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朵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城市化建設的步伐同樣在不斷加快,作為城市化建設中的一部分,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新課改頒布和推廣以來,我國各教育單位開始重新審視現代教育的方向和內容,在新課改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在職教師開始秉承著“以人為本、以學為主”的教育思想進行教學,切實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研讀,同時基于學生的個性發展、興趣愛好以及實際學習需求,開始創新學科課堂教學方式,以求進一步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相對于以往的教學方式,綜合實踐活動在現代教育中更能凸顯素質教育的本質,不僅能夠加強小學生之間的合作,促進小學生共同探索、共同創新,還能夠讓學生將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之中。為此,在現代教育過程中,小學教師必須基于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積極開展勞動綜合實踐活動,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
一、勞動綜合實踐活動在小學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勞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是基于學生的喜好以及直接經驗來進行設計的,在課程的選擇上,學生有非常大的自主性,在實施的過程中較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讓學生在活動中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真正體現出“樂學”的作用。俗話說,好學者不如樂學者[1]。“樂”并非是放任學生不管不顧,而是通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方式,引導學生尋找到“樂學”的方法,而這一點在勞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體現得非常清晰。在勞動綜合實踐活動中,基本的三大目標是:其一,協助學生在活動中收獲情感體驗以及科學研究態度;其二,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式以及基本過程;其三,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觀和良好的道德觀,讓學生增強對人、對社會的使命感和責任心,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使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更加鮮活。唯有有了興趣,學習活動才是一個愉快享受的過程,而不會成為一種負擔,如此一來,學生才能更加主動、積極地面對學習、享受學習[2]。
(二)有利于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勞動綜合實踐活動本身具有自主性、開放性以及實踐性,在活動過程中,學生能夠切身感受到實踐的魅力,真正投入實踐活動中[3]。在小學階段,大多數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較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力,在經過幾年的學習后,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識以及生活經驗。在實踐活動的開展中,各項活動都會和語文、數學、生活、勞動以及常識等學科知識息息相關,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能夠運用這些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實現自我價值。而這些知識的運用恰好能夠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合作能力、交際能力以及觀察能力等,從而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展。
(三)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的彰顯和發展
在小學課程中,開展勞動綜合實踐活動,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的彰顯和發展。在小學階段,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愛好和興趣,都有其獨特的認知和學習方式[4]。在小學教育中,學科課程主要是以傳授知識為中心,從而使學生獲得一些普遍性的理論知識。但是,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并不能僅局限于課堂學習和書本知識中,而需要基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發展、差異性等方面,切實滿足學生的需求。而勞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實際生活、社會等有著密切的聯系,能夠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而活動的開放性、自主性等特征恰巧體現出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彰顯了學生的個性,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更大、更廣闊的空間,使得學生能夠自主發揮、自主發展。
二、基于立德樹人開展小學勞動綜合實踐活動的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整合各路資源
第一,開展家校聯合。學校需要采用各種各樣的形式來和學生家長進行交流、反饋,從而讓校方和家長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學生的整體情況。采用家校聯合的方式,共同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5]。首先,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大多數家長容易對勞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產生誤解,為此,學校應組織教師積極、主動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轉變家長的傳統思維,讓家長明白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和意義,逐漸接納實踐活動。其次,教師需要主動調動學生家長的積極性,讓學生家長主動參與到學校實踐活動中,拉近家長和學校間的距離,讓學生在實踐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孩子,從而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進而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
第二,社會資源的利用。我國各地區都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學校在開展勞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要立足社會文化資源,充分發揮出社會文化資源的作用,如工業園、植物園、博物館、科技館、文化館等,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將這些文化資源充分運用到活動中。此外,學校需要對社會文化資源背后的歷史文化進行探索,努力挖掘文化資源中的國粹精華,將這些精華融入實踐活動中,從而豐富學生的思想,傳承我國傳統文化。
(二)樹立科學、正確的教育教學觀念
在小學勞動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明確課程體系的組成部分,明確學科理論教學和活動課程間的關系,在開展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加強對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學習,充分發揮整體課程的育人功能[6]。在綜合實踐活動開展前,教師必須正確理解實踐活動的教學意義以及教學功能,并基于此來科學、合理地設計綜合實踐活動,使其和實際的應用充分相融,真正做到師生共同參與活動。其次,綜合實踐活動本身就具有實踐性、主體性以及開放性,既沒有固定的教學內容,也沒有固定的教學目標,但是卻不代表其是盲目的,它需要由學生、教師共同來制定。在制定活動時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動性,正確引導學生親身體驗活動的含義,并將“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融入活動中,讓學生在互動合作的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道德觀。
(三)完善課程的評價體系
在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過程中,不但倡導創新課程教學理念,還倡導創新教學方式,更倡導評價體系的創新。為此,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對課程評價體系進行完善和反思,充分發揮出評價體系的作用。首先,教師必須對綜合實踐活動中評價體系的意義和功能進行重新認識,正確看待其作用,利用其作用來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的發展。在科學的評價體系下,教師能夠正確評價學生的創造力、潛力以及個性,使其往好的方向發展。其次,利用評價體系對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進步以及經驗進行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再次,注重評價形式的多樣性,通過不同形式的評價,如教師點評、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來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的發展,同時,在評價過程中,要基于學生的綜合情況以及個性特征來予以評價,提升評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最后,在評價體系中,融入立德樹人的思想,進一步豐富人才培養的內涵。
(四)融入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融入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圍繞立德樹人來開展實踐活動[7]。例如,在戶外拓展活動中,開展獨立自信、自強的活動,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在集體活動中,開展競賽游戲,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合作意識;在教育活動中,以愛國主義為中心,開展演講、詩歌朗誦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等。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推行,素質教育成為現代教育的核心內容,而作為基礎性工程的勞動綜合實踐活動,是立德樹人的重要組成部分。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不僅是現代教育的核心思想,還是新課改的指導思想,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能夠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還能夠讓學生在活動中發展自身的探索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將自己在課堂中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此外,實踐活動的開展,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揮空間,有利于立德樹人思想的融入,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以及良好價值觀和道德觀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陳綠綠.基于立德樹人的小學勞動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J].山海經(教育前沿),2020(35):1.
[2]薛愛紅.基于立德樹人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策略分析[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5(10):3.
[3]張軍.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育中基于立德樹人的開展之我見[J].讀與寫,2019,16(35):256.
[4]馬彥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化實施[J].中小學教材教學,2020(1):4.
[5]阮洋.淺析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的德育滲透[A].2019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研討會(成都會場)論文集[C],2019.
[6]張相銀.讓德育露珠滴進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德育滲透的探究[J].語文新讀寫,2020(30):1.
[7]郭淑珺.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提升小學生德育素養:以社會服務活動為例[J].文理導航,2018(6):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