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巍

摘要:目的 分析穿刺病理診斷與切除病理診斷在乳腺乳頭狀病變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9年4月~2020年6月吉林省遼源市人民醫院資料登記有效的98例乳腺乳頭狀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給予穿刺病理診斷檢查,在穿刺病理診斷后的1~4周內接受病變手術切除治療。在手術切除完成后,對切除樣本進行切除病理診斷,對最終的診斷結果進行分析探討兩種診斷方式的診斷意義。結果 切除病理診斷為乳腺乳頭狀病變診斷的金標準能夠有助于醫務人員判斷患者的病情,診斷準確率為100 %,而穿刺病理診斷中98例患者共有3例患者出現誤診,未見漏診情況,最終確診率為95(96.94 %) ,組間經對比分析未見明顯差異(P>0.05) 。結論 切除病理診斷方案有助于醫務人員明確患者的病情,但這一診斷方式屬于一種手術后診斷方案,對患者會造成較大的創傷,并且需要配合手術進行,對患者造成的損傷較大;而穿刺病理診斷在診斷過程中通過空心針穿刺的方式獲得樣本,有助于減少患者的診斷創傷,并且這一診斷方式與最終的切除病理檢查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對于提示患者的病變性質來說,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值得進行推廣。
關鍵詞:乳腺腫瘤;乳頭狀病變;病理診斷;空心針穿刺
當患者發生乳腺乳頭狀病變時,表現為導管擴張以及纖維血管軸心陽性,并且還伴隨存在管腔上皮的改變,而生物學行為由乳頭狀結構本身出現的上皮增生決定。在對患者進行診斷時,醫務人員需要通過手術切除檢查或空心針穿刺活檢的方式,對患者進行病理診斷,進而明確病情,避免出現惡性病變,影響機體功能。近些年,隨著生活環境的惡化與生活方式在不斷地改變,根據相關調查表明,乳腺癌疾病發病率明顯升高,嚴重威脅到女性的健康。這就需要對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目前,臨床上對于疾病的診斷主要采用的是病理學活檢,該檢查結果也是確診疾病的金標準。但是,此項檢查屬于有創檢查,患者對檢查的接受程度比較差。乳腺癌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雖然近年來這種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但由于控制狀況良好,患者的死亡率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這不僅得益于乳腺癌篩查早診制度的建立,也得益于現代化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在對患者進行診斷時,盡量使用微創技術是近年來臨床研究的主要方向,醫務人員需明確患者的個體狀況并開展綜合化的治療,進而提升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降低乳腺癌對患者產生的損傷[1]。本次研究選取2019年4月~2020年6月吉林省遼源市人民醫院資料登記有效的98例乳腺乳頭狀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穿刺病理診斷與切除病理診斷在乳腺乳頭狀病變診斷中的臨床可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4月~2020年6月吉林省遼源市人民醫院資料登記有效的98例乳腺乳頭狀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研究。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給予穿刺病理診斷進行檢查,在接受穿刺病理診斷后的1~4周內接受病變手術切除治療。在手術切除完成后,對切除樣本進行切除病理診斷。98例患者均為女性,年齡43~78歲,平均年齡為(62.58±12.54) 歲。
納入標準:(1) 符合乳腺乳頭狀病變診斷標準;(2) 意識清楚,未昏迷者;(3) 神經功能缺損無繼續進展;(4) 患者及家屬對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同意書;(5) 通過了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標準:(1) 昏迷;(2)有嚴重的心、肝、腎合并癥或嚴重感染;(3) 發病前有影響功能恢復的神經或肌肉骨骼疾病;(4)運動功能障礙者;(5) 不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進行穿刺前,按要求征得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同意。醫務人員按要求對患者進行常規檢查,完成血常規和凝血4項等檢查,明確患者的穿刺適應癥,根據患者的乳腺CT中乳頭狀病變病灶部位確定穿刺體位,可選擇俯臥位或者側臥位。在確認患者的整體狀況后,需要再次利用西門子64層螺旋CT以及定位柵進行定位。定位完畢后,確定患者的準確穿刺點以及進針角度和深度。對患者進行常規消毒、鋪巾,應用2 %利多卡因5 mL對患者進行局部浸潤麻醉。對患者進行準確定位,并將套管針穿刺于患者的病灶內部,經CT掃描確認套管針位于患者的病灶內部,再使用一次性切割針按要求取1~4條長度在1 cm以上的病灶組織,應用4 %甲醛進行固定,將其送往病理科進行病理學檢查。
取材完畢拔除套管針后,再次對患者進行CT掃描,確認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或者氣胸的狀況。叮囑患者保持平臥休養6 h,在日常生活中應當避免用力,注意穿刺部位是否出現血腫或者出血的癥狀。若患者出現胸痛、氣促或發熱的癥狀,醫務人員需對其進行對癥處理。
在患者接受穿刺病理診斷后,1~4周內由醫務人員對患者進行乳腺腫物切除術,根據穿刺病理診斷以及影像學檢查結果選擇對應的手術方案,并對切除物進行病理檢查,確定患者的最終診斷結果。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種診斷方案的最終結果,對兩種診斷方案的檢出率進行分析。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1.0軟件對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 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 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切除病理診斷為乳腺乳頭狀病變診斷的金標準,有助于醫務人員判斷患者的病情,診斷準確率為100 %;穿刺病理診斷中,98例患者中有3例出現誤診,未見漏診情況,最終確診率為95(96.94 %) ,組間經對比分析未見明顯差異(P>0.05) [2]。
3 ?討論
乳腺癌對女性會造成極大的損傷,雖然近年來發病率逐年上升,但控制狀況良好,患者的死亡率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這不僅得益于乳腺癌篩查早診制度的建立,也得益于現代化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3]。隨著近年來臨床醫療環境的不斷優化,影像學診斷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保障靶區劑量覆蓋的前提下,還能夠有效降低臨近心臟和肺部等器官的放射性損傷,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受到了醫務人員和患者的高度認可[4]。
乳腺乳頭狀病變在目前臨床上較為常見,是常見的良性或惡性乳房異常病變。惡性乳腺乳頭狀病變在臨床上又被稱為乳腺癌,而良性乳腺乳頭狀病變主要是由于乳腺增生或者囊腫等疾病所導致的。正常情況下,女性的乳腺組織質地柔軟并且均勻,具有良好的彈性。當女性出現內分泌失調或者性生活失調等狀況時,就會導致這種疾病[5]。一般情況下,乳腺乳頭狀病變會發生在患者的乳房上象限,但在下象限也有可能發生良性腫塊,如果不及時接受治療,就有可能導致腫塊出現惡變。所以,醫務人員需要盡早確定患者乳腺乳頭狀病變的良、惡性,并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6]。一方面能夠保全患者的乳房,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另一方面還能夠避免病情進一步發展而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臨床上對患者進行病情診斷時主要選擇影像學診斷和病理活檢的方式。雖然病理活檢在應用過程中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損傷,在臨床上以影像學診斷為主,但在應用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患者的結節病灶較小,影像學診斷方式并不能有助于判斷患者的病情,有可能會出現誤診或者漏診的情況[7]。
切除病理診斷在應用過程中,需要醫務人員將患者的乳腺組織切開后才能獲得材料。這種處理方式不僅會對女性的第二性征產生損傷,并且還會對患者的心理產生影響。而穿刺病理診斷在應用過程中不僅操作簡便,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小,同時粗針檢驗有助于獲得完整的乳腺腫物標本,臨床上已經將這一處理方式作為乳腺腫物的常用處理手段[8]。
在本次研究結果中,將穿刺病理診斷與手術活檢進行對比后發現,穿刺病理診斷與乳腺活檢的最終診斷準確率無明顯差異。這一結果顯示,穿刺病理診斷應用于對患者的診斷中,能夠明確患者的病情類型并為患者選擇合理的治療方式[9]。在對患者進行診斷時,穿刺病理診斷的診斷準確率與臨床醫師所選擇的CT引導下乳腺穿刺部位有一定的關聯。但值得注意的是,穿刺病理診斷在使用過程中依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最終所獲得的標本均為階段性標本,而乳頭狀病變在發生時常常為多發性特征,并表現為良性以及低級別惡性乳腺乳頭狀病變及細胞學特點具有較多的相似度,這一現象會對最終的診斷結果造成一定的影響,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醫務人員對患者病情的判斷。除此之外,乳腺乳頭狀病變在發生后,患者還有可能合并存在其他增生性病變,導致乳頭狀結構受到影響。而增生性病變可表現為局灶性病變,不累及整個乳頭狀病變,所以在對患者進行病理診斷時,所選擇的材料可能存在一定的問題。穿刺病理診斷在進行取材時依舊以小樣本取材為主,取樣標本中不存在不典型病變并不代表整個病灶內都不存在不典型病變,所以在診斷過程中有可能會出現誤診或者漏診的情況[10]。在本次研究結果中顯示,應用穿刺病理診斷對患者進行病情診斷時,存在3例誤診,這可能是由于在進行取材時取材樣本的質量受到影響所導致。所以臨床研究人員認為,在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時,一方面需要通過合理地進行影像學引導來提高患者的診斷準確率,另一方面還需要根據穿刺病理診斷的診斷結果,大致對患者進行評估,妥善地對患者進行影像學隨訪,并觀察患者的病變狀況,輔助醫務人員隨時了解患者的病情,給予患者針對性的治療,才能夠發揮穿刺病理診斷的效果,而并非是在獲得診斷結果后盲目對患者進行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11]。
綜上所述,切除病理診斷方案能夠有助于幫助醫務人員明確患者的病情,但這一診斷方式屬于一種手術后診斷方案,對患者會造成較大的創傷,并且需要配合手術進行。而穿刺病理診斷在診斷過程中通過空心針穿刺的方式獲得樣本有助于減少患者的診斷創傷,并且這一診斷方式與最終的切除病理檢查結果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對于提示患者的病變性質來說,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值得進行推廣[12]。
參考文獻:
[1]魏建南,石劍,鄭愛秋.空芯針穿刺活檢診斷乳腺乳頭狀病變的組織學低估及預測因素分析[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22(1):79-82.
[2]孫新宇.乳腺乳頭狀病變穿刺與切除病理診斷對照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0,14(24):26-28.
[3]尹彥.乳腺乳頭狀病變的穿刺與切除病理檢查效果對比[J].中國實用醫藥,2020,15(23):202-204.
[4]王麗麗,徐曙光,黃暉.穿刺病理診斷在乳腺乳頭狀病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20,15(12):68-69.
[5]涂寧芳,袁雅玲,龔龍.穿刺病理診斷與切除病理診斷在乳腺乳頭狀病變診斷中的意義分析[J].當代醫學,2019,25(17):122-124.
[6]趙明輝.乳腺乳頭狀病變的穿刺與切除病理對比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75):155.
[7]玄科.乳腺乳頭狀病變的穿刺與切除病理診斷比較[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11):40.
[8]張婷.對比乳腺乳頭狀病變穿刺與切除病理診斷的價值[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34):7041+7044.
[9]孫愛國.乳腺乳頭狀病變的穿刺與切除病理診斷比較[J].實用醫技雜志,2015,22(10):1078.
[10]苗雪蓮,司相山.乳腺乳頭狀病變的穿刺與切除病理診斷比較[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1(13):2343+2345.
[11]周潔瑩,唐杰,羅渝昆,付帥,宋青,徐清華.乳腺乳頭狀病變超聲引導活檢所致病理組織學低估的分析[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13,35(6):662-666.
[12]Holley SO,Appleton CM,Farria DM,等.影像導向下粗針穿刺活檢診斷為乳腺非惡性乳頭狀病變的最終病理轉歸[J].國際醫學放射學雜志,2013,36(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