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青卓瑪
初中階段是承接小學與高中的重要過渡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對小學基礎學習知識進行鞏固,還要對高中重點學習知識加以引導,以此助力學生更高效率、高質量地進行語文學習。而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環節更應注意通過多元化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進而形成以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的模式啟發學生學習,拓寬學生視野,讓學生的語文學習核心素養能在多元化教學模式的引導下得到穩步提升。
一、采用情境教學法
初中生年紀還偏小,沒有豐富的人生閱歷,這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一個短板,教師需要利用情境教學法創設教學情境來幫助學生提高生活體驗,模擬人生閱歷,讓學生學會將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相結合,從而更透徹地理解語文教學知識,感悟課文中抒發的情感。
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在課堂學習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從文章作者入手講解作者魯迅的生平,這篇課文是寫魯迅回憶童年生活的,以作者少年時的視角,對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進行講解,教師在實際講授過程中,可以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讓學生近距離觀看百草園以及三味書屋的景色,再加上教師引導性的語言以及圖片來為學生創設魯迅童年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深度體會課文中描述的自然風光,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這篇課文是一篇具有代表意義的散文,與其說是作者回憶童年,不如說這是作者通過描寫三味書屋及百草園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在課堂中,教師采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站在魯迅的視角進行學習,體會大自然中的美好,及時抓住生活中的樂趣,學會熱愛生活。
二、運用問題導學法
問題導學法是指教師通過教學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互動思考,然后根據思考結果再導入語文教學中,可以很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將課下時間與教學時間進行有機融合,實現有效過渡,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展開語文學習。例如,《桃花源記》一課主要是以文言文體來進行敘述,如果直接展開教學,學生很難轉變學習狀態,需要學生利用以往學過的知識來對文章進行釋譯,并且學生的學習知識有限,很難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理解文章內容。但是通過問題導學,讓學生了解當節課的教學重點,以此為中心展開學習,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速度。就以本節課為例,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將武陵人遇到桃花源這件事情轉變為神話故事,夾雜穿越、時空碎片等題材進行提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查閱資料來展開學習。
三、落實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當今初中語文教學最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但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將過多關注點放在合作學習方面,而且也對合作學習展開話題不夠重視,通常情況下都是在教師講解完成后,讓學生對教師講解內容進行分析討論,合作學習內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這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因此,教師需要轉變觀念,不僅對學生開展合作教學引導,還應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制訂合作學習主題,引導學生參與合作學習并積極展開交流討論。例如,在教學《最苦與最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以最苦和最樂為中心,讓學生展開討論:什么事情是人生最痛苦的事?什么事情又是人生中最大的樂事?
四、應用任務驅動法
作為一種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模式,任務驅動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環節的應用,可以讓學生找準學習方向,進而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質量的有效提升。例如,在教學《中國石拱橋》一課時,需要注意將學習任務進行提前布置,如文中一共描述了幾種石拱橋?分別是哪幾種?并簡要描述出石拱橋的特點。讓學生帶著學習任務來進行課前預習,對文章進行簡要閱讀,以此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使學生的文字分析、理解能力得以突破。
總而言之,若想使初中生的語文學習素養得以有效提升,應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開展語文教學引導。在課堂教學環節,需要以學生為中心,采用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保障教學方法可以受到學生的高度認可,并且使其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學習中,以此幫助學生養成自動自覺學習的意識,并學會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突破自己,發揮學生的最大潛能,進而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得到突破性提升,確保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實現學生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吳進峰.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J].甘肅教育研究,2021(4):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