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小課間活動讓學生身心得到放松的同時,也讓他們的德性自然生長。然而,低年級學生認知不成熟,自控能力差,課間不當言行時有發生,這不僅帶來了眾多安全隱患,還打亂了正常的課間秩序,使學校的德育工作大打折扣。那么,如何引導低年級學生度過健康有序、快樂有趣的小課間呢?筆者從四個方面側重對小課間悅動育人進行實踐與探索,即潛移默化的氛圍營造、寓教于樂的游戲課程、入心入靈的活動體驗、常規常態的過程評價,以期讓低年級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提升運動技能,增強體質,讓學生的德性向陽生長。
[關鍵詞] 小課間;悅動育人;低年級兒童;德性生長
“教育無小事,事事皆育人。”短短10分鐘的小課間活動,可以讓學生的身心得到放松。他們玩著自己最喜歡的游戲,與自己親密的伙伴聊天,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德性也隨之自然生長。然而,由于低年級學生還沒有形成正確的認知和良好的習慣,加上自我控制能力和判斷是非能力差,課間不當言行時有發生。比如,有的學生課間大聲喧嘩,有的學生亂拋紙屑,有的學生破壞公共物品,還有的學生打打鬧鬧,或是橫沖直撞,不僅帶來了安全隱患,還打亂了正常的課間秩序,使學校的德育工作大打折扣。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那么,如何引導低年級學生度過健康有序、快樂有趣的小課間呢?筆者依托學校“基于學生德性生長的小學德育校本課程的建構與實踐研究”這一課題研究大環境,從四個方面側重對小課間悅動育人(即在愉快的運動中培養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的立體的人)進行實踐與探索,即潛移默化的氛圍營造、寓教于樂的游戲課程、入心入靈的活動體驗、常規常態的過程評價。
一、潛移默化的環境營造,讓學生德性蓬勃生長
環境會對個體的行為產生顯著影響。古有“孟母三遷”的故事,說明環境會影響一個學生的性格養成和興趣愛好。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場所,其內部環境對學生成長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直接影響著學生德性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水平。營造良好的小課間活動環境,更能激發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感。
1.微型“星舞臺”,悅動育人的交際場
學生是學校的主體。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要向他們開放,每一個角落都要從學生出發,圍繞學生展開,獲得學生認可。如,在班級里建立圖書角,在教室門口放置彩虹書凳,在走廊上設立“讀書吧”,擺上他們喜歡的圖書,讓學生隨手就能與書籍對話。再如,利用學校樓梯轉角、走廊或者大廳設立“棋擂臺”“星舞臺”“朗讀亭”等,作為學生課間切磋技藝、展示特長的交際場。
2.圖文“星宣傳”,悅動育人的百花園
“讓學校的每一面墻都開口說話。”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話體現了學生德性生長需要環境熏陶。因此,學校充分利用走廊文化空間,發揮每一堵墻的教育功能,形成了一道道精美且富有童趣的走廊文化風景,讓學生在濃厚的文化氣息下健康成長。走廊文化墻,除了特色鮮明的學科特色展示、節日宣傳等作品外,還針對小課間游戲進行圖文宣傳。如學校“十五好”、傳統游戲知多少、現代游戲我會玩等“星宣傳”板塊,以學校師生真實的游戲畫面,加上精彩的文字介紹,做墻面專題宣傳,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這些游戲的樂趣,從而積極參與體驗,收獲成長與快樂。
3.園林“星校園”,悅動育人的“桃花源”
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長”,指出教育就是不斷生長的過程,包括體格、智力和道德的生長。園林式校園,讓學校教育環境更適合學生的生長。優美的自然風光,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生活。眾多因地制宜的育人景點,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播下快樂、幸福的元素。每當小課間來臨,學生們舉目四望,這里的“春華園”“秋實園”花團錦簇,那里的“夏青園”“冬溫園”林深葉茂……整個校園到處充滿著勃勃生機,成為學生們向往的地方。
二、寓教于樂的游戲課程,讓學生德性智慧生長
低年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是有區別和差異的。因此,利用心理健康、德法、體育、社團活動等課程,讓學生學習豐富的游戲內容,為他們的成長提供小課間游戲超市,滿足他們的選擇與需求。這樣,寓教于樂,把小課間游戲內容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有效地推進了學校素質教育,發展了學生和教師的創新素質、實踐能力和個性特長。
1.走進傳統游戲,玩出新趣味
傳統游戲走進小課間,讓學生領略前人智慧的同時,也涵養了傳統美德。如,翻花繩、踢毽子、跳皮筋、拉大鋸、木頭人、滾鐵環、剪刀石頭布、捉迷藏、傳手絹等,這些游戲不但能鍛煉學生的手腳協調能力,還能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友愛精神和勇敢品質。班主任利用班會和夕會,任課老師利用心理健康、德法、體育、社團等課程,激發他們的興趣,幫助學生學習和體驗這些傳統游戲。此外,班級還根據學生的興趣,選擇一兩項傳統游戲作為班級特色項目,并不斷發展創新,玩出新趣味。
2.參與體育項目,玩出新境界
體育活動項目豐富多彩,學生參與其中,不僅可以促進身心健康,還能感受愉悅的體育活動氛圍。學校在一年級學生入學時就送給他們一個“健康大禮包”:人人一根繩,人人一只毽,人人一張瑜伽墊。學校精心安排大課間內容,認真組織春秋兩季運動會。班級小課間活動緊緊圍繞學校開展的體育活動,在愉快的運動中培養學生興趣,提升學生運動技能,增強體質,陶冶性情。
3.創編新式游戲,玩出新花樣
低年級學生對新鮮事物比較好奇,但是對每件事物持續關注的時間又比較短暫。因此,再好玩的課間游戲,他們也有玩膩的時候。這就需要開動腦筋,創編新游戲。如在學習了垃圾分類之后,老師帶領學生創編了垃圾分類拋接球小游戲。再如跳繩變變變:將跳繩變成雙股,進行掃障礙游戲,還有雙人合作跳繩、交互跳短繩等。創編的新游戲,不僅讓學生玩出了智慧,還讓他們學會了互相幫助、互相鼓勵、互相支持,初步擁有了團隊意識。
三、入心入靈的活動體驗,讓學生德性飽滿生長
只有植根于生活,道德教育才會具有深厚的基礎和強大的生命力,才能培養出能夠自覺負責的人。學生成長要尊重他們的道德生活,從生活出發,而不是從規范出發。豐富的課間觀察、快樂的自主閱讀和有愛的師生互動等活動體驗,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讓他們的課間生活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1.留心觀察,生長學生德性
“教育即生活。”班主任創設多姿多彩的班級學習生活環境,豐富學生眼界,增長學生見識,學習書本上沒有的東西。如春天到了,老師指導學生們在花盆里種植花草,觀察植物如何生長;夏天,在班里的小魚缸中養上幾只小烏龜或者幾條小金魚;秋天,開設“水果的自述”“豐收的田野”等主題的實物展臺或者手抄報展示等。再如,在教室開辟一個手工作品展示臺,學生們將自己的手工作品放上去,大家去觀賞學習,共同見證每一位制作者的進步。
2.快樂閱讀,滋養學生德性
每學期,班級從學校圖書館借閱足量的圖書供學生們閱讀,班級之間進行圖書漂流,學生們還自帶圖書與同學分享。每到課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心儀的圖書,自主閱讀。此時,班級里的圖書角、班級門口的彩虹書凳、走廊上的讀書吧,處處都是學生們閱讀的身影。這種真實的生活情境,豐盈了學生的心靈,滋養了學生的德性。
3.師生互動,惠澤學生德性
愛是教育永恒的主題。只有有愛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有愛的學生。教師課間與學生共同活動,增進了解和信任,融洽師生關系。活動中,教師發揮身教重于言教的積極示范影響,正確引導,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集體意識、安全意識等優良品質,而這些優良品質正是學生德性生長的集中體現。這樣的師生互動,不僅有助于增強教育效果,還可以在游戲中惠澤學生的德性生長。
四、常規常態的過程評價,讓學生德性向陽生長
常規常態的過程評價是小課間悅動育人的重要環節。小課間實行學生輪流督查制度、積分管理制度、文明課間獎勵細則等評價制度,突出學生常規、教育常態的影響,讓學校德育工作有痕亦無痕,不斷引導學生課間行為正向發展。
1.親歷督察管理,幫助學生自覺自悟
觸動學生心靈的教育才是最真實的教育。通過體驗式教育,讓學生自己動手參與,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幫助他們健康快樂成長。班級制定值日班長制度,讓學生自主管理崗位,能讓每一位學生有責任和擔當;學校設立“星娃娃”督查員,能讓學生參與自主管理,為同學做好服務。在不斷地參與管理與自我管理中,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課間行為習慣。
2.參與積分管理,鼓勵學生自主向上
積分管理是促進班級優化管理的有效手段。班主任通過課間行為登記簿、班級優化大師或者圖表打卡等方式,開辟小課間積分榜。每達到一定的分值,就給予學生一定的獎勵。具體的獎勵方法如當一天課代表、與自己喜歡的朋友坐上一天、和校長一起共進午餐、帶心愛的玩具來校一天、免去一天的語文作業等,不同的分值可以實現不同的愿望,以此激發他們自主管理和積極向上的力量。
3.體驗肯定獎勵,促進學生自我發展
低年級學生的內部動機尚未成熟,一定的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可以極大地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進而逐步發展為內部動機。因此,對于小課間表現優秀的學生,定期進行抽獎,給予他們一些學習用品、精美圖書等物質獎勵,讓他們體驗經過自主努力而得到肯定的快樂,他們的行為習慣也會向著美好一路前行。
總之,學校基于學生德性生長,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提供豐富的課間活動內容,設計精彩的活動過程,建立符合學生特點的評價制度,充分利用小課間悅動育人。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的年齡特點,正確引導,堅持培養其興致,強健其體魄,讓他們度過每一段有意思、有意義的小課間生活,最終達到讓每一位學生德性向陽生長的目標。
[本文系江蘇省教學研究課題“基于學生德性生長的小學德育校本課程的建構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19.JK13-L029)的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何姝龍.試析皮亞杰學生道德發展理論[J].法制與社會,2009
(25).
[2]馮永剛.中小學管理育人的誤區及超越[J].中國德育,2018(15).
[3]李越強.如何激發小學生參與課間活動的積極性[J].教書育人,2014(08).
[4]談靜,周榮青.談小學生課間活動現狀透視及改進策略[J]. 吉林教育,2010(11).
[5]何禾.國外教師的“課間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15(02).
于翠梅? ?江蘇省南京外國語學校河西初級中學第一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