慣墻上,被評上的同學還可以給自己的習慣樹澆水施肥。(出示習慣樹評價頁面)
希望大家都能用好自己勤勞的雙手,從小做一個愛勞動的小能手!
[設計意圖]本環節指導學生選擇勞動打卡項目,通過家校協同、鼓勵監督,讓學生在持續的勞動實踐中逐漸養成勞動習慣,并為后續的勞動系列主題班會積累勞動體驗。讓學生自主選擇勞動項目并在勞動卡片上簽名,目的是讓活動變得更有儀式感,變老師布置任務為自己主動想要完成,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和責任感。
拓展延伸
“勞動習慣星”評比系列活動:
1.家務打卡:填寫“家務打卡習慣記錄表”,學生每月選擇幾項家務勞動堅持打卡,根據勞動的態度、效果等進行自我評價、家長評價。
2.志愿服務:利用寒暑假,學生走進社區參與“最美樓道”“環保宣傳”“尊老敬老”等志愿服務活動。
3.自我提升:學生把自己的勞動經歷、勞動智慧總結制作成作品,向“金陵娃一起勞動吧”投稿,分享勞動經歷、勞動智慧。
孫曉璐? ?江蘇省南京市立賢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