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春芳
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合唱教學一直是十分重要的教學形式,同時也是體現童聲合唱發展的重要途徑。在當前素質教育發展背景不斷完善的情況下,小學課堂合唱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是音樂教師非常重視的發展目標。為了實現全面提升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在具體教學方案制訂過程中,教師要重視以此目標為核心,通過科學化的教學方法進行有效拓展,幫助學生在綜合學習體驗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合唱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全面實現提高學生合唱學習綜合水平的教育目的。
一、創設音樂合唱情境
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過程中,實現強化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根本目標,需要以加強學生基礎理論知識、提高學生音樂實踐能力為基礎方向,幫助學生進一步提升合唱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合唱學習效果。很多學生在合唱學習過程中不能達到既定的學習目標,其根本原因在于無法體會合唱情境,無法深入理解音樂合唱的知識和方式。在此背景下,音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音樂合唱情境,幫助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中充分體會合唱學習的主要意義,全面提高學生的合唱學習效果。例如,小學音樂《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合唱教學方案制訂過程中,音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相關教學情境,使學生充分體會歌曲中雄壯神氣的進行曲風格,同時可以幫助學生在既定的學習情境中,利用自身飽滿的熱情及奮發向上的情緒對歌曲進行合唱表演。對此,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相關教學情境,通過播放歌曲伴奏的方法,促使學生體會歌曲中的節奏和運動,促進學生合唱學習效果及合唱實踐水平的提升。因此,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效果提升目標角度進行全面分析,利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合理化的教學情境,是非常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
二、應用趣味教學模式
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方案制訂過程中,從學生的基本身心發展特點進行分析,部分合唱教學效果無法提升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缺乏較強的學習興趣,對合唱學習缺乏一定的積極性,從而導致合唱教學效果無法達到既定目標。為了全面激發學生的合唱學習興趣,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合唱學習積極性,小學音樂教師可以通過趣味性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充分體現合唱教學的靈活性特點,從而為學生營造積極、愉快的學習氛圍,并提升合唱教學的質量[1]。例如,小學音樂《小號手之歌》合唱教學方案制訂過程中,為了充分體現教學方法應用的趣味性特點,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合唱教學,為學生構建區域性教學活動,使學生充分體會歌曲的特點,同時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除此之外,在趣味性教學模式構建過程中,音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經常變換合唱形式,以靈活多樣的合唱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重唱、小組唱等多樣化合唱策略運用至具體教學過程中,實現全面激發學生合唱學習興趣的教育目標。因此,加強趣味性教學方法在小學合唱教學過程中的科學應用,可以有效提高合唱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三、加強基礎發聲訓練
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過程中,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其根本重點在于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科學的發聲方式及良好的發聲技巧。這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基礎條件,更是提高合唱教學水平的關鍵因素所在。在小學音樂基礎發聲訓練方案制訂過程中,音樂教師要重視結合學生的實際身心發展特點,為學生構建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以正確的姿態、正確的發聲方法完成合唱。例如,小學音樂課程《白鴿》合唱教學方案制訂過程中,音樂教師要加強重視基礎發聲訓練教學工作,使學生可以通過律動體會歌曲節奏,模仿《白鴿》歌唱方式,從而為學生音樂基礎發聲訓練奠定良好的基礎。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效果及合唱學習水平。與此同時,在基礎發聲訓練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可以根據歌曲旋律中所運用的音階級進的方式,充分體會其中上升下降的清晰旋律,從而幫助學生掌握音準和音樂節奏,并提高學生的基礎音樂學習水平及合唱學習效果。因此,在小學音樂合唱課堂教學方案制訂過程中,加強重視基礎發聲訓練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2]。
四、重視分層教育模式
在小學音樂合唱訓練方式構建過程中,如果始終延續傳統單一化的訓練模式,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降低教學效率,導致整體教學效率無法提升。多樣化且分層式的教育模式在小學音樂課程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全面突破乏味的傳統學習方法,給予學生十分新穎的學習體驗,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訂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保障分層教育方法對于學生的多方面影響。分層教育模式在小學音樂合唱訓練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學生基礎水平、基本教學目標等多個角度來體現。其中以學生基礎水平為核心的小學音樂合唱訓練方法構建過程中,需要加強分析學生的基礎音樂水平,為學生制訂科學化的分層教育方案,推動實現全面提高學生音樂合唱能力的教育目標[3]。例如,小學音樂《我們的田野》合唱教學方案制訂過程中,為了全面提高合唱教學效果,音樂教師需要加強分析學生的基礎水平,根據學生對于延音線的演唱方式和合唱技巧的掌握水平等進行分析,為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合唱學習要求,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基礎音樂水平進行不斷提升,全面掌握合唱學習過程中呼吸的科學方法。除此之外,分層式教育模式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過程中的充分體現,可以通過教學目標等多個方向進行合理分層和探究,推動實現提高學生綜合合唱水平的教育目的。
五、加強管理合唱秩序
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屬于集體性活動,很多學生在此類型活動參與過程中,常會出現較為興奮的情緒,這是由學生基礎身心發展特點而造成的。合唱教學過程中行為及表情管理是教師需要重視的關鍵問題,要以合理的方式管理合唱秩序,從而增強音樂生合唱教學效果。對此,小學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生表情管理、聲音控制、呼吸控制等多項方式促進秩序,維持效果。除此之外,為了實現強化合唱秩序管理的發展目標,小學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合理化設計課堂結構的教育模式,促進實現秩序管理目標。由于小學音樂合唱課程教學體系與其他學科具有較強的差異性特點,在具體課堂結構設計過程中,音樂教師可以加強應用動靜結合的教育模式,促使合唱教學課堂結構具有樂段式的結構。這種課堂結構方式的構建不僅可以有效增強合唱秩序管理效果,還可以通過靈活化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在動靜結合過程中全面掌握合唱學習的重點技巧,提高學生的合唱學習水平。例如,小學音樂《共產兒童團歌》合唱教學方案制訂過程中,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動靜結合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構建靈活化的課堂結構,幫助學生充分體會歌曲中的情緒變化,感受其中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同時促使學生全面體會合唱學習的樂趣,推動實現提高教學質量的發展目標。
六、設計多樣教學方法
科學、新穎且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是提升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效果的有效方式。音樂教師將創新化的教學方法應用至具體合唱教學過程中,可以全面豐富學生的體驗及主觀感受,同時促使學生通過多角度不斷提升合唱學習水平。為了保障教學方法應用的新穎性及多樣性特點,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為學生制訂微課教學方案,從而豐富合唱教學方式。例如,小學音樂《幸福花兒開心上》合唱教學方案制訂過程中,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合唱學習效果,使學生在合唱過程中充分感受柯爾克孜民歌熱烈歡快的情緒,并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結合微課教學方法,將音樂中的重點元素突出體現,使學生直觀感受歌曲中出現的十六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的具體掌握方法,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合唱學習效果,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七、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教師專業水平的不斷提升是強化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效果的根本。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背景環境下,小學音樂教師在具體教學方案制訂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教學能力,可以與時俱進為學生制訂科學化、現代化的教學方案,從而提升整體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例如,小學音樂《小螺號》科學方案制訂過程中,音樂教師要突破傳統合唱教學模式,利用新穎的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特點,不斷更新教學策略,從而加強學生對合唱學習的喜愛之情,提升整體教學質量。與此同時,音樂教師要重視通過互聯網不斷學習和發展,全面掌握更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將其靈活應用于小學音樂合唱教學過程中,推動實現提升教學效果的發展目的。
在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策略構建過程中,為了提升教學質量,教師需要通過多項措施不斷完善教學方案,突出體現合唱教學的趣味性及靈活性特點,從而達到提升小學生音樂綜合學習水平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馮婉斯.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10):220-221.
[2]張玉.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品位·經典,2021(18):170-172.
[3]張曉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路徑研究[J].戲劇之家,2021(24):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