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近年來新冠疫情的沖擊下,我國的汽車制造行業也受到了影響。工人復工時間受限、市場需求下降、技術創新減速等問題對我國的汽車制造企業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通過SPSS25.0軟件,對選取的96家汽車制造上市公司2021年的能反映其盈利能力、營運能力、成長能力和償債能力的12個指標,進行因子分析并開展財務績效評價。研究發現,我國汽車制造上市公司在疫情影響下的績效維持較低水平,汽車市場整體疲軟。對此,結合國家的相關政策,汽車制造行業應該增強技術創新、保障進出口流量、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來保障穩定發展。
關鍵詞:因子分析法;績效評價;汽車制造;新冠疫情;因子得分
引言:我國是一個制造業大國,而作為制造業標桿的汽車制造業,更是增強我國國民經濟實力的重頭行業。近年來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我國汽車制造行業市場整體上呈現疲軟狀態,停工減產、消費減少、進出口困難等原因讓汽車制造公司艱難求生。2022年2月18日,國家發改委出臺的《關于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若干政策》中,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并出臺了18條相關政策以支持汽車制造業穩步發展。因此,通過對于疫情影響下的汽車制造上市公司進行財務績效評價,發現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解決方案就顯得很有價值。
一、研究設計
1.樣本選取及來源
以新冠疫情為背景,選取在2021年滬深兩市A股汽車制造行業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為遵循數據的可靠性、真實性與可比性原則,所有數據均為在新浪財經網站上搜索數據并手工整理得來。此外,還剔除了被特殊處理(ST或*ST)以及數據缺失的上市公司,最終獲得96家汽車制造上市公司相關財務指標數據。
2.指標選取
參照前人研究結論,選擇凈資產收益率、凈利率、毛利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凈資產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資產負債率這12個指標,分別評價汽車制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營運能力、成長能力和償債能力這四個方面能力。其中,除了資產負債率這一指標是逆向指標外,其余指標均為正向指標,因此在選擇財務指標時,采用資產負債率的倒數以此確保它與其余正向指標保持一致。
二、因子分析
1.KMO和巴特利特檢驗
因子分析前,先對選取的96家上市公司樣本數據進行KMO和巴特利特檢驗,判斷樣本數據是否符合進行因子分析的條件,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根據表1顯示,KMO取樣適切性量數為0.667,大于0.6,表明變量之間在相關程度上沒有太大差異,因而適合進行因子分析。巴特利特檢驗的顯著性為0,小于0.05,說明變量間存在相關性,也認為其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2.主成分分析
(1) 提取主因子
通過SPSS 25.0軟件對2021年汽車制造上市公司的12項財務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總方差解釋,如表2所示。
前四項主成分的初始特征值均大于1,且累積方差貢獻率為74.337%,能夠代表大部分的數據信息,并能較好地解釋方差。因此將前四項成分作為主因子,并按順序分別命名為F1、F2、F3、F4。
(2) 定義主因子
通過凱撒正態化最大方差法對主因子進行旋轉,旋轉在5次迭代后表現收斂。根據旋轉后的成分矩陣解釋4個因子的含義。從表3中可以看出,相關系數與1越接近,其財務指標與相應的主因子相關性越大。根據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顯示,因子F1對速動比率、現金比率以及資產負債率的載荷較大,表明主因子F1與這些指標反映出的能力,即償債能力,密切相關,因此可以將主因子F1定義為償債能力因子。以此類推,可以將主因子F2定義為成長能力因子,將主因子F3定義為盈利能力因子,F4定義為營運能力因子。
(3) 構建函數
通過SPSS軟件進行各因子得分分析,得出如表4所示的得分系數矩陣。
根據表4得分系數矩陣中各主因子針對各項財務指標的得分情況,可以知道每一個財務指標對各成分(即因子)的回歸系數,從而構建各主因子的得分函數,具體函數如下。其中代碼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分別代表凈資產收益率、凈利率、毛利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凈資產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資產負債率這12個財務指標。
F1=-0.108X1-0.030X2-0.010X3+0.054X4+0.145X5-0.052X6+ 0.104X7-0.054X8-0.018X9+0.376X10+0.400X11+0.276X12
F2=0.017X1-0.104X2-0.123X3-0.070X4+0.047X5-0.009X6+ 0.464X7+0.307X8+0.436X9+0.021X10+0.049X11-0.004X12
F3=0.409X1+0.454X2+0.366X3+0.060X4-0.137X5+0.075X6- 0.235X7+0.113X8-0.055X9-0.098X10-0.161X11+0.029X12
F4=0.055X1+0.048X2-0.206X3+0.418X4+0.432X5+0.404X6+ 0.016X7+0.000X8-0.043X9+0.0812X10+0.134X11-0.025X12
再根據4個主因子各自方差貢獻率占累計貢獻率比重確定權重大小,建立疫情背景下汽車制造行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評價體系,具體模型如下所示。
F=0.4150F1+0.2808F2+0.1830F3+0.1211F4
最后,通過SPSS對96家上市公司進行綜合得分計算,并針對4項主因子得分以及整體業績進行排名,得分排名結果如圖所示。
三、實證結果分析
1.償債能力分析
從償債能力因子得分情況來看,光啟技術排名第一,償債能力較好,得分為7.891,盡管其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表現不好,但整體排名第一。其后的華懋科技、寧波高發得分在2.7左右,與第一名差距明顯。漳州發展的償債能力最差,得分僅為-0.782。其中得分大于0的僅有22家公司,有93.8%的公司償債能力因子得分介于-1與1之間,75%的公司得分小于0,這表明汽車制造企業在2021年總體償債能力較差。
2.成長能力分析
從成長能力因子角度看,雖然有37家公司得分超過0,但其中有27家公司得分均小于1,說明樣本公司整體成長能力表現欠佳。東安動力的成長能力得分為4.218,排名第一,盡管其盈利能力表現較差,但較好的成長能力、營運能力使其整體排名靠前。
3.盈利能力分析
從盈利能力因子得分情況來看,得分最高的是世紀華通,得分2.302,最低的是文投控股,得分-5.192,差距較大。其中80.21%的公司得分介于-1與1之間,由此可見我國汽車制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得分分布中間多、兩端少,說明多數公司處于虧損、微利邊緣。
4.營運能力分析
從各公司營運能力因子得分情況來看,龐大集團排名第一,得分3.933;貝瑞基因排名最后,得分僅-1.485。其中僅有約36的公司得分大于0;13家公司得分超過1,說明將近三分之一的樣本公司在2021年營運能力呈現良好水平。其中,上汽集團、中國重汽、廣汽集團等公司雖然營運能力比較突出,但由于盈利能力、償債能力或是成長能力不突出,導致其排名整體財務績效表現不突出。
5.綜合能力分析
96家公司中有37家公司綜合得分為正,超過一半的公司得分為負。光啟技術綜合排名第一,得分3.302;安凱客車得分最低,為-1.158,大多數公司綜合得分介于-0.5與0.5之間,由此表明我國汽車制造上市公司2021年財務業績欠佳,市場整體表現疲軟。從整體上看,排名靠前的公司前兩項主因子對應的財務能力表現均較為突出,然而排名靠后的公司四項因子得分表現均較差。
從因子分析的結果來看,要想綜合得分高,盈利能力、營運能力、成長能力以及償債能力這四個方面的能力都必須被重視,否則就會出現像上汽集團等公司因為盈利能力與償債能力欠佳而導致整體財務績效不突出的現象。
四、措施與建議
1.增強技術創新能力
近年來,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我國乃至全球的制造業都備受打擊。居家隔離是抗擊疫情的有效措施,但也會導致工廠遲遲無法復產復工、影響產量、積壓半成品等后果。從財務會計角度來看,這不僅影響了企業的營業收入,還增加了管理費用及財務費用。因此,提高制造業的生產自動化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我國制造業之主的汽車制造業企業,應該增強創新創造能力,提升自動化水平,保證在疫情這樣的特殊環境下,依然可以生產順暢不停滯,避免積壓零部件的情況出現。
2.保障進出口流量
2021年我國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獲得較好成果,然而全球新冠疫情仍然非常嚴峻,這無疑會影響汽車制造行業的進出口。我國汽車制造企業首先應該遵守國家疫情防控要求,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暢通國際物流,打通供銷渠道,保障進出口流量。充分把握疫情緩解的市場機遇,積極在國外投資投產,利用自身的競爭優勢和品牌效應打開銷路。
3.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根據《若干政策》顯示,我國汽車制造產業的低端產能目前還無法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高端需求。低碳環保已經成為新時代的一個代名詞,近年來國家大力宣傳打造綠水青山,也出臺了多項針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政策。汽車制造企業應該積極利用我國當前保障制造業轉型升級融資需求的各項有利政策,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產品質量,滿足消費者不斷升級的需求。
五、總結
自從2020年暴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以來,國內外各行各業經濟發展備受打擊。在我國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全國人民積極防疫、勇敢抗疫,近幾年的經濟發展才得以恢復。工廠復工,學生復學,社會秩序有序穩定,各行各業也紛紛尋找適應世界大環境、新時代的創新出路。我國汽車制造行業在疫情中謀發展,在變局下創新路。通過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量;創新商業模式,增加銷量;加快數字化轉型,迎合客戶需求,無不彰顯中國制造、中國力量。
參考文獻:
[1]陳昊.全球疫情對我國汽車產業的影響及對策[J].宏觀經濟管理,2021(05):69-76.
[2]周洲,王淳,任子怡.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疫情下中小企業財務績效評價——以制造業企業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 2022(07):129-131.
[3]陳昕玥.基于評價指標因子分析的供應鏈模式優化研究——以醫藥企業為例[J].中國商論,2021(10):126-128.
[4]郭思玥.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國農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評價[J].中國市場,2022(08):56-58.
[5]王全在.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汽車制造行業績效評價研究[J].會計之友,2017(23):25-30.
[6]陳美紅.因子分析法的汽車制造上市企業績效評價研究[J].河北企業,2021(02):36-38.
[7]王睿瑩.基于因子分析法下上市車企財務績效評價研究[D].哈爾濱商業大學,2021.
[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6979592465570272&wfr=spider&for=pc.
作者簡介:寧怡(2002.01- ),女,漢族,江蘇南通人,江蘇大學財經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