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青春期是人一生發展中最關鍵、最重要的時期,家校要有針對性地前置性教育,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性認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讓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 生命關懷;青春早期;性教育;成長干預
2021年6月1日,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四十條中規定:“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學高段學生已經陸續開始發育,出現第二性征。為了引導學生正確認知青春期的身心變化特點,避免產生不良心理反應和行為偏差,教師應該肩負起職業的使命,家校同盟,給即將進入青春期的三年級學生前置開展初步的青春期性教育,解決學生性方面的身心發展困惑,培養學生性安全意識,樹立學生正確的性價值觀,讓學生安全平穩地度過青春期的同時,逐漸發展為具有健全人格的社會人。
一、青春期成長的現狀與分析
為了切實調查分析青春期成長的問題,筆者對我校400名高段學生做了一次成長調查,統計如下:
根據以上數據的分析和部分學生的談話,發現青春期學生在成長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如下:
1.青春期性認知不科學
青春期的學生主要是通過網絡、電視、廣告、書籍和同伴交流等途徑來獲取性知識,這些性知識缺乏系統性、全面性,有曲解和錯誤,有的甚至是有害的。由于性知識的匱乏,學生對外界性知識往往缺乏辨識能力,不是全盤接受,只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導致學生對性認知盲目又片面,極其不科學。
2.青春期性觀念不正確
青春期的女生由于胸部已經發育明顯,走路習慣性駝背含胸,月經初潮太早經常被同學議論紛紛,月經變成了一件難以正常交流、需要藏好、令人擔憂的隱秘之事。受環境影響,學生對“性”有所誤解,認為性是隱秘的、難以啟齒的,是骯臟的代名詞。
二、青春期性教育前置的探索與實踐
綜觀目前學生對青春期成長產生的兩大現狀,筆者深究其因,主要有教師對青春期教育不夠正視,更注重對知識的傳授,用學習的重要性來壓制學生的青春期性發展;家庭對青春期教育不夠重視,面對性教育不是搪塞、回避,就是責罵;家校對青春期教育缺少配合,擔心過早的性教育會喚醒性行為意識。
小學高年級部分學生陸續開始了青春期發育,為了讓學生有準備地健康成長,筆者遵循性教育適度原則,重視“可教時刻”,嘗試攜手家長,家校合力,給即將進入青春期的三年級學生前置開展青春早期成長干預的探索與實踐。
1.科學引領性認知,正視青春期發育
小學三年級是性教育的黃金干預期。在學校開展性早期教育,先入為主地讓學生正確認識“青春期現象”,建立正確的性認知,提高學生的性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使學生能夠正確面對和處理青春期所遇到的生理及心理困惑,適時地悅納身體變化,尊重性別特征,正視青春期的發育。
(1)聚焦班本課堂,悅納自我身心變化
在學生8—9歲的懵懂年齡段,適時適切地開展性教育會事半功倍。筆者對三年級學生定期開展青春期教育的班本課堂,有計劃、針對性地講解學生青春期將面臨的各種生理和心理的變化,消除學生在青春期中可能會產生的疑慮,樹立正確的生長發育意識。
為了上好適度的青春期教育課,讓學生明白身心所謂“異常的變化”都屬于成長發育中“正常的現象”,將青春期教育課細化為:生理滲透課,如“青春期的變化”等,讓男生在遺精、女生在來月經之前科學了解人體的奧秘,正確認識青春期將有的身體上的生理變化;心理輔導課,如“成長不煩惱”等,揭開青春期的神秘面紗,讓學生接納自我即將到來的身體改變,悅納即將到來的青春期情緒,引導學生在青春期性意識萌動之前的正向
發展。
(2)探索學科融合,傳遞正確性價值觀
根據育人目標突破學科的局限和思維定式,教師結合各科知識,適性傳遞積極性觀念,做到有“容”和“融”的開放姿態、“有需則融”的靈活設計,切實發揮各科的效能和作用,向學生傳遞正確的性價值觀,實現全科育人。例如,在三下科學《動物的一生》教學中,以蠶的一生為研究載體,具身經歷一次生命的全周期,讓學生在飼養蠶的活動過程中知道動物的一生(包括人)都會經歷出生、成長、繁殖、死亡的過程,使得生命得以循環往復,種族得以延續。其中,教師在蠶羽化成蛾的成蟲階段因勢利導,由雌雄蠶蛾通過交配受精產卵繁殖生命,延伸到“人”亦是由父親的精子和母親的卵子結合形成的一顆受精卵發育而來的,使學生對性的認知、對生命的感悟、對人類與其他生物之間的關系都有一個更高的認識。
(3)豐富班級文化,尊重各自性別特征
班主任營造積極向上、平等尊重的班級,用“以人為本,積極向上”的理念,創設“人人平等”的班級心理氛圍,豐富班級文化內涵,培養學生尊重、友愛的意識,形成班級群體學生共有的價值追求與自覺行動。
首先,做到以身作則,將每一個學生都看成獨特而有價值的人,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既接納長處,也容納短處,不輕視任何一個學生或厚此薄彼。其次,加強師生溝通,對學生真心相待,維護學生權益,保護學生自尊和隱私,為學生分憂解愁,與學生分享快樂,讓學生和睦相處,提升班級凝聚力。再次,引導性別認同,有意識地讓學生受到性別角色的雙性化教育,幫助學生建立不同性別的同伴群體,鼓勵學生互相尊重,盡早建立換位思考的同理心,習得良好的性別角色的
認同。
2.智慧引導性脫敏,重視青春期成長
美國性教育專家戈爾頓教授認為:“受過家庭性教育的青春期少男少女,大都能推遲首次與異性接觸的時間。”同時,他還強調:“不要指望僅僅用某種教科書來解決孩子青春期的所有問題,最好的家庭性教育的方法是和孩子拉家常。”家庭是開展性教育的第一場所,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性教育老師。教師重視家校同盟聯動,積極引導家長成為學生的同伴,在學生對性不敏感的年齡段指導家長抓住性教育的關鍵時機,用自然的言語和正確的態度給學生進行科學性
教育。
(1)親子共讀,正確普及性知識
家長以直觀有趣的繪本為媒介開展性教育,能比較委婉有效地讓學生在親子共讀中普及正確的性知識。共讀優秀的兒童性教育繪本,通過符合審美的圖畫、符合其認知特點的語言和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讓學生獲得正規、全面的性知識。家長在親子閱讀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提出針對性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面對學生的疑問時耐心講解,鼓勵其大膽探索、大膽表達。
(2)親子共賞,坦然探討性話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現在市面上有很多非常好的性教育短片,家長可以和學生一起欣賞,學習探討,必要時家長用正確的態度、知識和方法解答學生心中的疑問,幫助學生學習并逐漸形成正確的審美和善惡觀念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質。
生動有趣的性教育主題短片可以轉移或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中淺顯易懂的表達方式、夸張的色彩分布、人物以及情節的設置都對學生有著強烈吸引力。有些性教育片以有趣的方式傳遞性知識,用生動影像揭開“性”的神秘面紗,建立學生正確的性觀念。親子互動賞析,清楚又不尷尬地給予學生合理的解釋,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社會道德觀。
3.活動引航性理念,保駕青春助成長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學校、家庭和社區三方共同合作,多方協同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性教育活動,將性生理、性觀念、性道德教育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幫助學生去掉性的神秘外衣,使學生了解它的本來科學面目。
(1)案例思辨,沉浸式了解性侵害的行為
為更好地讓學生了解性侵害行為,筆者通過信息技術鏈接真實的兒童性侵事件進行案例學習,以視頻播放器為載體播放媒體報道的案件,教會學生認識辨別性侵害行為:適當重播,引導學生多多觀察,抓住細節,了解侵犯者實施性侵害的特點;靈活運用倍速播放和暫停功能,讓學生了解不同類型的性侵害者實施性侵害的不同手段,引導學生聚焦畫面,直面問題,深入思考;適時多窗格對比播放讓學生知道哪些是好的身體接觸和不好的身體接觸,引發學生思辨,識別性侵害行為。
(2)情景演練,具身式學習性侵害的預防
教會學生要有保護自己的意識和能力,也是性教育的重要內容。家長在預防侵害的過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情景演練可以提升親子關系,給學生創造更多的預防性侵害的生活場景,幫助學生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習得性侵害預防的技能。
家長對日常生活中可能遭遇到的性侵害情形進行情景創設,開展情景表演時,親子認領故事角色進行扮演,切實感受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和內容,思考處理問題的方法,以現身說法讓學生知道“生命第一,財產第二”,告訴學生面對性侵害的“NOT”原則及事前防范、事中處置、事后面對的正確自助和求助。
(3)社團研學,體驗式內化青春早期成長
近年來各類性侵、猥褻案頻繁發生,社會各界已經開始重視并針對性地在各社區開展青春期教育、性教育等相關活動。學生家長可以和孩子走出去,多參與社區公益活動,有條件的家庭還可以讓學生參加以“性教育”為主題的夏令營,接受專業和必要的指導。
同時,帶領學生針對某些問題進行小課題的研究,引導學生能夠面對困惑,理性對待青春期的萌動,鼓勵他們在同伴的群體學習和討論中認識自我,珍惜青春,保護自己,愛護他人,實現自我成長、蛻變,明白每個人需要負擔的責任和每個生命的重要性,為成為全面發展的社會人打下基礎。
三、青春期性教育的反思
羅素曾說:“一切無知都是令人遺憾的,但是對性這樣的事的無知則是嚴重的危險。”性教育的開展、有利于學生建立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科學認識自己身體的同時,樹立正確的性別意識、性別觀念,從而尊重他人、珍愛自己。青春期是生命發展的重要時期,青春早期性教育任重且道遠,需要家校攜手,針對性地前置青春期性教育,讓學生以科學認真的態度認識青春期,以欣喜而自豪的心態迎接青春期,以坦然愉悅的心境度過青春期,通過不斷調整自我,努力讓青春作伴,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方剛.賦權型性教育:給孩子好的性教育[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8.
[2]程方平.青春期是學生最具活力的時期[J].班主任,2018(05).
[3]張鐘元.體驗式教學在青春期性教育中的應用[J].江蘇教育,2018(72).
[4]吉利.兒童性教育在家庭場域中的缺位[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02).
[5]宋文珍.性教育不能等孩子長大再開展[N].中國教育報,2018-7-25(02).
[6]張紅梅,尹霞,劉永存.中小學生家庭性教育的現狀調查及啟示[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9(06).
[7]郭新麗,劉良華.美國的性教育模式及其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8(11).
陶瑾瑾? ?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橫港小學。